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基本特性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785364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的基本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格的基本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格的基本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的基本特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格的基本特性一)人格的整体性一个现实的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 和习惯等,但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 机组织。一个现实的人的行为不仅是某个特定部分运作的结果,而且 总 是与其他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进行活动的结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 常见的精神病,布洛伊勒 ( Bleuler , 1911 )在提出精神分裂 症这个术语时便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他将统性的 丧 失、精神的内部分裂视为此病的本质。可以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与行 为比喻为一个失去指挥的管弦 乐团。得了这种病,患者的感觉、记忆、 思维和习惯这类心理机能虽然不至于丧失

2、,却是乱七八糟的。由 此可见, 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是多样性的统一,是有机的整体。二)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 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 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在世界 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昨天的我是 今天的我, 也是明天的我。过去的我透过现在的我,影响着我的现在和将来。虽然未 来不能决定现在,但 自我对未来的洞察力能决定现在的我。这就是自我 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 指一个人经常表 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 属于人格特征。 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

3、学校里善于交往,喜欢结 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 尔也会表现出安静, 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 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 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人格变化有两 种情况。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 不同。如同 是特质焦虑,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 神不定,忧心忡忡; 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 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也 就是说,人格特性 以不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秉性的持续性是有其年龄特点的。第二, 对个人有重大 影响的环境因

4、素和机体因素,如移民、严重疾病等,都有 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如自我观念、价值观、 信仰等的改变。不过 要注意,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 是由不同情 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 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三)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 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 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到每个人的行动都异于他人,每个人 都各有其需 要、爱好、认知方式、情绪、意志和价值观。我们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们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共同性。人类文化造就了人

5、性。同一 民族、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人们具有相似的 人格特征。文化人类学家把同种文化陶冶出的共同的人格 特征称为群 体人格或众数人格。例如,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有 不少相同的人格特征。但是,人格心理学家更重视 的是人的独特性,虽然他们也研究人的共同性。四)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 人所特有的。人格是在个 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上形成的,受个体生物特 性的制约。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格是个体的自然性和 社会性的综 合。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所有属性相加的混合物,或者是几种属性相加的 混合物。构成人的本 质的东西

6、,是那种为人所特有的,失去了它人就不 能称其为人的因素,而这种因素就是人的社会性。其实, 即使是人的生 物性需要和本能,也是受人的社会性制约的。例如,人满足食物需要的内 容和方式是受具体 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因此,可以这样概括: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 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 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同 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属于人格的一部分。“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是弗洛伊德最早在1923 年的自我与本我中提出的。本我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是人格的一个最难接近而又极其 原始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倾向,其中各种本 能冲动都不懂什么逻辑、道德,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盲目追求满足。自我是人格中意识部分,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 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这部分在事实原则 指导下,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自我负责与现实接触,是本我与 超我的仲裁者,既能监督本我,又能满足超我。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中最后形成的而且是最文明的部分,它反映 着儿童从中生长起来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它是从自我中分化 出来的那个能够进行自我批判的道德控制的部分,与本我处在直接而尖锐 的冲突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