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797116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位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半日活动时,班中的一名幼儿连续哭了五次,教师只是简单的去平息,而没有去问一问该幼儿为什么哭?只是告诉幼儿不要再哭了,并告诉幼儿以后遇到困难的情况该怎么办?还有一名幼儿在一次活动中一共举了十六次手,教师却视而不见,一次都没请他回答,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因为教师怕这名幼儿问出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情绪,都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或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个很重要的教育问题。 其实何谓心理健康呢?总的来说,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心理健康也不是对任何事物都愉快地接受,而只是在对待环境和问题的

2、反映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心理健康指的是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出去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心理发展可以说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心理健康是以心理发展为基础,同时心理健康又为心理的继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健康的体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是我们这个美丽国家将来的建设者。一个孩

3、子的健康成长,就可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孩子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就有可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他就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无用的庸才,甚至会堕落成破坏者。 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现实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是主体适应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自然选择,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对他的长子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个案追踪研究,逐日对其身心变化和对各种刺激反应进行周密观察,并以日记和照片方式加以详细记载,积累了大量研究资料,据此撰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为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人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互相

4、制约的,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许多心身疾患都是与心理刺激引起的情绪、行为有关,如长时间处于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会使人发生疾病,甚至诱发精神疾病。幼儿的身心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目前的成长,而且还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持续的影响,并影响到人类的素质。所以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就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原因 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正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

5、殊性,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儿童时期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意义,因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着很深的影响。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除遗传因素外,幼儿的生活环境,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决定作用。其中有家庭的因素,有幼儿园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 1、家庭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等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独生子女家庭中对子女过于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溺爱

6、型”的家长对孩子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孩子依赖、懦弱、缺乏独立性,环境一旦发生变化,便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过分溺爱还将会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百依百顺,看不到孩子的弱点,对其行为不分好坏,一味欣赏、赞扬,放弃要求,后果是孩子任性、霸道,不会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和集体格格不入。也有些家长对子女过于严厉,使孩子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中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如果幼儿在没有同情、安慰、温暖的环境中生活,只能形成淡漠、孤僻的性格;如在体罚打骂的压力下,幼儿内心会激起愤恨,形成固执对抗心理,所有这些

7、都是使幼儿形成不良心理品质的诱发剂。其次就是如果一个家庭的不完美,成为了单亲家庭,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地影响。 2、幼儿园 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较正规的步入人的集体生活的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1)幼儿从小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会有许多不适应,如生活上吃、睡、穿脱衣鞋等自理能力差;情绪上的依恋,不熟悉老师、同伴、环境产生不安全感;人际关系上的不协调,不像在家中可任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独生子女没有和同伴合作、分享、等待、轮流着玩的经验,常会为玩具发生争吵、哭、打等不良行为,产生不愉快情绪;行为约束方面还不太理解集体的规则,不会很好的和老师同伴配合遵守,过多的纪律约束难以适应

8、,缺乏自制力。 (2)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教师充分信任,主动和老师接触,乐意听从老师的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欢迎的班级气氛,创设良好的与同伴、老师交往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 3、社会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强,社会对幼儿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也影响到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提高。幼儿园中不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统一要求,实际也是对幼儿期望过高的一种反映。所有成人的过高期望使幼儿身心负担过重,造成心理压力,反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