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7845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比较研究摘要 王朔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绕不过的存在,他的小说曾一度掀起热潮,饱受争议却大受市场欢迎,且大多被改编成电影,具有很大的影响。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由他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来,小说与电影讲述的是相同的故事,在传播媒介、艺术形式的差异造就的不同之外,二者的表达显然各有侧重。本文将从小说与电影的同工、异曲、艺术体裁差异体现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研究。同工部分着重探究王朔与姜文同为大院子弟,拥有共同的背景而产生的共鸣,以及在叙事上都采用一种模糊化的手法,使整体显得亦真亦假;异曲部分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差异以及思想倾向的差异;艺术体裁差异体现部分则重点分析由不同传播媒介的叙事方式

2、、情节处置和人物形象与主题这三方面的差异。关键词 动物凶猛 阳光灿烂的日子 叙事A comparative study ofFierce AnimalsandSunny DaysAbstract Wang Shuo is an irresistible existenc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20th century. His novels once set off an upsurge, which was controversial but popular in the market, and most of them were adapted into fi

3、lms, with great influence. Ferocity of animals and sunny days adapted from the novel are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Novels and movies share the same story. Apart from the differences in media and art forms, the expression of the two obviously has different emphases. This paper is a comparative stud

4、y in three aspects: the same work, different work and different artistic styles of novels and movies. In the part of tong gong, Wang Shuo and Jiang Wen are all the children of the courtyard. They have the same background and the same resonance , and they all use a vague way of narration, The whole p

5、art is also true and false; the difference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ideological tendency; the difference of the artistic genre embodi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nd handling by different media.Key Words Ferocity of Anim

6、als Sunny Days narrat目 录引言1一、同工2(一)情感的同2(二)叙事的同3二、异曲3(一)人物形象的异3(二)思想倾向的异5三、艺术体裁差异体现6(一)叙事方式6(二)情节处置7(三)人物塑造与主题8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引 言小说作为电影改编的基础,在内容上为电影提供素材。但二者属于不同的传播媒介,一种是语言艺术,一种是视听艺术,改编成电影后其情节、人物、主题等自然会有所变动。而电影同时还要注重市场效益,因而会有一部分的影响使其迎合观众的口味,使观众在观影时更容易接受。王朔的小说与基于文本改编的影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极为流行,不管是文学从业者还是普通群众都熟悉他的

7、作品,并且对他褒贬不一,其受欢迎程度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王朔现象”。由此对于他的讨论与研究也是有很多,例如王一川的语言神话的终结王朔作品中的调及其美学功能和董志民论王朔的“新京味儿”语言及文化内涵都是对于语言风格的研究,对于电影的研究也有很多,如王朔电影讨论:王朔电影缘何而起,这些都有一定的成果。而取得众多奖项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导演姜文第一次拍摄的电影,带给中国电影很多的荣耀,其成就是一种里程碑式的。目前关于二者比较研究的有范友悦在从小说到电影的中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大类出发,写出了主题之间的“异”与“同”等方面。比如文本用了大量的内容写出了马小军与米兰二人的情感历程,但这段幻想的浪

8、漫感情却最终归于现实的悲剧,将其中的种种表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主线是马小军和米兰的爱情,借助了光色、音乐、画外音等元素,展示出了马小军想象中的与米兰的情感以及最终情感的分崩离析,这就是主题的“同”;主题的“异”主要体现在小说更为强调的是青春的荷尔蒙作用下暴力的“英雄主义”,电影则是有着更多的温情因素。以及冷蓓、康夏清在浅谈电影对小说中首先阐述了主题的转变,写出了电影侧重于对特定年代的少年们的生命活力进行赞美;在改造情节方面侧重于刻画主人公形象;在增加人物形象方面增加了傻子、胡老师等是为了表现出对现实的嘲弄等。最后总结出电影这样的改编不仅加强了趣味性,而且突出了马小军鲜明的个性,升华了思想内涵

9、。二者孰优孰劣,因为媒介不同,我们无法进行判断。但在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王朔用幽默、通俗的语言去讲述那个时代所发生的故事,但其实那个时代可以说是一个悲剧,这是电影无法做到的。而电影则可以通过对于音乐、背景色的使用而达到小说无法达到的特点。所以通过二者的比较,我们可以加深对于小说的理解。第 7 页一、同工小说与电影讲述的是一群文革时期下的大院青年特殊青春的故事,同为军队大院孩子的他们对于那段时光有着相同的情愫,故事的内容也是围绕着马小军的情感以及和一群干部子弟的童年生活而展开的。但二者是不同的传播媒介,二者的本质是不同的,因此导演在改编过程中的变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是因为二者的手段不

10、同,更是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还有二者的受众不同。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等这些是导演真正要面对和处理的元素。正因如此,对于二者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从这些共同的元素入手。(一)情感的同一般来说,评论界都认为阳关灿烂的日子是改编电影中最接近王朔小说原著的,二者讲述的都是大院青年对“文革”时期的某种怀念。对于“文革”那段历史,王朔的记忆与那些普遍憎恶的人不同,他甚至会觉得有点美好,生于1958年的他,不算是亲历者,“文革”发生的十年,正好是他的青春期,动物凶猛在某种程度上无疑就是他真实的生活经历。在这段时期内,即使很多人受到了伤害,大院里的孩子们也没有遭受坎坷,比较安逸,所以他们的家庭并

11、没有受到伤害,并且他们的身份特殊,享受着特权,有着先天性的优越感与自豪感,同时部队大院的生活也与外面的世界不同,再加上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得他们的青春时期变得独一无二,即约束的缺乏,肆意张扬,形成一种极度的放纵。小说中展现出了一群军队大院孩子的群居生活,他们自由,没有任何的约束,学校教学纪律松弛,使他们有了充分的时间玩耍打闹,所以在他的这部作品里充满着对于那时的深深的回忆与感叹。而姜文也正是属于他们那一代人,63年出生的他也是属于大院子弟,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和部队的影响。他的爷爷姜洪齐是一名喜欢文学的部队干部,当时他们住在部队宿舍的5号大院,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以此为原型的。正因如此他与王朔

12、有着共同的青春回忆,在电影的开头,我们就可以听到姜文极为个人式的旁白,他们是极为特殊的一代,大人的无暇顾及使得他们度过了一个物质上虽然缺乏,却在精神上非常自由的年少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都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而形成,因而当经济不断繁荣,城市不断发生变化时,使他们开始对以前进行回忆。正是这种相似的大院子弟背景以及相似的经历才使得姜文与王朔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就像在当代电影中说的:“那是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国家中的一群处于青春期的人的故事”就是有着这样种种的相似引起的共鸣,姜文在看了动物凶猛后才如此的激动,马上联系了王朔,其实他们两人的内心都是明白彼此的,因此改编而来的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才得

13、以出现。(二)叙事的同在欣赏传统小说或电影时我们会发现故事情节非常的清晰,冷静的叙述下有一条很明显的思路一直在进行下去,让读者和观众可以对内容进行感知与解读,但动物凶猛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叙述中却有着相同的特点,即在过程中都会对叙事的真实性进行质疑、颠覆。创作者有意识地打破了我们的沉浸性体验,使我们不能完全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之中,刻意的进行扰乱,将叙事过程中模糊性、不确定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叙述的事件就像是碎片被堆积起来,整体显得扑朔迷离,亦真亦假,后文不断推翻前文,传统的回忆性叙述已经随着时代、人生经验、价值观以及现实情感地变化而发生了扭曲,所表达出来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会

14、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无论是在动物凶猛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我们都会觉得有模糊不清的地方。比如在莫斯科餐厅,“我”和高晋过生日,米兰也来了,看到了米兰之后“我”十分的不高兴,因为这件事情与高晋发生了冲突,大打出手;还有一个是“我”与米兰的相识过程,“我”根本没有在马路上认识米兰,反而是她认识于北蓓,“我”通过高晋才认识的她,没有想象中那样浪漫;最后一个产生质疑的是作品一半的时候于北蓓的突然消失,米兰的突然出现,这是否可以说明二人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或者是同一个人?王朔和姜文在说完这几件事之后都表明自己想要老老实实地叙说故事,将真相还原但在进行的过程中都失败了,他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忽略一些问题,或夸大

15、一些问题,就像记忆背叛了他们,彻底动摇了故事情节性的真实性。在谈到电影时,姜文这样说到:“我不能发誓要人老老实实地讲故事,可是说真话的愿望有多么强烈,受到的干扰就有多大。”说明他也否认了电影叙事的真实性。事实上,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于历史的叙述完全取决于叙事人的想法,完全真实的重写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所有叙事的真实性我们要保持必要的怀疑。在作者这样的叙述策略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主动地将自己的意识进行重新塑造,是为了力图使自己的记忆变得阳光,使初恋变得甜蜜,忽略了青春中那些苦涩,向世人展现了北京大院青年的气魄,塑造一个只属于他们的乌托邦。二、异曲无论电影还是小说都是一个完整的结构,都有着共同的

16、要素包含其中,如人物形象、叙述内容和思想内涵等,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对其中各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本节将从人物形象和思想倾向入手对比二者差异。(一)人物形象的异小说中的人物是并不真实,是由大量的语言构成的,而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具体的,由演员表现出来的。由于二者的传播媒介不同,因此小说人物与电影角色并不完全相同。小说是通过叙事、隐喻等方式,而电影是直观形象的。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来看出人物形象的变化,也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改变来看出人物的性格差异。比如在米兰出场时这样描写到“她走路的姿态很勾人,各个关节的扭摆十分富有韵律,走动生风起伏飘飞的裙裾似在有意撩拨,给人以多情的暗示。”1 王朔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