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试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77800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考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管理学考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管理学考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管理学考试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管理学考试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考试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考试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名词解释1、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为了有效地实现一定的目标,对其所能支配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简单地讲,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一系列活动过程。2、经济人按照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假设,“经济人”指的是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的人。3、社会人按照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社会人指的是”不仅追求金钱收入,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的人。4、 例外原则高层管理者应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5、决策是指为今后的行动确定目标,并从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案中

2、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6、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人员为了组织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评价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7、组织变革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如组织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组织文化等)进行调整、改进和革新的过程。8、非正式组织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并非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9、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

3、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等的总和。其核心是共同的价值观。10、激励设法让人们发自内心地去做某件事,即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引起被管理者的某种需要从而激发其动机,促使其产生组织所需要的行为的一个过程。11、控制按照计划和目标的要求来监控、衡量各项工作,纠正各种偏差,以确保计划和目标实现的活动过程。12、沟通信息交流,又称沟通联络,是信息凭借一定符号载体,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从发送者到接收者之间进行传递并获取理解的过程。简答1、 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工作定额规定每个工

4、人每天必须完成的最低工作量,即所谓的“合理的日工作量”。(2)标准化将作业环境、工具、机器和材料、操作方法、程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一切制度化、明确化和科学化,不因人而异。(3)合理用人根据工人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即工作与能力相适应原理),并进行培训和激励,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工人完成定额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工资率。对那些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工作、质量又高的工人按较高的工资率付酬;对那些用时长、质量差的工人按低工资率计算收入,以此来激励工人努力工作。(5)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实行专业分工。泰勒的计划职能实质上就是管理职能,由管理当局(或管理者)建

5、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履行计划职能;执行职能则是工人的劳动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按计划进行生产。(6)例外原则高层管理者应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或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一切管理问题都可以而且应当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加以解决,从而否定了靠经验办事的传统管理思想,把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理论,对当代管理实践具有加强的指导意义:(1)在管理过程中要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寻求标准化,代替个人的经验,追求最高效率;(2)在管理实践中要精心选人、用人并加以培训,能力与工作相适应,让他们能够做最适宜和最有效率的工作;(3)要专业分工、适当

6、授权,等等。2、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梅奥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一系列思想,主要包括:(1)关于生产中人的看法:人是“社会人”(2)关于对领导问题的看法: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3)关于对组织的看法: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人际关系学说给我们启示主要在于:管理者应该在保证一定的物质待遇的同时,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改善人际关系,满足员工的社会、心理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7、既然“计划不如变化”,那为什么还要进行计划? 有道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计划不能够消除变化,无论管理者如何计划,变化总是要发生的。但是,不能因计划不能

7、消除变化就不做计划,管理者制定计划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预测变化并制定有效的应变措施,尽可能降低或消除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或抓住变化带来的机遇。通过计划工作,进行科学的预测,可以把将来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可以最大限度的抓住机遇。如果不预测、不防范,灾难来临就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机会来到我们却坐失良机。比如地震后余震的发生是我们无法改变与避免的,我们不能说因为无法准确预测余震发生的时间就不做防范。相反,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各种应急预案,一旦余震来临,我们就能做到不慌不忙,尽可能减少损失。3、什么是SWOT分析,简述SWOT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组织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带

8、来的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此构思、评价和选择战略方案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步骤是:(1)分析环境因素,获取信息;通过调查获取机会与威胁,优势与劣势等信息资料(2)整理信息,构造SWOT分析表;将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归类列表,按重要程度将各因素罗列出来。(3)分析信息,制定战略方案。通过对表格进行SW、OT、SO、WO、ST、WT分析,制定出适合组织发展的战略方案。4、什么是授权?简述授权与分权的异同与联系。授权是指主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为调动下属积极性和提高工作效率将原本属于本职位的部分职权委托给向其直接报告工作的下属或某些职能部门使用,使他们在一定的监督之下自主解决问题,处理业务。所谓(制度)分

9、权,指的是在组织结构设计时或在组织变革过程中,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将一定的决策权限划分到相应的管理职位中,由规章制度正式确认的、相对稳定的分权方式。(1)相同点:分权与授权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使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行使较多的决策权,即权力的分散化。(2)不同点:1)分权具有必然性,是在工作分析时,根据岗位工作的需要规定给该岗位的必要的职责和权限,(不论是谁,只要在这个岗位上,就拥有这一权限);授权具有随机性,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和下属的工作能力来决定是否授权,(管理者觉得精力有限而下属能力又能够承担时才会授权)。2)分权针对的是岗位,是预先从制度上明确规定了的属于某岗位的权力,不能随便调整,具有相

10、对稳定性;授权针对的是某项工作和人,是活动过程中把一部分原本属于管理者的权力因某项工作的需要临时或长期委任给某个下属,可以随时调整。3)分权是一项组织工作的原则纵向分工,是一项制度,一旦规定就必须严格执行;授权则是一项领导艺术主要在于调动下属才干和积极性,可以灵活把握。(3)联系:授权是对分权的补充。工作分析时不可能把每个岗位所需的权限规定得非常清楚,因为无法完全预料这些岗位可能发生的变化,因此,制度分权有时不能完全保证某个岗位完成工作的权限需要,这时,就需要各层次管理者在工作中授权来补充。5、简述领导的“四分图理论”和“管理方格”的理论要点并谈谈这两个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管理工作有什么指导作用

11、?1)四分图理论将领导行为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包括“定规”和“主动结构”)是一种工作导向或任务导向型领导行为,即关心工作、重视规章制度、组织任务和目标实现的领导行为。以人为中心(包括“关怀”和“体恤”)是一种关系导向型领导行为,即关心人、重视人际关系的领导行为。研究发现,领导者对工作或对人的关心程度均存在高低两种状态,由此,可以用两个坐标的平面组合将领导者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这就是所谓的领导行为四分图。图中共有四种领导类型:高“工作导向”高“关系导向”、低“工作导向”高“关系导向”、低“工作导向”低“关系导向”、高“工作导向”低“关系导向”。其中,高“工作导

12、向”高“关系导向”这是一种相对高效成功的领导者类型。2)管理方格理论设计了一个管理方格图,横坐标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其中,“对生产的关心度”指的是领导者对生产任务、工作绩效等事项的关心程度。“对人的关心度”指的是领导者对组织成员的关心程度。方格图的横、纵坐标都划分为九个尺度,纵横交叉就形成了一个共有81个小方格的管理图,每个小方格代表一种领导方式,这样,这一管理图就表示了“关心生产”和“关心人”这两个因素不同程度结合的81种领导方式。理论提出者在管理方格中列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1型领导方式,又称“贫乏”型管理方式;9.1型领导方式,又称“任务第一

13、”型管理方式;l.9型领导方式,亦称“乡村俱乐部”型管理方式;9.9型领导方式,又称“团队”或“集体协作”型管理方式;5.5型领导方式,又称“中庸之道”型管理方式。理论设计者认为9.9型的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组织内外的各种情况,努力创造条件,将自己的领导方式转化为9.9型,以求得最高的效率。3) 四分图理论和管理方格理论告诉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要做到:人与工作并重,也就是说,既要关心人,又要关心工作,两者均不可偏废,一般至少应维持在一个基本满意的水平,如管理方格理论中的5.5;权变管理,也就是说,到底是关心人多一点,还是关心工作多一点,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工作时期或阶段,

14、针对不同的目标、任务,结合各种主客观条件,适度强化某一因素;3. 动态平衡,谋求最好,管理者应以6、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对管理实践的启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假设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求:(1)生理需要: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求。如对衣、食、住、行及性满足等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指人们保护自己现在和将来免受人身、财产及情感心理威胁或伤害的需要。(3) 社交需要:指人们希望与人交往、避免孤独的需要。包括友谊、爱情、同事交往、工作归属感等。(4)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两方面。自我尊重指自尊、自爱、自强、自主及成就感;受人尊重指地位、认可和关注等,也就是自己做出贡献时能得

15、到他人的承认。(5)自我实现需要:指使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抱负的欲望。马斯洛认为:以上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呈金字塔形从低到高的排列,生理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级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则属于较高级的需要。不同层次的需要可同时并存,其中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支配地位,人的行为主要受这种需要的驱使。而且,只有低一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较高层次需要才成为主导需要。虽然不存在完全获得满足的需要,但已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也不再具有激励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该做到“找准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有以下几点。(1)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同一个人不同时

16、期的需要不同,不同的员工需要各不相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受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影响的主要需要,然后有针对性的激励。(2)努力将本组织的管理手段、管理条件同被管理者的各层次需要联系起来,不失时机地、最大限度地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5.5为下限,各有侧重地动态平衡,并向“双高”或9.9努力。7、一些管理者认为:“我们已经为员工所做的工作支付了薪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激励他们呢?”你对此有何看法?从双因素理论来看,薪水即工资是保障员工基本生活与工作需要的部分,属于保健因素,不支付薪水,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意,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按时支付薪水,能消除“不满意”,但不能带来“满意”,员工可能处于一种既没有“不满意”,也没有“满意”的中间状态;而各种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