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3篇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78990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3篇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3篇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3篇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3篇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3篇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3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3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精选3篇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一: 亲爱的 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mda;—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_的再木然middo;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

2、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

3、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

4、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

5、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

6、、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

7、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

8、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二: 同学们、老师们: 你们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2X级新生春季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向网络教育学院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祝贺你们成为大连理工大学这所拥有54年光荣历史的全国重点高等学府新的一员。一年之际在于春,你们将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新的学习,在此,我首先祝愿你们学习进步。当 今社会,网络带着铺天盖地的气势将我们包围,并且逐渐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

9、节。网络使我们这个社会大大地变小了。当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实:现在我们能够比较快地接触到原来我们接触不到的文化、完全没有接触过的事物。现代网络教育是一个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相互结合的一个产物,作为网络时代发展需求的新事物,有它非常明显的不可取代的优势。 大连理工大学作为教育部授权的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在开展网络教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大连理工大学名师荟萃,有两院院士17名,博士生指导教师223名,教授333名。大工还是大连地区唯一一所全国高校排名进入前30位的重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其次,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秉承

10、了大工"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始终坚持教学质量第一的宗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第三,在教学模式上,我们面授和网上学习并重;第四,我们有优良的硬件环境和一流的课件。所以,同学们在这里学习大可放心,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和目标。 同学们,目前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进入"知识经济&quo;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但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珍惜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按照江主席提出的qot;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

11、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uo;的要求,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拿到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证书,我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代表着希望和期盼,同学们在春天播种,相信必将有丰硕的果实,预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大学开学典礼领导讲话稿三: 对一所大学而言,一年中有两个仪式最为重要,那就是新生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对每一位学生来说,参加入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代表着人生的一段美好时光,一段大学生涯,这段时光将使你难以忘怀。因为,从今天起,你们成为了复旦人,复旦大学将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今天这个令人激动的场景,使我想起35年前(1974年

12、)我进入复旦时的情形。那时还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学生被称作是工农兵学员,教室和寝室的破旧,实验室的简陋自不待言,更加荒唐的是那时的教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学。我本人就曾经被扣上白专分子,红口袋装知识等等一系列的帽子。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的入学典礼,也没有毕业典礼。在那个年代,知识被看成是一种罪恶,阅读被人讽刺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天天嘴里喊的只有空洞的政治口号,晚上教室里和图书馆灯光稀疏。 那个时候,我是抱着对大学的巨大的神秘感从农村来到复旦的。起初,我真的还以为大学就是像我看到的那样的一片乱象,上课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从来没有考试,老师在讲到科学定律和理论时不许用外国人的名字,

13、学员每周都要对教师在讲课中是否有政治错误进行评议,&lli;&heli;。这些时常令年轻的我感到十分茫然。 对我来说,幸运的是196年四人帮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很快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整个复旦的气氛几乎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图书馆和教室在晚上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人人都是埋头看书。当时的中青年教师主动在业余时间开课,记得当时倪光炯教授讲量子力学,王兆永教授讲数学物理方程,卢鹤绂教授讲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思想,&hel;&hllip;听课的人都是复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大教室里除了讲台,所有的地上空间都被坐满了。这些课都是自发的,在晚上开的。课程内容非常浓缩的,譬如,倪光炯教授的量子力学课,每天只有两学时,总共上了两周。现在回忆起来,我的量子力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程、分析力学、电磁学等都是那时学的,因为那时化学系的工农兵学员是完全不开这些课的。那时打下的基础至今仍然让我十分受用,可最令人怀念的是当时大家突然迸发出来的巨大的,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主义色彩,更多的是为了求知和探索的学习热情。 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