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资料】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81253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资料】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施工资料】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施工资料】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施工资料】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施工资料】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资料】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资料】CFG桩复合地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XXXXXXXXXXXXXXX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XXXXXXXXXXXXXXXXXX公司XXXX年X月XX日XXXXXXXXXX工程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审核:审定: XXXXXXXXXXXXXX公司XXXX年X月XX日目 录一、编制依据4二、工程概况4三、地基处理施工前期准备3四、组织机构、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用水用电计划4 (一)施工组织机构4(二)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5(三)施工用水、用电计划6五、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 6(一)施工工艺6(二)施工方法:6(三)施工顺序7(四)施工质量控制7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8(一)质量目标8(

2、二)质量保证措施8(三)质量验收要求8七、安全目标及措施9(一)安全管理目标9(二)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9八、冬雨季施工措施10九、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11(一)环境保护11(二)文明施工11十、施工进度计划13一、编制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基础平面图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6、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规程 (DB13J31-2001)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二、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乐都县庄隆路。设计桩径:XXX,有

3、效桩长以桩顶设计标高至桩端进入卵石层深度不小于0.5m计算,混凝土强度C35,具体技术要求按每栋楼,设计图纸要求执行。三、地基处理施工前期准备(一)施工技术、安全准备1。熟悉建筑场地的资料,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基处理设计图纸、临近的高压电缆、管线以及地下隐蔽线路、建筑物场地的水准控制点和建筑物位置控制坐标等资料。2.工地技术负责人主持现场人员包括工长、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对图纸进行熟悉,以做好全面、安全的技术交底。3要求工人提前进场,进场后由专职安全员对工人进行安全、消防、及文明施工教育。(二)材料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坍落度要求1820cm,性能满足泵送混凝

4、土要求.(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本工程施工采用商品砼,只考虑桩孔土临时堆放场地。2.场地平整,施工用水电接至基槽边.根据施工的要求接好电源及水源,施工方提供300Kw 发电机供电,甲方提供不少于3t/h的水源。3.作好基坑上下坡道并保证施工车辆进出场道路畅通。4。保护好基础边轴线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为桩位放线复核及测定桩顶标高提供依据。(四)对基槽开挖的要求1施工作业面的平面尺寸以基础底板的外缘为准扩出0。50m以上;2为保证基土不破坏,地基处理施工期间,需留出一定的保护层,待地基处理竣工后清除,挖土深度为该楼设计基底标高以上15cm。四、组织机构、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用水用电计划 (一)

5、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施工组织管理基础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工程开工时我公司将组织富有经验的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选派精干的管理及施工人员进驻现场,下设成孔、清土、灌注、材料、安全、技术和质检等部门,确保整个工程达到技术质量标准.项目经理:XX生产副经理: XX主任工程师:XXX后勤供应经理:XXXX成孔组清土组灌注组质量组技术组安全组材料部综合部2、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由项目经理领导、项目副经理中间控制,技术质量组全体人员基层检查的管理系统,以确保各项质量保证措施落实到各分部工程及各道工序中。并在施工过程中设专职质量员,班组设兼职质量员进行自检互检,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问题及时纠正。质量保证体系如下图所

6、示.公司总部技术部、质检部项目总工技术质量组测量工序技术负责成孔工序技术负责清土工序技术负责泵灌砼工序技术负责原材料组织技术负责测量各班组质量员成孔各班组质量员清土各班组质量员泵灌砼各班组质量员材料质量员工程质量优良(二)机械设备及劳动力计划1、根据工程施工特点,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所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如下表。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项目名 称型 号单位数量备 注桩基长螺旋钻机XXXX台1成孔施工混凝土输送泵XXXX台1浇注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棒条2桩体混凝土振捣通用设备测量仪器XXXX全站仪台1测量放线、标高控制等小推车辆2分电箱套2后勤用车辆1其他机具若干2、人力资源分配每栋楼管理及施工人员计划表项

7、目人 数项 目人数成孔组2技术组1清土组2安全组1泵灌组2材料部1质量组1综合部1(三)施工用水、用电计划设备功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功 率数 量总功率1长螺旋钻机75KW1台75KW2混凝土输送泵75KW1台75KW3其它50KW总计200KW考虑交叉作业及设备运行的连续性,本工程用电功率应不少于200KW。本工程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总用量应不少于3吨/小时.五.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方法及质量控制 (一)施工工艺测放基础轴线并测定槽底标高布放混凝土桩位点长螺旋钻机就位、对位钻进并达到设计深度后台(砼泵)商品砼管内泵送混凝土至孔底边提升钻杆边泵送压灌砼直至成桩结束提钻至孔口外,移机至下一桩位检查标

8、高及质量情况养 护长螺旋钻孔压灌砼施工工艺流程(二)施工方法: 1、按施工图放好桩位后,桩机就位; 2、桩机就位调整钻杆与地面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3、采用商品砼C35,控制坍落度1820cm,用砼泵输送到钻机施工作业面压灌;4、钻杆达到设计深度后,先泵送砼使钻杆内充满砼后,一边泵送砼一边提管,提管速度由砼泵送量决定,且必须保证钻杆内混合料液面高于钻杆底出料口;5、本工程投料量的控制以设计桩顶标高不小于500mm保护桩长为准,即确保设计桩顶标高内无浮浆。(三)施工顺序1、每栋楼桩机打桩走向为从西向东(或由东向西),每次作业为两三排桩从西(或东)一次性行走至东边(或西边),施工时先施

9、工坡道部位桩,以便该部位留作清运桩基土方通道;2、现场施工在本着以上原则的前提下,可根据现场作业条件以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整,以适应施工的整体协调性。(四)施工质量控制1、材料控制采用商品砼,搅拌站须提供全部所用材料合格证及检测报告。2、技术控制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技术措施(1)保证砼强度设计要求(配比);(2)严格控制水灰比,控制砼到现场坍落度在18cm20cm。(3)每班组做一组试块(3块),试块尺寸15cm15cm15cm(或10cm10cm10cm),并及时送实验室养护,测定28天强度。(4)由质检员随时抽查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每天至少测两次.控制桩身质量的技术措施(1)素砼桩施工

10、允许误差:a.桩长允许偏差100mm;b。桩径允许偏差20mm;c.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d.桩位误差:桩位偏差不应大于0。4倍桩径。(2)设专人指挥协调钻机操作手和清土工人之间的配合。(3)砼灌入量不得低于桩的设计体积,否则重新成桩.(4)在钻杆处设置醒目标记,以控制最短桩长。(5)桩顶一般由于混合料自重压力较小或由于浮浆影响,靠桩顶一般桩体强度较差,为保证桩体质量,施工桩顶标高超过设计桩顶标高不小于0。5m,以桩顶与施工作业面平,确保设计桩位标高内无浮浆。清土、清桩头施工待桩施工结束后,需清除桩头,为保证桩身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找出桩位标高位置;(2)用钢钎等工具沿桩周向桩心逐次剔除

11、多余桩头,直至设计桩顶标高,并把桩头找平;(3)不可用重锤或重物横向击打桩体;(4)桩顶不可出现斜平面;(5)如桩顶达不到设计标高,需进行接桩处理。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一)质量目标优选施工及管理队伍,高标准严要求: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优良率在90以上;工程质量优良。(二)质量保证措施1。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严格按质量保证体系有关程序文件执行。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意识教育,把质量看成是提高企业信誉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牢固树立对工程质量负责、对业主负责的思想,贯彻生产必须抓质量的原则。2。加强作业队自检、互检和专检。3。对施工中易发生的质量通病

12、,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详细交底,并监督检查。4.做好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检查, 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隐蔽工程验收制,严格检查施工班组的施工质量,出现任何质量事故时,应及时填写质量事故报表,组织质量事故分析会,并按规定及时上报。5.按监理要求,技术、质检员分期呈报工程报验单及有关质检资料,对监理提出的质量问题及时传达到施工班组,并进行监督.6。做好测量放线,经甲方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7。坚持按图纸施工, 工程设计变更一律以单位书面通知为准,任何口头通知无效.工程洽商问题在办好签证后再施工,不得擅自施工。8。所有机械设备材料必须符合标准,设备应该调试运行完好,并有备用设备,在出现严重的设备问

13、题后可以及时调整或更换设备,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9。项目经理部专门设有工程技术处,对各项工程进行技术负责把关,每道工序制定岗位职责,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10。实行技术岗位责任制,主要技术及特种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11。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按设计施工,积极配合监理工作。12.技术人员在开工前向全体人员作详细技术交底。13。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工程的不利因素,提出并作好相应的补救和处理措施。14.严把材料进场,搞好复检、抽检,确保材料质量,对混凝土搅拌用料的数量和质量应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中的配比进行配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15。严格贯彻技术交底,技术复核、自检互检和隐蔽工程验收等技术管理制度。技术检查复核的基本内容有:定位轴线尺寸;成孔的深度等。(三)质量验收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