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81478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次课标题专项五 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授课班级上学时间周 月 日第 节上课地点教学目的学习和结识在公共生活中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特点和作用,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规定和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规范,协助大学生树立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与恋爱婚姻有关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协助大学生对的看待恋爱婚姻问题,树立对的的恋爱婚姻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公共生活中的有关法律规范;3、爱情、婚姻、家庭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学难点:1、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定;3、爱情与人生。授课方式课

2、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授学时数课内5学时(第节1学时,第2、节2学时,第4节2学时)学习思考1、现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哪些特点?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2、高职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如何加强自律、遵守社会规范?3、高职大学生应如何增强公德意识?4、应当如何结识爱情与人生?5、道德和法律对婚姻家庭关系调节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授课后记教学内容:当这样一种伟大的人在她最后生活终了的时候,我们不要只记得她对人类工作上的成果。比起她纯学识上的成功,她在道德上、人格上的崇高品格对将来、对历史的作用更为重要。她的力量、她的愿望的单纯,她的对科学客观的结识,她的坚忍不拔,这些优秀品格每一件都难能可

3、贵,而集中在一种人身上更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一旦她认定了一条路是对的的,她就坚决地走决不变化。爱因斯坦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我们就接受着来自家庭、学校与社会的道德熏陶。对大学生来说,我们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系统的道德教育,每个人均有了相对独立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但是,人的道德修炼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过程,从理性高度把握道德的时代规定并内化于自身,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今天我们的专项解说,先从几种案例分析入手。链接案例:19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约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老人:“您在哪所大学里学到您所觉得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人安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里。”“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我在幼儿园里

4、学到:要乐于同别人分享你的一切东西;要公平正直、光明正大地与别人争;永远不要打人;把你找到的东西放回原处;你弄乱的一切要由你来负责整顿得井井有条;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伤害别人的时候要道歉;要知害羞,要有廉耻之心;在踏入社会的时候,要随时注意交通安全;要互相团结,彼此互助。思考题:上述故事中涉及了哪些美德?对我们有何启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其她美德吗?一位出名学者应邀去某大学作报告。报告会前,她问学生中国现代社会最缺什么,台下的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缺德”。你赞成这种说法吗?链接案例:一位一般的大学生到一家出名的国外大公司去求职,不久被录取了。公司的员工对此很惊诧,问公司的总裁为什么。

5、总裁说:“你们没有注意到吗?她在门口蹭掉脚上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阐明她做事小心仔细。当她看到那位残疾人时,她立即起身让座,表白她心地善良,体贴别人。进了办公室她先脱去帽子,回答我所有的问题干脆坚决,证明她既有礼貌又有素养。”“其她所有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而她却俯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在桌上。当我和她交谈时,我发现她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洁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有这样小节的人难道不该用吗?”思考题:目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志向远大,却对身边的某些所谓小事视若无睹:教室脏得没法进入,课间黑板没人擦,宿舍的水龙头开着无人关,扫帚倒在地上无人拾起。在某高校日迈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0%

6、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现象就发生在自己或同窗身上。对此,你怎么看?环绕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带着某些尚不明晰的疑问,我们将要从下面几种方面展开简介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的有关内容。专项五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众所周知,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员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古代基本上是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虽然发生公共生活也是在很有限的范畴内,在近代乃至我们建国初期,以至改革开放此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在特定的范畴内,例如筹划经济时期单

7、位就是人活动的重要场合。那么,公共生活究竟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自古以来公共生活都具有什么基本特点。这是今天我们要重点解决的第一种问题。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请人们想一想,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共生活涉及哪些场合范畴?人们之间又会形成什么关系或角色?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场合 角色 行为规范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乘车- 乘客-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去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去影剧院-观众-不能大声喧哗、随意走动2、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通过上例,我们结识到社会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领域的一种重要方面,我们得遵守其领域的行为规范。

8、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一)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1、私人生活(1)什么是私人生活:私人生活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重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2)私人生活的特点: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公共生活()什么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2)公共生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她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3)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人类公共生活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农业社会(公共生活较大发展)-工业社会(公共生活得到极大的扩展)以及现代社会生活扩展的增进要素不同阶段。提问:你是如何看待下列两段话:以追求个人自由为目的的私人意识常常会

9、把个人生活当作是公共生活完全相隔绝的领域,对社会公德及法律规范的介入产生强烈的抵触和提防心理,排斥站在社会普遍价值的立场上对个人生活进行“品头论足”,把“私人生活”完全变成个人自由的标签。私人生活领域和公共生活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私人意识只有在充足理解和尊重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上才干得到健康合理的发展。在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公共生活规范规定的前提下来发展自己的个性。结论:第一段中,私人意识同人们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生活的法律意识的确立和发展相背离。第二段是理性地看待两者的矛盾,这和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自由不能没有纪律、个性并不排斥共性是同样的道理。(4)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性:活动范畴的广

10、泛性:从老式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新兴的证劵交易所、人才市场、网络的虚拟世界等。交往对象的复杂性:以往“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与陌生人打交道。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公园休闲、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 链接案例:大学生张某每逢周末,常常邀请老乡来寝室唱卡拉OK和跳舞至深夜,快乐时常大喊大叫。周边寝室同窗无法正常休息,多次与她交涉无效,张某觉得这是个人自由,她人无权干涉。你是如何觉得的?在理解了公共生活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特性后。我们对于公共生活有了一种基本的概貌性的理解。那么我们接着会问一种问题,有了公共生活,是不是需要维护公共生活的秩

11、序呢。答案是肯定的。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营。列宁曾经说过,虽然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也存在着“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懂得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一)公共秩序1、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秩序之于社会,就像规矩之于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秩序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营。2、公共秩序(1)公共秩序的含义: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公共秩序的内容:重要涉及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等。(3

12、)表演:请学生和教师一起做一种表演,请人们观测、比较表演中的两个场面,指出两个场面阐明什么道理?场面(一)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同窗们自己到我这里取电影票。”场面(二)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每组的第一位同窗到我这里取全组的电影票,然后按座位顺序发给每一位同窗。”结论:两个场面阐明有无规定即行为规范大不同样。阐明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有诸多阐明这个道理的现象,请人们列举。例如:上学上课遵守时间纪律;体育比赛有赛场规则;食堂就餐要排队买饭等等。这些现象提示共同道理:无规矩不成方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公共生活需要共同的准则公共秩序。学生讨论:无序的教学秩

13、序、交通秩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何的影响?3、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1)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限度的重要标志。 思考:如何构建和谐宿舍、和谐班级、和谐校园案例讨论:讲文明只为国家形象么?走出国门,国人的许多不文明现象引起本地人的反感。我们常常从有损国家形象的角度加以提示。对此,某些人还是振振有辞:国家形象不是我一种人的事,我也顾不了那么多。我有钱,我出国,怎么自在,怎么舒服,我就怎么样。 事实并非如此。不文明的举止损害

14、的不仅仅是国家形象,也使许多国人的海外之旅不那么自在,不那么舒服。据报道,国内派出上百名记者采访德国世界杯,阵容庞大。然而,少数记者倒卖采访球票,引起国际足联不满,致使中国媒体后来提出的许多采访票申请被回绝。成果不少记者无法进入现场,只能在球场外的新闻中心观看大屏幕。导致正常的工作都没法做了。出国讲究文明,还涉及尊重本地人的习惯和风俗。有一次,有个仁兄在华盛顿航空博物馆参观。在电梯上,她看到一位非洲裔小孩的卷发,顿生好奇,便伸手抚弄起来。她没有注意到,旁边一位女士随后拨通了手机。走出电梯,在大厅参观不到两分钟,一位警察走来,不由分说将她带走:据事后理解,她被指控企图性骚扰。等待她的,不仅仅是行

15、程被迫中断,尚有警方的讯问,直至官司。遵守本地的规章制度,也是文明的一种体现。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对携带动植物产品入境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可某些中国游客明知故犯她们想给远在他乡她国的亲友带去国内的土特产品。成果多数人被查出,情节严重的还被拘押多时。她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并不可取,后果更是得不偿失:有的被罚款,有的受到警告,尚有的在再次申请时被回绝。去年,许多人到法国巴黎观摩“中国年”活动。在埃菲尔铁塔上,一群中国游客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地上电梯。电梯由于超载发出警告声,人们不是忍让着下来几种人,而是你推我搡起哄着让别人下去。里面的几种外国游客气愤地挤了出来。我们的同胞不仅没有自责,反而哈哈大笑。超载是很危险的,不为了国家形象,不为了文明,你至少也得考虑考虑自身的安全。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不仅给自己的出行带来麻烦,还给后来出国的同胞带来许多麻烦。由于常常携带违禁动植物产品,中国游客在机场办理出入境手续时被规定开箱拆包的几率大大高于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