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96860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现代物流产业是市委、市政府重点培育的七大产业之-O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质量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按照全市“5577”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努力建设畅通、联接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中枢和滇中物流枢纽,创新形成物流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推进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力争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7%

2、以上,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60亿元(2020年至2025年六年累计,含商贸、工业、农业领域的物流投资项目)。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产业集群显现,服务能力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明显提升,现代物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二、主要任务(-)促进物流服务与产业发展高质量融合1.促进物流业与高原特色农业融合。依托高原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水果、野生菌、肉类等为重点的冷链物流,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加强冷链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完善低温分拣加工、冷储运输、冷库等设施设备。强化城市社区配送终端冷藏条件建设,推广使用冷链物流全

3、程监控系统,做好销地与产地的冷链衔接,构建覆盖农产品全环节全程冷链物流体系。着力培育冷链物流市场主体,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建设滇中智慧农业产业园、滇中特色农副产品冷链储运中心、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红河谷一绿汁江冷链物流中心等一批终端冷链物流项目,提升冷链仓运服务能力。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2 .促进物流业与生产制造业融合。加快物流业与卷烟及配套、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生产制造业联动发展。发挥供应链整合能力,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激发发展活力和潜力,营造联合发展新业态,提高生产领域物流资源配送效率。以“短链

4、、智慧、共生”推进物流业与生产制造业全链条体系建设,重点与卷烟及彩印、包装等配套产业融合,与五金、机电、钢铁、磷化工、建材等矿冶及装备制造业融合,与疫苗冷链、生物制品冷链等生物医药产业融合,为生产制造业提供物流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供应链物流方案。鼓励支持零担物流、快递物流融入制造业生产销售环节,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鼓励生产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发展零库存管理等新型业务。鼓励物流企业和制造业协同“走出去”,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对外融合发展。支持物流业、制造业共建“中央仓库”,共赢共生发展。围绕工业园区重点规划建设红塔工业园区冷链及分拨分拣中心、现代物流及综合加工项目等一批生产服务型物流项目,促进制造业和物

5、流业两业融合,相融相长、耦合共生,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3 .促进物流业与商贸流通业融合。支持鼓励物流业与商贸流通业衔接,提高商贸流通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支持快递物流和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建设“快递综合站点”,开展“统仓共配”,扩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支持鼓励商贸流通业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加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现生产与消费冷链无缝衔接。鼓励商贸流通业整合内外资源,延长产业链,跨行业、跨领域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支持城市生活配送业融合发展,加快餐饮配

6、送扩容增链,向生活服务业精细化配送需求发展,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形成充满活力、安全保障、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二)夯实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1 .推进物流承载能力建设。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抢抓省路网加密滇中全面成网和“五网”建设机遇,建设高速公路、铁路通道、规划航空网络,加快弥玉、玉楚、澄华、永金等高速公路建设,实施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构建“三出省”、“三出境”的物流通道体系,加快推进泛亚铁路东线、中线建设。强化物流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南站、罗里站、甘庄站、九龙

7、站铁路货场货运设施建设。规划航空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工程,延伸拓展航空物流,提升物流设施承载能力。(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2 .加快物流枢纽建设。优化布局物流枢纽,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三中心、多节点”的物流枢纽体系,依托省内陆港物流枢纽建设,着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商贸服务型物流门户枢纽。在昆曼物流枢纽带和滇中环线物流枢纽带分别规划建设研和省级物流枢纽,江川龙泉、通海九龙、峨山罗里、元江甘庄等市级物流枢纽,在澄江、华宁、易门和新平规划建设商贸、生产服务型物流节点,形成“产业+”的枢纽经济发展格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8、、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3 .着力打造特色物流园区。整合集约资源,完善服务功能,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提升物流园区综合运营和服务水平,规划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特色物流园区。重点改造提升研和铁路南货场,完善与新南货场的衔接和协调,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研和货运物流园区。着力打造以甩挂运输、城市分拨、商贸物流为主体功能的红塔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统筹区域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动能转换,规划建设雄关、杨广、甘庄等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聚集区域商贸物流,着力培育疏解昆明区域货源货物集聚,打造澄江东南亚食品仓储商贸物流园区。以“绿色

9、钢城”生产制造业为依托,规划建设生产服务型罗里物流园区。以规划江川通用机场为契机,依托医疗医药制造业发展,规划临空物流产业园区。(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4 .构建物流配送体系。整合商贸、交通、供销、邮政及快递等物流配送资源,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网服务体系,打通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加快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建立高效快捷、绿色环保的城市共配体系。完善快递物流体系,探索快递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智慧链融合发展,拓展快递物流服务外延,支持快递物流企业联盟发展,提升快

10、递物流规模经济效益。(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5 .发展物流服务新模式。加快发展公铁联运、铁路冷链运输,发展“端到端”物流服务模式,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提升货物换装便捷性,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实现无缝衔接,破解制约物流整体运营效益提升的瓶颈,实现降本增效。促进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增强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的物流服务,支持云仓共享、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夜间配送、分时配送、无人机配送等先进的物流服务模式。鼓励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支持智慧物流投递配送中心建设,鼓励智能投递箱推广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和

11、物流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主动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稳定企业融资链条。支持物流企业投融资方式创新,加快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三)增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1.培育物流产业主体。鼓励支持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协作联盟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和骨干物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限额以上物流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争创国家A级物流企业,力争到2025年培育国家5A级企业1户,3A级以上企业不少于6户,每个县(市、区)培育A级或星级物流企业不少于1户。引导中小物流企业向物流枢纽平台聚集,加

12、快物流服务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加快传统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装备,延伸上下游供应链,向现代物流方向转型发展。鼓励国资物流公司与民营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引入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投资运营物流枢纽,培育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物流产业主体。(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2 .促进物流现代化。引导企业应用“国际现代物流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专业物流交易信息网、货运APP等物流服务信息化资源,畅通物流信息链。支持企业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匹配、交易撮合、资源协同。推进物流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提升物

13、流企业信息化水平。支持企业通过城市配送车辆升级,建立新能源、标准化配送车辆为主,小型末端车辆为补充的配送车辆体系。推动物流企业标准化设施设备应用,鼓励物流企业采用集装箱、标准化托盘、周转箱等装载单元循环共用,提高物流服务标准化水平。推动绿色物流有序发展,推广应用清洁能源,加快加气站、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发展绿色仓储、绿色包材,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物流系统。加大物流安全技术设施应用,强化物流环节全链条管理,形成可视化、可追踪的物流安全监控体系。(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3 .强化物流人才引进培养。加快物

14、流人才培育,建立联合机制开展物流人才培养,支持企业选派人才到高校、企业交流学习。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训,完善物流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加大物流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4 .推进物流开放合作。优化开放环境,深化区域合作,构建与昆明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节点相协同的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大与国内50强和省内10强物流企业的商洽对接,寻求战略合作,拓展发展合作空间。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实物流产业精准招商,加大

15、全产业链招商力度,包装谋划一批建链、补链、强链物流项目,引进一批具备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落户,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跟踪和服务,确保签约项目落地。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三、保障措施(-)强化协调机制建立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全市物流产业发展工作,研究解决物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推进实施物流园区和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市级有关部门要强化协同配合,各司其职,抓好各项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理顺产业推进对应关系,畅通沟通工作联络渠道,扎实推进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16、。(二)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物流项目、物流企业开展业务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办事手续,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高质量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物流产业发展中融资难问题。积极推进公路通行费“营改增”,降低运输物流成本。(三)加强规划引领编制物流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强化物流产业发展统筹布局,引领物流产业发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做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编制,强化对县域物流发展的统筹布局。(四)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国家、省市支持物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物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引导支持产业资金流向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重点物流园区、重点项目,对物流产业重点项目优先提供政府产业资金支持。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加大对物流产业主体培育、体系建设、信息化专业化发展、企业提档升级的政策支持,健全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资金保障体系。(五)构建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依托国家物流社会统计调查制度,对物流产业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