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781323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湖九曲河项目1期2组团2标施工总承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重庆祥瑞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7年4月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31.1工程介绍31.2设计概况3第二节 编制依据4第三节 减少质量缺陷的组织措施4第五节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65.1钢筋加工质量通病65.2钢筋安装质量通病6第六节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96.1轴线位移96.2标高偏差106.3结构变形106.4接缝不严116.5模板未清理干净126.6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26.7模板支撑体系控制13第七节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37.1砼麻面137.2蜂窝147.3孔洞157

2、.4露筋167.5缺棱掉角177.6施工缝夹层177.7板面开裂18第八节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9第九节 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09.1外墙渗水209.6地坪空鼓开裂239.7节点部位出现渗漏239.8、屋面防水工程249.9、楼地面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289.11、门窗渗漏299.12屋面有排气要求的隔热层不按规定留排水、排气孔,使顶棚出现渗水等现象309.13、楼梯抹灰后踏步阳角掉角309.14、尺寸偏差319.15、建筑给排水工程319.1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38第一章 工程概况1.1工程介绍工程名称:龙湖九曲河项目1期1组团2标工程地点:重庆两江新区九曲河 开发单位:重

3、庆龙湖创佑地产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监理单位:重庆新鲁班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重庆祥瑞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目标:一次验收合格;安全文明施工目标:获得重庆市安全文明工地奖1.2设计概况龙湖九曲河项目1期2组团2标段建设项目位于两江新区九曲河,由重庆龙湖创佑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重庆川东南地质勘察设计院勘察,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重庆新鲁班监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监理,总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车库采用框架结构;住宅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第二章 编制依据2.1编制依据1)龙湖九曲河项目1期2组团2标施工合同;2)、

4、龙湖九曲河项目1期2组团2标施工图、图纸交底、技术交底等内容;3)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规范、标准及规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关管理、技术交底要求。2.2编制说明本方案适用本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治处理,针对常见的施工质量通病,结合工程特点,特编制本质量通病处理流程及方案,以便于在结构施工过程中快速有效的处理质量通病,确保本工程的施工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第三章 减少质量缺陷的组织措施根据业主和监理单位的管理交底及监督指导,在项目经理的组织领导下,配备以技术负责人为技术管理核心,以生产负责人为生产管理核心,以质检员现场实际检查为主导,同时督促施工员加强施工质量意识的管理班子。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加强管理、加

5、强指导、加强监督和检查,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严格按相关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规范施工、管理和验收,以尽可能减少质量缺陷的出现,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质量缺陷,采取预防为主,后期处理为辅的质量控制思想,严格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做好事前控制和预防,尽可能避免各种工程质量缺陷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按照合同优质完成工程任务。 第四节 质量保证措施及控制流程(1) 现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中间控技术负责人中间控制,专职质检员、各施工楼栋施工工长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完善的项目质保体系及项目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层层监控,并配合公司、监理、业主等质量监督部

6、门形成一个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全面质量管理网络。(2)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制和奖罚制度,在员工中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建立各种形式检查小组,就工程中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和工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为目标开展活动,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消除质量通病的发生。(3)严格按规范、标准、设计要求施工,实行质量目标跟踪管理,关键部位设质量管理点,作为施工过程的“关键过程”,对有特殊要求的工序作为“特殊过程”制定作业指导书,进行班组技术交底,现场专兼职质检员随时做好跟踪检查。克服质量通病,确保工程竣工交验一次达到质量目标。(4)认真落实执行“三检制”和“隐检”验收检查制度,项目技

7、术组根据“关键、特殊过程”认真编制作业指导书,采用质量预控措施,做好逐级交底,以样板标准组织施工。落实岗位责任制,作业班组对每道工序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检”,重要部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检”把关。隐检验收是一项关键工序,每次隐检必须经业主、监理验收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5)严格按照文件的控制程序、技术管理标准进行现场的技术资料和工程文件的管理,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验收和确定工程质量水准的重要依据,项目必须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此项工作。工程技术资料办理必须做到与进度同步,确保齐全、真实、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工程使用的图纸、标准图集、技术规范必须保证是有效版本。

8、(6)加强计量试验工作,严格执行试验工作程序、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加强混凝土的开盘鉴定、取样抽检制度,杜绝混凝土中任何不合格品现象。(7)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有选择地推广先进的“四新”技术,以科技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质量验收流程图每道工序完工后施工单位质量检验(自检、互检、交接检)不合格合格返工填写质量检查记录表业主、监理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不合格返工进行下道工序第五章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1钢筋加工质量通病1.钢筋工程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1)钢筋规格出错。(2)下料长度不够。(3)箍筋尺寸不对,弯钩度数不对,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够。(4)弯钩长度达不到锚固要求。(5)套

9、筒连接的螺纹长度不够。2.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处理措施:在加工过程中认真仔细,对加工的产品进行检查;将已加工成型的钢筋半成品作为废品处理,重新按照设计加工。5.2钢筋安装质量通病1.钢筋工程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及处理措施:(1)钢筋制作组装成型骨架几何尺寸不准确,导致入模难或者保护层过厚。(2)组装成型骨架弯折、歪斜、扭曲变形。(3)墙柱主筋插筋移位,钢筋组装时位置不准确,或预留时连接点(绑扎)不牢,绑扣松脱,钢筋固定不牢等,造成主筋移位。(4)混凝土结构成型后露出钢筋。由于钢筋骨架成型尺寸超差,漏放垫块,或垫块安装不牢固,松动,位移和脱落等;有时则由于施工荷载作用,如手攀脚踩,

10、机具碰撞,而使钢筋位移和接触模板等引起。施工过程中控制垫块安装间距及摆放位置,严禁人员在钢筋骨架上攀爬。(5)成型后的钢筋骨架中箍筋间距不等,这主要是箍筋安装时没有严格按图纸尺寸安装、配置尺寸不准或组装不牢和松动,导致箍筋移位而造成。(6)箍筋接头没有错开,接头的开口位置相同,主要是在组装骨架时,没有注意将箍筋开口接头错开。(7)板面负筋网片位置移动,主要原因是:钢筋网片固定方法不妥,或绑扎不牢,施工时外力冲击碰撞,使网片位移。(8)梁底、板底保护层控制措施不到位;板面筋砼浇筑过程中面筋下沉,造成面筋保护层过大,引起砼开裂。(9)板内预埋线管交叉或布管位置板面筋为板分离式配筋区域(无板面钢筋区

11、域),易造成砼板面开裂。(10)竖向纵筋连接位置轴心度偏差过大,水平纵筋连接位置轴心度偏差大。2.钢筋工程加工过程中质量通病处理措施:(1)将组装成型几何尺寸不准确的骨架拆除后,重新绑扎组装。(2)组装成型骨架变形程度较轻或其中个别钢筋弯折、歪曲,可采用新加工钢筋将其换出,如果程度严重,将成型骨架拆除后,重新绑扎组装。(3)对主筋移位较小,未超出结构构件钢筋保护层时,采用宽度:高度为1:6的比例将主筋弯折斜度后绑扎成型;对主筋移位较大,超出结构构件钢筋保护层时,将基础面砼向下剔打,剔打深度以满足宽高比为1:6的比例将主筋弯折的宽度要求(对剔打的孔洞采用比结构砼强度高一级细石砼浇筑),并在根部增

12、加绑扎同主筋直径的“L”型加强筋(详下图所示),然后按照设计将钢筋骨架绑扎成型。(4)对出现露筋部位先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5)对箍筋间距不等的修整均匀。(6)将开口接头未错开的箍筋换出,如果确因构件截面较大,换出困难时,可采取增加相同直径直角钢筋绑扎加强处理。(7)对位移的部份进行修复归位,必要对扭曲、变形的钢筋进行更换处理。(8)梁底、板底钢筋支垫应采用统一规格的花岗石垫块,布置间距不大于1000mm;为了保证上下钢筋网片间的间距,避免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下陷和位移,影响钢筋位置的有效高度h。板面筋采用钢筋马凳支托。支托采用12钢筋焊接制

13、作,支托放置排距不大于800mm,边排距端部边缘不大于200mm。(9)在出现上述情况的线管布设区域,沿线管方向增设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片。(10)为避免竖向纵筋连接(电渣压力焊)轴心度偏差较大问题,对直径小于14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进行安装;水平纵筋在焊接前必须进行预弯,保证连接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六章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6.1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1)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2)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3) 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

14、,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4) 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5)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6) 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2) 墙、柱模板根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设置短钢筋支撑固定,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3)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4)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验算,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5) 混凝土浇筑

15、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6) 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6.2标高偏差1现象 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2原因分析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3)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