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787771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后作业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作业7陈情表一、语言文字运用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拜臣郎中郎中:尚书省的属官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秀才:优秀人才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告诉:转达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告诉”的意思是“申诉”。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B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A项,用

2、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相当于“的”。B项,介词,比;介词,向。D项,介词,因为;介词,凭借、凭着。答案:C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古今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B至于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古:寻求。今:寻找。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古:不久。今:寻找。答案:D4下列对加点的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闵,通“蓂”,传说中的一种瑞草。B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C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D四十有四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解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答案:A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则刘病日笃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D臣具以表闻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为使动用法。答案:D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主要考查古今异义词。D项,“侥幸”,指由于偶然的原因得到成功或免去不幸的事,与现代汉语相同。A项,“告诉”在文中当“申诉”讲,今为“说给人听”;B项,“奔驰”在文中指

4、“奔走效劳”,今为“快速奔跑”;C项,“辛苦”在文中指“辛酸苦楚”,今为“劳苦”。答案:D7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B“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的“察”“举”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C“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D“除臣洗马”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解析:“拜”和“除”虽然都是授予官职,但“除”一

5、般是免去原官,再授予新职,而“拜”没有这种用法。答案:D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先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特殊情况。B作者说他当初仕蜀是想谋取官职显达,并不考虑名誉节操。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母孙二人互相依靠,性命相关。D文段以议论与抒情为主,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令人读来叹息不已。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选段并无夸张修辞。答案:D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文:_(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6、: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译文:(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译文:(4)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译文:答案:(1)在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在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2)我本想接受皇帝的旨意马上去京,可是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上官申诉却不被允许:我简直是进退维谷,实在狼狈。(3)我的困境和苦情,不单单是蜀地的人士和两个州牧看见知道,天地神明也确实都看得清楚。(4)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

7、全她的余生。我将来要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报答您的恩情。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开篇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_,_”两句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酸楚,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2)陈情表中,作者形象地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3)面对情况急迫的征召,李密向晋武帝说了“_,_”两句话,情真意切而含蓄精当的叙述,将忠诚之心与孝顺之情并提,合情入理。解析:解答本题,既要读懂试题前后句子的提示,理解感悟情境语意,又要联想到平时学习积累的知识。答案:(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3

8、)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二、课外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陈情表原文,省略)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

9、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摘自晋书李密传)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

10、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B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C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D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答案:A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疏,奏章。亦指上奏章。B醮,古代称女子再嫁为醮。C服阕,指宫廷中缺少为皇帝及太子服务的官员。D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有时也专指读书人。解析:服阙:守丧期满除

11、服。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可以与齐桓公相提并论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桓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解析:“诗的末章表明了他

12、想回家种田的愿望”错。答案:D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译文:(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译文:答案:(1)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2)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

13、、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国被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下诏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我因为命运坎坷我活着应当为陛下献出生命,死了也应当像结草老人那样再报答陛下之恩。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于是就不再征召李密。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到洛阳任洗马。司空张华问他:“您觉得安乐公刘禅怎么样?”李

14、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提并论。”张华问他为什么这样说,李密答道:“齐桓公得管仲而称霸天下,用了竖刁而死于非命;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能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而亡了国。因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原因。”张华又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这样琐碎?”李密答道:“过去舜、禹、皋陶交谈,所以简洁雅致,大诰与平常人说,适宜琐碎。没有和孔明旗鼓相当的谈论者,他的言教就琐碎啊。”张华点头称是。后来李密做到温令一职,而厌恶从事,经常给别人写“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字句。从事拿着他的这些字向司隶告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驳回了从事对李密的弹劾。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得到升迁。而朝廷里没有为他说话的人,只能升任汉中太守一职。自己认为朝廷没有重用他,很有怨言。等到皇上在东堂给大臣赐食蜜饯的时候,让李密作诗。他在诗的最后写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宫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人们这样说,有因就有果。朝中没后台,不如把乡还。明君坐朝上,俗语怎成真?)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奏请皇帝罢免了李密的官职。后来,他在家中辞世。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