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789968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川市工业企业质量管理和产品质量问卷调查表第一部分 公司概况一 、问卷填写人基本情况1.姓名:_;年龄_; 联系电话:_ ; 所在部门: ;职务:_ 。2.在本单位工作年限_年;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年限_年。二、公司概况1.1. 公司所属行业: 公司主导产品: 1.2. 公司规模(2012年): 销售收入: 万元 资产总额: 万元 公司从业人员总数: 人。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 人,其中:质量管理人员: ()人,专职检验人员: ()人,计量管理人员: ()人,标准化管理人员: ()人(一人多职时请在括号内填写“兼”)注:从事质量工作人员总数 = 质量管理人员数 + 专职检验人员数 + 计量管理人员

2、数 + 标准化管理人员数,其中不包括兼职人员。1.3. 公司所有制性质: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 3.股份合作企业 4.联营企业 5.股份有限公司 6.私营企业 7.外商(或港澳台)独资企业 8.有限责任公司 9.中外(或港澳台)合资企业 10.中外(或港澳台)合作企业 11.其它(请说明: )1.4. 公司的外部认知情况: 近三年获得质量奖励的情况:1.全国质量奖 2.地方质量(管理)奖 3.质量技术奖 4.其他(请说明: ) 持有驰名商标的情况:1.有 2.没有 持有著名商标的情况:1.有 2.没有 持有名牌产品的情况:1.国家级 2.省部级 3.地市级 4.没有1.5.已获得的认证有(

3、可多选):1.ISO9001 2.ISO14001 3.OHSAS18001 4.TS16949 5.HACCP/ISO22000 6.QS 7.GMP 8.其他(请说明: )第二部分 公司质量管理情况2.1.公司中主管质量工作的高层领导是:1.总经理(总裁/厂长) 2.副总经理(副厂长) 3.质量总监 4.总工程(质量)师5.无 6.其它_2.2.质量管理机构的设置:1.独立 2.与质量检验合并 3.与企业管理合并4.与总师办合并 5.与技术部门合并 6.某部门下设专人兼职管理 7.其它 2.3. 公司质量责任制度的状况及执行情况(单选):1.没有建立质量责任制度 2.明确了质量部门的责任,

4、要求质量部门对质量问题负全责3.在质量部门和生产部门建立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4.建立覆盖全公司的质量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5.在4的基础上,公司从总经理到每位员工都明确了质量责任2.4. 公司以下哪些部门设有质量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多选):1.营销部门 2.研发部门 3.采购部门 4.生产部门 5.售后服务部门 6.设备部门 7.质量部门 8.财务、人力资源等支持部门2.5.公司计量检验机构:1.总经理部(厂部)集中管理 2.下放二级部门分别管理 3.没有 2.6.公司使用的管理方法有(可多选):1.5S 2.QC小组 3.合理化建议 4.工序质量控制点 5.统计技术 6.零缺陷管理 7.

5、田口方法 8.平衡计分卡 9.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10.质量成本 11.“三自一控” 12.定置管理 13.质量信得过班组 14.可靠性管理 15.六西格玛 16.用户满意度测评 17.其它2.7.公司是否开展质量成本工作: 1.是 2.否2.8.公司开展质量成本工作的主要内容是:1.统计废品损失 2.统计索赔损失 3.统计降价损失 4.统计内外部质量损失5.实施包括内外部质量损失、预防成本、鉴别成本的质量成本计划6.对质量成本计划实施情况定期进行分析,并组织质量改进2.9.公司内外部质量损失占销售收入的比例:1. 0.5%以下 2. 0.5-1% 3. 1-2% 4. 2-3% 5. 3

6、-5% 6. 5-10% 7. 10%以上2.10.公司研究开发(R&D)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1. 1%以下 2. 1-2% 3. 2-3% 4. 3-5% 5. 5-10% 6. 10%以上2.11.公司近三年在质量管理方面经费投入相对较多的几项为(最多选3项):1.员工质量管理知识及质量技能培训 2.质量改进及创新项目 3.检验及质量监测设备 4.识别顾客需求 5.解决顾客抱怨及投诉 6.质量奖励 7.质量信息系统2.12.公司近两年质量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多选):1.覆盖全员的质量知识、技能培训 2.质量专业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3.技术人员质量工具方法培训 4.高层领导质量经营方面的培训

7、2.13.公司品牌建设情况(单选):1.有品牌培育目标和计划 2.已将品牌的培育作为公司的重要发展目标 3.品牌培育难度大,还没有条件作为专项工作开展 2.14.主导产品现行质量检验指标(不进行统计的企业不填写):1.采购件合格率 %, 2.一次交检合格率 %。2.15.质量成本指标:1.内部质量损失率 %, 2.外部质量损失率 %。 第三部分 公司产品质量情况3.1公司主导产品的技术水平情况(单选):1.没有比较过 2.国内较低水平 3.国内中等水平 4.国内先进水平 5.国际先进水平3.2.公司主导产品关键核心技术主要研发方式(可多选):1. 采用国内本行业通用技术 2. 采用国内本行业先

8、进技术3. 自主研发 4. 购买国外专利 5. 购买国内专利6.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7.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做小改进8.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做大改进 9.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再创新10. 与国外企业联合开发 11. 国内产学研联合开发 12. 国外设技术开发中心 13. 其它 3.3对于保证和提高主导产品的质量而言,公司的主要设备和装置情况(单选):1.设备和装置陈旧、落后,对产品质量力不从心2.设备和装置为国内一般水平,能够达到保证质量的要求3.备和装置为国内领先水平,能够充分满足保证质量的要求4.设备和装置为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满足持续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要求5.设备和装置为国际一流水平,使公司产品具有

9、标杆水平3.4.公司在工艺优化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单选):1.简单的工艺参数调整2.通过试验设计进行工艺参数优化3.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对设备进行改造4.除了以上方法外,还自主开发了很多工艺装备5.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导入了过程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PFMEA)和防错技术(POKAYOKE)3.5. 公司对产品检验的做法是(单选):1.仅进行最终检验,对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置2.设立首检和过程检验制度,及时发现并预防不合格发生3.在2的基础上,实行自检、互检、专检制度4.在3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3.6. 公司检测装置的水平和能力(单选):1.部分满足要求 2.基本满足要求 3.充

10、分满足要求 4.具备向社会提供第三方检测的能力 5.已经向社会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3.7. 公司对供应商来料或产品的质量控制(单选):1.没有来料质量控制 2.有检验手段,有控制措施,有流程管理 3.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进行数据分析,并链接到供应商绩效评估4.参与供应商现场质量控制5.链接客户需求,与供应商合作共同解决来料和产品质量问题 3.8公司供应商管理的情况(单选):1.没有建立选择、评估的标准和流程 2.建立选择、评估的标准和流程,明确合格供应商目录 3.按照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进行供应商分级管理4.定期进行供应商绩效评价,实施动态管理5.根据组织的长远战略规划,发展供应基地3.9.

11、 公司对售后服务的管理(单选):1.无售后服务2.有售后服务,但无专业人员处理顾客的投诉3.有专业人员实施售后服务,协商解决产品质量问题4.有专业人员开展产品质量调查,针对投诉迅速采取措施,以顾客满意为目标5.有完整、系统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及售后服务标准,并不断改进3.10.企业拥有主导产品有效专利 项,其中发明专利 项。3.11.企业主导产品采用标准(可多选):1. 行业标准 2.国家标准 3. 国际标准 4. 国际先进标准 5.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已备案)6. 高于国际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已备案) 7. 暂无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已备案) 8. 合同标准 3.12.企业近三

12、年主持或参加制定标准(可多选):1.主持制/修定国际标准 2.主持制/修定国家标准 3.主持制/修定行业标准 4.主持地方标准制/修订 5.参加制/修定国际标准 6.参加制/修定国家标准 7.参加制/修定行业标准 8.参加地方标准制/修订 9.未参加标准制/修订第四部分 产品质量问题发生原因该部分问题请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重点的选择。4.1.产品全过程质量问题发生原因(多选,不超过3项):1. 设计 2. 工艺 3. 采购 4. 制造 5. 检验 6. 销售 7. 其它 4.2.设计质量问题发生原因(多选,不超过5项):1.顾客需求了解不充分、不准确 2.设计开发程序规定不完善 3.设计输入不充分、不完整、不清晰 4. 设计参数匹配不当 5. 设计图样、文件错误 6. 设计结构不当 7. 另部件结构不合理 8. 未按控制要求采用新技术 9. 未按控制要求采用新材料 10. 采用新技术或新材料无经验 11. 设计评审不充分 12. 设计验证不充分 13. 设计更改不当 14.设计责任接口不清 15. 设计人员能力不适宜 16. 其它 4.3.工艺质量问题发生原因(多选,不超过5项):1. 工艺文件不完整 2.工艺文件错误3.工艺路线划分不适宜 4. 工艺规范不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