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79858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关键词】 ,胸腺肽 摘 要目的:综述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至2004年CHKD期刊全文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腺肽可用于肿瘤辅助治疗、抗病毒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亦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重症感染及败血症等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 胸腺肽;临床应用;进展胸腺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中枢免疫器官,负责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胸腺上皮细胞分泌多种肽类激素:胸腺素家族、胸腺素家族、胸腺生成素等。1977年,被称为“胸腺之父”的Allen Goldstein博士从胸腺肽第V组分中提取出其中最具

2、免疫活性的成分:胸腺肽1(T1)。T1是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BRM),它可以促使骨髓产生的干细胞成长为能够特异识别抗原的功能T细胞,增加各种淋巴因子如、干扰素的分泌,从而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与其他生物反应调节剂,如IL2、IFN2、胸腺因子等起协同作用。随着T1研究的逐步深入,胸腺肽在临床多个领域的潜在使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检索了1994年至2004年CHKD期刊全文库,通过查阅原始文件,对胸腺肽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肿瘤辅助治疗李青等1报道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多数患者在确诊时通常已发展至晚期并有转移以致无法手术切除,只能通过放疗或化疗药物治疗,有效率低。现认识到

3、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而全身化疗进一步抑制了已降低的免疫功能,故而可能影响其疗效。在化疗中加用胸腺肽及小剂量INF治疗晚期NSCLC,初步结果显示,其有效率较单一化疗有所提高,并且对造血系统的毒性也显著降低,这提示了胸腺肽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 抗病毒治疗2.1 乙型肝炎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相当高。病毒性肝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免疫学研究表明T细胞的反应活性受损是引起HBV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由于胸腺肽促进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而且胸腺肽还有直接抗病毒作用,所以免疫治疗受到重视。吴福全等2报道:拉米夫定

4、使HBV得到更快速而有力的抑制,使体内HBV复制迅速处于低水平;而胸腺肽刺激机体细胞免疫,又利于低水平复制的HBV完全清除,可弥补拉米夫定不能直接清除HBV的缺点。2.2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胸腺肽对HCV的治疗报道也较多,目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HCV的药物为IFN,但单用疗效不理想,而且持续应答率较低,因此需探索新的联合治疗方法,而胸腺肽则是重要的候选药物之一。蔡水泽3等对4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大剂量胸腺肽合并干扰素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HCV R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其疗效和治疗时间成正相关。临床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3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

5、疮是以多系统损害伴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陈适等4将2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加用胸腺肽作辅助治疗,观察结果显示,胸腺肽组乏力、脱发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认为胸腺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多成分有关,具有双向调节免疫功能,起到防止感染,增加机体抵抗力,改善环境,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作用。指示胸腺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肯定,可作为一种有效治疗手段。4 其他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者,包括接受慢性血液透析和老年病患者,胸腺肽可作为免疫应答增强剂,增强患者对流感疫苗或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胸腺肽对复发性口腔溃疡、麻风、肾病综合征、小儿支气

6、管哮喘、慢性肾炎等也具有一定疗效。对于重症感染及败血症的患者,严重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和MODS是外科ICU死亡的首位原因,研究显示:抗生素对微生物病原体的作用有赖于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近年来,人们大量尝试增强免疫功能和调节免疫网络的治疗方法,胸腺肽在这方面的潜在价值受到重视。理论上,除使用抗生素外,加用胸腺肽可望减低病死率和改善存活率。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胸腺肽能安全地用于HIV血清阳性病人,人们认为联合胸腺肽用药将成为治疗AIDS的新途径,同时对胸腺肽的研究揭示了AIDS疫苗的研究方向。5 小结胸腺肽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与其他生物反应调节剂,如IL2、IFN2、胸腺因子等起协

7、同作用,现已成功的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对其机制的探索仍未穷尽。同时,作为一种生化药物,由于具有抗原性及主要成分T1的含量低下,也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与疗效。胸腺肽不同剂量对机体反应功能的调节也不同,在今后的临床合理应用中,针对不同疾病的用药方法及规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胸腺肽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发热反应、急性脱髓鞘性脑病、抑郁、心律失常等,在临床应用时应予以重视5。参考文献:1 李青,冯奉仪,张湘茹,等.全身化疗加或不加胸腺肽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肿瘤临床,2001,28(3):201203.2 吴福全,俞洪林,黄绍坤.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3):218219.3 蔡水泽.大剂量胸腺肽合并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8):38.4 陈适,马本良,穆荣,等.胸腺肽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0):617618.5 李艳丽,孙婷,吴萍.胸腺肽注射液的少见不良反应J.中国药业,2004,13(7):79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