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课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786018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版】【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版】【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版】【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版】【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版】【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教学资料语文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分值:5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凶险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只是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摆出,施展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危:摇晃,站不稳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是寡人之过也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D求!无乃尔是过与4对“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今夫颛臾,固而近

2、于费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A/ B/C/ D二、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7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3、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弃甲曳兵而走走:逃跑B数罟不入洿池 数:几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告诉)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

4、约束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7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中的文章虽然不相连属,但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B课文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C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D孟子认为:“养生丧死无憾”是王道的基础;既要发展生产以养民,又要重视庠序以教民,才是王道的

5、实现。三、类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2题。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孟子堂兄弟,跟孟子学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吾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

6、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也,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

7、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造:做,行B乡党莫如齿 齿:年龄C今天下地丑德齐 丑:相等D吾何慊乎哉 慊:不足,少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敢以陈于王前昔者辞以病B请必无归,而造于朝吾尝终日而思矣C未见所以敬王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岂谓是与吾王庶几无疾病与10下列语句分成四组,全都能表明孟子的治国主张的一项是(3分)(

8、)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辅世长民莫如德欲有谋焉,则就之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A BC D1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标题是“孟子将朝王”,它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一样,均是以首句做标题。“孟子将朝王”也是行文的线索。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C本文的可读性强,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7分)(1)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4分)译文:_(2)辅世长民莫如德。(3分)译文:_四、语言运用(10分)1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在中国古代,“小康”是和“大同”相对应的一个词。_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所描述的图景就是当时的小康标准:“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大同社会是儒生的理想世界,只存在于谁也没有见过的“三代”(即尧舜禹),它也是儒生们治国平天下的远景。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而泛泛而谈。目及当下,古今小康的指标虽

10、有差异,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譬如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小康”则更为现实。14学校决定在校园报栏里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一定要写出作者。)(6分)(示例)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理由:它提醒师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诗句:_理由:_诗句:_理由:_【答案解析】1A凶:荒年2D对,介词;从,介词;按,介词;把,介词。3DA、B、C三项中的“过”均是“过错”之意,只有D项的“过”作“责备”讲。4A此题

11、考查的是对常见虚词“而”的用法的掌握情况。解此题需先判断各句中“而”字的用法,再归类确定答案。对于个别不能准确判断的句子,可以在明确其他句子的前提下,利用排除法确定其归属。此题答案为A项,中,“而”字表转折关系,中,“而”字表并列关系。5B数:密6B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C项“以为”在句中理解为“以(之)为”,即“让(他)做”,今义是“认为”。D项“无罪”在句中意为“不要归咎”,今义是“没有罪过”。7C结尾一段是事实,而非假设。8A造:到9DA项介词,把;介词,因为。B项表顺接;表修饰。C项用来;表原因。D项通“欤”。10B是景子的言论,说的是当今君王的普遍行

12、为。11BB项“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在文中没言及。12(1)(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2)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参考译文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来)让我见见您吗?”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病,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孟子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