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

上传人:I*** 文档编号:51178565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5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智创新变革未来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1.光伏光热联合发电原理机制1.PV-T系统结构与组成要素1.PVT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1.光热与光伏系统耦合方式评估1.PVT集成系统热力学建模与仿真1.PVT发电系统控制策略优化1.PVT应用场景与经济性评价1.PVT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Contents Page目录页 光伏光热联合发电原理机制光伏光光伏光热联热联合合发电发电技技术术光伏光热联合发电原理机制光伏发电原理1.光伏效应:当特定波长的光照射到半导体材料时,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发生跃迁,从而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形成电势差。2.光伏电池: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器件,利用光伏效应将光能直接转换

2、为电能。3.串联和并联连接:光伏电池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以提高输出电压或电流。光热发电原理1.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是光热发电系统的基础,包括热源、工质和传热器等部件。2.聚光技术:使用镜面或透镜等器件将太阳光聚焦到接收器上,从而提高温度和能量密度。3.热能转换:接收器吸收太阳光后,将热能传递给工质(如蒸汽、熔盐),工质膨胀并驱动涡轮机旋转,产生电能。光伏光热联合发电原理机制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特点1.互补性发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受天气影响的特性,而光热发电可以提供稳定的热能输出,互补性发电可以提高系统稳定性。2.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由于光伏电池

3、通常只能利用太阳光谱的特定波段,而光热发电可以利用剩余的波段。3.储能潜力:光热发电系统可以与储能系统结合,如熔盐储热塔,在阳光不足时释放热能继续发电,提高系统灵活性。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优化1.系统匹配:合理优化光伏和光热系统之间的匹配比例,以实现最佳发电效率和系统稳定性。2.聚光技术选型:根据光热发电系统的规模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聚光技术,如抛物面槽式、碟式或塔式。3.储能集成:考虑储能系统的规模和成本,根据系统需求确定储能方案,以提高系统灵活性。光伏光热联合发电原理机制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发展趋势1.高效光伏组件:持续研发高转换效率的光伏组件,以提高光伏发电性能。2.高温光热技术:探索

4、高温光热材料和系统,如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机循环,提高热能转换效率。3.智慧系统集成: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光伏光热联合发电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光伏光热联合发电技术挑战1.光热发电系统成本:光热发电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持续的成本优化。2.土地面积要求:光热发电系统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部署,需要考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影响。3.系统耐用性和可靠性:光热发电系统在高温和恶劣环境下工作,需要确保系统耐用性和可靠性,降低维护成本。PV-T系统结构与组成要素光伏光光伏光热联热联合合发电发电技技术术PV-T系统结构与组成要素PV-T系统结构1.集光器与光伏电池一体化结构,有效利用

5、太阳光谱的短波和长波部分,提高系统发电效率。2.光伏电池温度调控机制,通过调控集光器的角度、冷却系统等手段,降低光伏电池温度,提升发电性能。3.余热利用系统,将光伏电池产生的废热用于供暖、制冷等用途,提高系统综合利用率。PV-T系统组成要素1.光伏电池阵列: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是系统的主要发电元件。2.集光器:将太阳光集中到光伏电池上,提高光伏电池的受光面积和光电转换效率。3.冷却系统:通过流体循环或其他方式,带走光伏电池产生的热量,维持光伏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4.余热回收系统:收集光伏电池产生的废热,用于供暖、制冷等用途。5.控制系统:监控和调节系统的运行参数,优化发电性能和系统寿命。6.管

6、路和连接件:将系统各部件连接起来,确保流体和电力的传输。PVT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光伏光光伏光热联热联合合发电发电技技术术PVT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PVT转换效率1.PVT转换效率的概念:PVT转换效率是指光伏和光热系统联合发电时产生的总电能与入射太阳能的比值。它反映了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的综合能力。2.PVT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PVT转换效率的因素包括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光热转换器的效率、光伏阵列的倾角和朝向、太阳辐照度和温度等。3.提高PVT转换效率的方法:提高PVT转换效率的方法包括采用高效的光伏电池和光热转换器,优化光伏阵列的配置,以及采用太阳跟踪系统来提高太阳能收集效

7、率。太阳辐照度对PVT转换效率的影响1.太阳辐照度对光伏转换效率的影响:太阳辐照度直接影响光伏电池的发电量,进而影响PVT转换效率。一般情况下,太阳辐照度越强,PVT转换效率越高。2.太阳辐照度对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太阳辐照度也影响光热转换器的吸热量和出水温度,进而影响PVT转换效率。高太阳辐照度有利于光热转换器的热量收集和利用。3.光伏和光热转换效率的综合考虑:在评估PVT转换效率时,需要综合考虑光伏和光热转换效率对太阳辐照度的响应。高太阳辐照度条件下,PVT转换效率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PVT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温度对PVT转换效率的影响1.温度对光伏转换效率的影响:温度升高会导致光伏电池

8、效率下降,这是由于温度升高使光伏电池的载流子复合率增加。2.温度对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温度升高有利于光热转换器的热量收集,但不利于光热转换器的热量利用。因此,温度对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3.温度对PVT转换效率的综合考虑:在评估PVT转换效率时,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对光伏和光热转换效率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温度升高可能对PVT转换效率产生负面影响。PVT系统的热回收效率1.热回收效率的概念:热回收效率是指PVT系统中利用光伏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的比例。它反映了系统有效利用热能的能力。2.热回收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热回收效率的因素包括光伏阵列的温度、热交换器的效率、系统循环流量等。3.提高

9、热回收效率的方法:提高热回收效率的方法包括采用高效的热交换器,优化系统循环流量,以及采用多级热回收系统等。PVT转换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PVT系统的能量利用率1.能量利用率的概念:能量利用率是指PVT系统中有效利用太阳能的比例。它反映了系统综合利用太阳能发电和供热的能力。2.能量利用率的影响因素:影响能量利用率的因素包括PVT转换效率、热回收效率、系统运行时间等。3.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方法:提高能量利用率的方法包括提高PVT转换效率和热回收效率,延长系统运行时间,以及采用合理的系统配置等。光热与光伏系统耦合方式评估光伏光光伏光热联热联合合发电发电技技术术光热与光伏系统耦合方式评估耦合热电联产系统1

10、.将光伏系统产生的直流电与光热系统产生的热能相结合,同时发电和供热。2.热电联产技术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发电成本。3.适用于供热需求较大、同时具有光照资源的地区。并网并热系统1.光伏和光热系统独立发电,然后并入电网。2.光热系统产生的热能通过热交换系统加热锅炉水,满足供热需求。3.这种方式适用于光热资源丰富、供热需求较大的地区。光热与光伏系统耦合方式评估太阳能发电多能量互补1.将光伏、光热、储能和电网等多能源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互补发电。2.弥补光伏和光热发电的间歇性,提高系统稳定性。3.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和分布式发电。光热+光伏+储能1.将光伏、光热和储能技术相结合,形成混合发电系

11、统。2.光热系统提供稳定热能,光伏系统提供间歇电能,储能系统调节能量输出。3.提高系统可靠性、可调度性和经济性。光热与光伏系统耦合方式评估光热+光伏+电化学储能1.将光伏和光热系统与电化学储能技术相结合。2.电化学储能系统可存储光伏和光热发出的电能,在需要时释放使用。3.提高系统灵活性,降低对电网的依赖性。光热+光伏+制氢1.将光热和光伏系统与制氢技术相结合。2.利用光热产生的热能和光伏产生的电能电解水制氢。PVT 集成系统热力学建模与仿真光伏光光伏光热联热联合合发电发电技技术术PVT集成系统热力学建模与仿真PVT集成系统能量平衡建模1.构建PVT集成的热力学数学模型,包括光伏单元、热收集器和

12、工作流体的能量交换方程。2.考虑热损失机制,包括对流、辐射和传导损失,并建立相应的热量平衡方程。3.导出PVT集成系统总能量效率和发电效率表达式,用于评估系统性能。工作流体流动与热传递建模1.建立工作流体在热收集器内的流动模型,包括层流、湍流和过渡流态模型。2.考虑工作流体与热收集器表面的热传递,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传递。3.导出工作流体温度分布、压降和换热量计算模型,为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PVT集成系统热力学建模与仿真光伏效应建模1.基于半导体特性,建立光伏单元的电气特性模型,包括伏安特性、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2.考虑光伏单元温度对电气特性的影响,包括温度系数和电阻变化。3.导出光伏单

13、元发电功率、效率和输出电压计算模型,用于预测系统发电性能。系统动态仿真1.采用数值方法或Simulink等仿真平台构建PVT集成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2.输入天气数据或实验条件,模拟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热力学响应和发电性能。3.分析系统瞬态特性、热稳定性和效率变化,为系统优化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PVT集成系统热力学建模与仿真多目标优化1.确定PVT集成系统优化目标,包括电气效率、热效率和综合效率。2.采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等多目标优化方法,搜索最佳设计参数和运行条件。3.优化系统结构、热收集器尺寸和工作流体选择,以提高系统整体性能。趋势和前沿1.高效PVT集成系统的研究,包括新型光伏材料、高效热

14、收集器和优化工作流体。2.智能控制和能源管理策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性和经济性。3.PVT集成系统在建筑、工业和交通领域的应用探索,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PVT 发电系统控制策略优化光伏光光伏光热联热联合合发电发电技技术术PVT发电系统控制策略优化1.基于系统输入输出数据的实时建模,建立动态模型,准确描述系统动态特性。2.采用参数辨识、神经网络等方法,提升模型精度,实现更为准确的系统预测。3.利用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等算法,加强系统稳定性和鲁棒性,提高系统运行效率。PVT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优化1.采用增量电导法、扰动观察法等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实时更新系统占空比,追踪最大功率点。

15、2.基于灰狼优化、粒子群优化等智能算法,开发自适应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提升追踪速度和效率。3.融合天气预报、实时光照数据,预测最大功率点位置,优化跟踪算法,增强系统鲁棒性。PVT发电系统动态模型优化PVT发电系统控制策略优化PVT发电系统能量管理优化1.基于用电负荷预测,结合电池储能和电网互动,优化系统能量分配,提高电力利用率。2.采用分时控制、能量转移等策略,协调光伏、光热、储能之间的能量流,提高系统综合效率。3.考虑系统经济性,优化能量调度,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经济效益。PVT发电系统热能利用优化1.根据光热转换效率和用热需求,动态调整光伏组件倾角、冷却介质流量,优化光热利用率。2.采用热源

16、集成、热泵技术,将光热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热能,提高热能利用价值。3.结合热能存储,平衡热能供需,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满足不同用热场景。PVT发电系统控制策略优化1.分析光伏直流电能输出谐波特性,采用和谐滤波、主动滤波等技术,抑制谐波干扰,提高电能质量。2.结合储能系统,稳定电网电压、频率,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保障电能质量。3.采用先进控制算法和保护技术,增强系统抗故障能力,提高电能质量水平。PVT发电系统智能运维优化1.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运维平台,实现系统远程监控、故障诊断。2.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分析系统数据,预测故障发生,实现故障预警、主动运维。PVT发电系统电能质量优化 PVT 应用场景与经济性评价光伏光光伏光热联热联合合发电发电技技术术PVT应用场景与经济性评价PVT应用场景1.建筑一体化:PVT系统可以无缝整合到建筑物结构中,既可以发电,又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如屋顶、幕墙和遮阳,适用于新建和翻新建筑。2.农业应用:PVT系统可以安装在温室或牲畜棚屋上,既可以为这些设施提供电力,又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改善作物和牲畜的生长环境。3.交通领域:PVT系统可以应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