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82238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0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研究摘要网络公开课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和多样性要求的必然产物。其中我们在肯定它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一些其他的作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教育理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结果。 国际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的流行,国内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视频专区和在线视频网站纷纷开设网络公开课板块。在全球氛围开放教育的带动下,国内更加重视开放教育课程资源的作用,积极构建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网络化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和总结网络公开课视频资源的应用现状。根据网络公开课视频调研和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公

2、开课视频的拍摄与制作策略分析。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史的研究; (2)公开课视频在各大视频网站分布和共享研究; (3)分析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的对比;(5)对网络公开课的展望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中国网络公开课,外国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和现状,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程的比较: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对网络公开课的定义; 3 研究内容及意义; 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目录 第一章 1国内外的网络公开课的发展; 2国外网络公开课的学校和网址链接; 3 国外公开课对国内的冲击; 4 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的组织协会。

3、 第二章 1中国网络公开课视频资源共享现状; 2国内外大学公开课的课程; 3中国大学公开课现状和对它的要求。 第三章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调查情况说明; 3调查数据分析; 4络公开课的需求分析; 5调查结论。 第四章 1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程的对比; 2 网络公开课的优点; 3 网络公开课的缺点; 4对传统课程的挑战和推动传统课程的改革。 第五章 1研究的总结; 2研究的创新; 3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教育要面对未来,面对现代”这是小平同志在对中国的教育问题是提出来的教育意义。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迅速的文化传播,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帮助,也许未来我们的一切都会再

4、网络的形式下进行,当然教育也是包括在内。所以我们为了教育的多样性和兼容性以及发展性,必须要发展和推广网络教育。所以我国在2001年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为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后来我国正式启动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建设评审公家级精品课程约1500门,省级课程200到500门等。 意义: (1)理论意义:为国内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本研究讲网络公开视频的现状和发展以及问题寻找出来,可以对辽宁省网上视屏公开课课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3)社会意义:为实现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和共享做出努力和实际性的工作。 对公开

5、课和网络公开课的定义 一、概念界定1.公开课公开课就是对他人公开的课。追本溯源,公开课的祖宗叫观摩课。礼记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公开课以研讨为目的。“彼此参观,相互学习”是公开课的宗旨。3公开课泛指开放课堂,同事、同行、家长、领导或专家等进入课堂听课;特指有组织的、有一定规模的、有特别准备的课堂,它主要包括示范型公开课、研究型公开课、竞赛型公开课三种类型等。4欧美国家对于公开课的理解与我国稍有不同,这类国家教育界关于公开课的主要观点是:站在授课教师和学生的立场上,把公开课的重点定位在“课”上,强调“公开”只是与平时的校内课程开展形式上不同而已。综合这两方面,公开课可定义为:对包括同行教

6、师和所有学生及其以外的所有社会人士开放的课程。以人为本、大众化、公开化是公开课的基本特征。2.网络公开课近几年来虽然网络公开课发展迅猛,但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顾名思义,网络公开课是以网络为主要媒介进行传播和共享的公开课,以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共享全球优质的公开教育课程。“因此,对网络公开课的管理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直接管理方式,而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来实现管理”,5这是网络公开课与传统授课模式本质的区别。本文所探究的网络公开课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推出的以教育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在网络上公开宣传的优质大学课程。在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的前提下,通过

7、网络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其中至少包括课程大纲、课程日历、讲授笔记等类似内容的一整套完整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程资源。本文中主要是指以网络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公开课程。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发展史的研究; (2)公开课视频在各大视频网站分布和共享研究; (3)分析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的对比;(5)对网络公开课的展望和建议;研究的思路和方法:A:在图书馆和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写出大致的草案;B:将草案具体化,立体化;C:将查阅到的资料以及个人的观点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

8、;D:知晓论文格式后进行论文编写;方法:1:借鉴其他优秀的相关论文以及资源整理还有资源的完善后开始自己的创新论文之路;2:利用自己设计的调查的问卷,在现实与网络上进行调查,然后处理和分析数据后的处自己的结论。3: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第一章:一、国内外网络公开课的发展与研究网络公开课在教育领域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1.国外发展情况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开放课程运动(Open Courseware,即OCW),向社会公布其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部课程(约1800门),供全世界免费使用。此举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日本、法国、英国等各国高校、国际教育组

9、织纷纷效仿,以各种形式在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方面展开实践探索。2005年春,由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致力于以开放课程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大学、国际研究机构和基金会组成开放教育资源共享联盟。截至2007年10月,该组织已有约100多个成员,在教育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合作。关于课程的开放与共享运动推进实践模式,目前业界人士认为主要有三种形式:独立开发实施自己的开放课程;成立开放课程协作体或联盟,共建共享开放课程;翻译已发布的开放课程资源,并进行教学应用。随着合作的扩大与深入,一流高校纷纷开放本校公开课程,并在2010年出现了网络公开课程涌现的巅峰。2.国内发展情况2003年我国教育部也启动了“高

10、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其中的“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计划在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已评审出113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就目前来看,精品课程评选仍然是我国公开课的主要来源途径之一。精品课程评出了众多优质的教师及课程,对于我国教育发展和资源共享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精品课程的评选也有很多局限,如其耗资巨大但效益低下,课程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学生参与和关注,与教育本质背道而驰,加之宣传力度不够、资源共享率低,使得大学生对于精品课程了解不深、兴趣不高。值得深思的是,国外一流大学的网络公开课

11、能在瞬间风靡中国大地。大学生对“幸福课”、“公平”、“死亡”等知名课程耳熟能详。由之而带来的压力让很多中国教育界人士反思:这是否将带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场改革?2011年4月上旬,上海复旦大学率先推出了我国国产网络公开课。首位走上复旦大学网络公开课讲坛的是台湾中研院副院长、着名历史学者王泛森教授。他的系列讲座题目执拗的低音共分四讲,内容为对一些历史思考方式的反思。这则国内首例的网络公开课受到了教育学者、大学生和众多网友的广泛好评.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34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9%的人支持复旦大学开设网络公开课,87.4%的人希望更多的国内名校推出网络公开课,并且5

12、2.1%的人有过观看网络公开课的经历。由此可见,强烈的需求必然会催生出更多的国内网络公开课,这将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大跨步。 国外公开课对国内的冲击越来越流行的美国名校公开课将对中国教育界的教学模式产生一次不小的冲击,几个月来美名校公开课在国内的声名鹊起似乎也在印证着这一说法并不过分。近日,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向外界透露,他们十分关注这一系列公开课的教学模式和影响,如此重量级教育界人物的表态,至少意味着美国名校公开课在中国已不再是一年前的“毛毛雨”,几个月间它已形成崛起之势。“淘课族”、“学术粉”近来成为国内时尚流行语人性、聆听音乐这些世界名校的热门公开课,正在成为相当一批人的最爱,他们利

13、用每日的闲暇时间,随时随地上网到世界名校“充电”,据说美名校公开课正在改变一些人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利用每天早起或是牺牲午休时间,坚持每天看一课;有人干脆把视频下载到手机上,利用排队、候车、上下班途中等时间进行“欣赏”。以网上“淘课”热为标志的民间“充电”行动就此掀起。网友们自发地在网上成立学习小组,这些热衷公开课的网友被人称为“淘课族”,与此同时“学术粉”也应运而生。事实上这类名校公开课的课程琳琅满目,它们涉及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对经济管理院校形成挑战的经济学、金融市场等等。据了解,目前已有50所世界一流大学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提供可免费下载的公共开放课程,仅耶鲁大学一所就有超过20

14、00门课程。打开其学校主页,课程从天文、历史、哲学到经济,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名校公开课源起于2001年,当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程的序幕,并计划在10年内将该学院的全部课程资料都在网上公布,让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一网络使用者都可以免费取用。此后,哈佛、耶鲁等诸多世界名校相继在网上推出公开课程。网上公开课受追捧大学课,原来可以这么上!这是很多“淘课族”上过名校公开课后的感叹。这些自称为“淘课族”、“学术粉”的国内学子自发在网上建立兴趣小组,互相交流心得。哈佛大学迈克桑德尔教授“公正”课的粉丝、中国四川大学的孙同学告诉记者:“我觉得和国内的课程太不一样了,让我在看过视频之

15、后还会不由自主地思考其中内容。我也在大学里给老师们录过发到网上的公开课,情景类似,只是同学们都是正襟危坐,讲课内容也大都预设好,没有国外课程这样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在业内看来,国外名校开放课程吸引众多国内学子的“法宝”之一就是开设这些公开课的均是一批知名教授,这些课程因其自身出众的水平而名声大噪。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刘涌洁说:“国外名校开放课程的教授都站在其领域前沿,很有深度。”名校公开课的另一引人之处在于讲课方式引人入胜。许多知名开放课程的教授因其自身特点拥有众多粉丝,耶鲁大学教授薛立卡刚在其“死亡”课上十分投入,盘腿而坐,被网友们戏称为“大仙”。美国哈佛大学哲学教授迈克桑德尔在其课程“公平与正义”中不断抛出一个个小故事,每个人听完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甚至颠覆了以往的思维方式。开放课程主要是基础性课程世界名校在网上推出公开课程,得益于一项名为“公开教育资源”运动,据说每门公开课的制作费用在2万至4万美元不等,全部来自于公益基金的投入。当然在公益活动之余,这类公开课自然也有着一定为自身做广告的色彩。中国政法大学英语教授、外国语学院前院长龙梦晖说:“开放课程主要是一般性、常识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