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8356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法练习名词解释1、国际劳工原则 国际劳工组织的重要任务是制定和通过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书。 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是国际劳工组织的产法形式, 因此, 国际上一般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 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原则 。公约和建议书的重要区别为公约被会员 国批准后即须负履行义务,而建议书不需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照。2、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节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她社会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3、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互相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 、劳动法调节的劳动关系:劳动法调节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用人

2、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管理与被管理性质的社会劳动关系。5、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涉及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 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全过程的总的指引思想和主线准则,它是劳动法的 核心和灵魂。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涉及:一、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二、保护劳动者 合法权益原则;三、劳动法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6、经济性罢工:又称罢工,是劳动关系双方冲突剧烈化时由工会组织工人集体停止工作所 采用的一种对抗行动。 7、参与权,又称职工参与、劳动参与,指劳动者有权参与公司的管理活动并对自身的利益 有关的信息有知情权。、劳动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并且有

3、劳动愿望的劳动者依法从事有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劳动的权利。9、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期间的劳动(工作)之后获得休息休假的权利。10、 劳动法律关系, 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节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劳动权利义务关系。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根据劳动法享有权利与承当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12、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商定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关系。 13、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本来劳动合同中拟定的权利义务的内容。14、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

4、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的客观状况。 5、劳动合同的签订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依法就劳动合同条款进行协商,达到合同,从面确立劳动关系和明确互相权利义务的法律行为。 16、 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过成的有关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规定,具体体现为合同条款。 7、竞业避止(竞业限制),是指雇主与雇员通过合同商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和劳动关系解除后的一定期限内,雇员不得从事对雇主有竞争关系的工作。18、集体协商,亦称集体谈判,是指用人单位工会或职工代表与相应的用人单位代表,就劳动原则和劳动条件进行商谈,并签订集体合同的行为。 、集体合同,是指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

5、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本上签订的书面合同。0、就业保障,又称就业增进,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实现劳动权所采用的发明就业条件, 扩大就业机会的多种措施的总称。2、特殊群体,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服务的人群,涉及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她需要特殊看待的群体。 22、 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 收入的社会劳动。 3、职业教育,即职业培训、职业技术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它是根据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 对规定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

6、行的旨在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技 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4、失业人员,是指在 1 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从事有酬的劳动,目前有就业也许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2、职业教育,即职业教育,亦称职业训练,职业技术培训或职业技能开发,它是要据现代 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劳动者的从业意愿和条件, 对规定就业和在职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旨在培养 和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活动。 26、劳动就业服务公司,是指承当安顿城乡失业人员和公司富余人员任务,由国家和社会扶持,进行生产经营自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27、就业训练中心,是指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管理

7、指引的就业训练实体。 2、工资,又称“薪金”“薪水”、 ,是指基于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按照法律规定或劳动合同的商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约劳动者的劳动报酬。29、计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技术纯熟限度、劳动繁重限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支村工资 的一种形式。0、计件工资,是指按照合格产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位来计算工资的一种形式。31、奖金,是有效超额劳动报酬,是职工工资的补充形式,是对在工作和生产建设中获得卓越成效的职工的一种奖励。32、津贴是对在特殊状况下工作的职工所付出的额外劳苦功高动消耗和生活费用进行合理补偿的附加劳动报酬和物质鼓励,是劳动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

8、 、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必须按法定最低原则支付的劳动报酬。 3、特殊状况下的工资,是指根据法律、法规规定或劳动合同的商定,在特殊状况下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 5、工作时间 是指依国家法律规定劳动者在一昼夜之内和一周之内用于完本职工作的时间。 3、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按法律规定不必从事生产和工作,而由自行支配的时间。7、探亲假,是指与父母或配偶分居两地的职工,在一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 38、年休假,是指国家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和劳动的繁重紧张限度,每年予以的一定期的带 薪持续休假。 39、职业安全法律保障,是指国家为了避免劳动者在生

9、产和工作过程中的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避免生产设备遭到破坏而制定的多种法律规范。 40、职业安全卫生,即劳动安全卫生,国内过去称为“劳动保护” ,它是指直接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法律制度。 1、职业卫生法律保障,即劳动卫生规程,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和避免职业病的发生所采用的多种防护措施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她人及周边设施的安全也许造 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43、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是指针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身体构造,生理特点及其各自的特殊需要,在劳动

10、方面对她们的特殊权益的法律保障。 44、职业纪律,又称劳动纪律,指的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应遵守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 4、经济惩罚,是指公司行政部门对违背劳动纪律的职工予以经济方面的制裁,强制违背劳动纪律的职工承当一定的经济责任。4、社会保险,国内过去称劳动保险,是指国家依法对遭遇劳动风险的职业劳动者,提供一定物质补偿和协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47、养老保险,又称年金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年老或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补偿和协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国内过去称待业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失业而临时中断生活来源的状况下,在法定期间从国家和

11、社会获得物质协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9、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或职业伤害补偿保险,是指依法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和患职业性疾病的劳动者及其亲属提供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 等物质协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等物质协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0、职业病,是指公司、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她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51、疾病保险,又称“病伤保险”“健康保险”是指劳动者及其供养的亲属由于患病或因工负伤后,在医疗和生活上获得物质协助的一种社会促险制度。 52、职工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或称集体福利、职工生活福利等

12、,是指行业或单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 保证职工及其亲属的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收入以外的津贴、 设施和 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 53、职工集体福利,是指为满足职工集体生活需要或职工共同的生活需要而设立,提供的多种福利设施和福利性服务。 54、职工民主管理,又称职工参与、劳动参与,指劳动者有权参与公司的管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有关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权。55、职工代表大会,是国有公司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 权力和机构。6、行政处分,也称纪律处分,是指对劳动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背劳动法律法规,情节轻微,不够追究刑事责任而予以的一种行政制裁。 57、违背劳动法的

13、责任,亦即违背劳动法的法律责任,是指劳苦功高动关系主体因违背劳动法律法规而依法应当承当的法律后果。58、对劳动法执行状况监督检查,是指依法享有监督检查权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对用人 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员查的制度。 9、 一般性监督检查 是指劳动监察机构并未发现用人单位有任何违背劳动法的行为而对其 进行例行检查、不定期检查。 60、其她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状况进行监督。 1、行政责任,重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行政部门实行了劳动法律法规所严禁的行为,引起行政上必须承当的法律后果。 62、劳动争议,又称

14、劳动纠纷,在国外也称劳资纠纷或劳资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发的纠纷和争议。 3、集体争议,又称多人争议,是指劳动者一方的人数达到法定人数以上并且基于共同理由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 4、团队争议,又称集体合同争议,是指代表和维护全体职工利益的工会与用人单位由于签订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65、劳动争议的和解,是指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就争议的解决过成一致意见的解决方式。 66、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终结其互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6、劳动法的调节对象,是指调节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她社会关系。简答题1、劳动法的

15、调节对象是什么? 劳动法的调节对象,是指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她社会关系。2、 简述劳动法中劳动的特性。劳动法上的劳动,1、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2、劳动法上的劳 动是有偿性劳动,它区别于免费的义务劳动;3、劳动法上的劳动带有劳雇关系。 、简述劳动关系的特性。一、劳动关系是社会劳动全过程中发生关系。二、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 一方是劳动使用者。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 三、 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双方之间存在附属关系。 4、 简述劳动关系的种类。 有关劳动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从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可以分为全民 所有制劳动关系、集体所有制劳动关系、个体经营劳动关系、联营公司的劳动关系、股份制 公司劳动关系、 外商投资公司劳动关系。从职业分类上可以分为公司的劳苦功高动关系、 二、 国家机关的劳动关系、事业单位的劳动关系等。三、从资本的组织形式上可以分为国有控股 公司的劳苦功高动关系、私营公司劳动关系、外商投资公司劳动关系、有限责任公司的劳动关系。四、从工人运动角度分类,可以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 益协调型劳动关系。五、从集体谈判制度上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 5、 试列举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有哪些?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