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7790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阿勒泰市实验小学 姜虹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设计意图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目标人教义务教育小语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我要的是葫芦选自人教版第三册第四组第二篇课文。本文讲的是植物的生长一般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情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中的那个人,不管叶子上的蚜虫,一心只要葫芦,结果一无所获。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材料。城里二年级的学生很少接触农业知识,对“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联系。”不易弄清其

2、中的道理。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演示“叶子吸收养分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分供给小葫芦,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景象。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观察事物表面化,语言积累少等特点,所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作为本课教学的

3、重点。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全落了呢?”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语言文字的落实和语感训练,积累语言,体会寓意。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培养语感。通过演示及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变化、探究原因,明白其中道理。1、知识与技能:(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言、每”等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过程与方法:(1) 采用变序教学法,引导学生由事物的结果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原因。(2)分角色朗读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从中受到启发,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2、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 课时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葫芦图片,问:这是什么?板书:葫芦,认识这两个字,读好轻声“芦”2、谁知道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呢?(师用自制小卡片展示葫芦生长过程:长出葫芦藤长出绿叶开出小花结小葫芦。)在演示的同时,口述葫芦生长过程。3、有一个人他和我们一样喜欢葫芦,可他种的小葫芦还没有长大就全

5、部落了,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1、看图回答:这是葫芦。认读“葫芦”2、自由回答:种出来的。看老师演示,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3、齐读课题。从图片入手创设情境,设疑激发阅读、探究兴趣二、读文、识字,感知课文内容。1、示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树叶里的拼音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是否读得正确通顺。(2)出示带有生字的四个句子,指名找出生字,小老师教读。(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1、边听边思考。2、学生自由读文,标自然段,

6、圈画生字认读。3、 四生逐段读课文,认识“藤、哇、盯、邻”四个字。交流课文主要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读文、识字、学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三、指导写字1、出示“言、每”等8个字,学生认读,正音。2、指导观察字形结构。3、示范写“每、挂、慢”三个字,强调书写要点。4、巡视,指导书写困难的学生。5、参与小组互评。1、读准字音。2、按结构特点给8个字分类。3、看老师示范,临摹。4、练写5、小组互评,相互学习提高。培养认真观察、书写的习惯,学会自评、互评,逐步提高。四、拓展作业1、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2、书写本课8个生字。第二课时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 课件出示本课生

7、词,开火车读,齐读2、 出示课题1、开火车读 齐读2、齐读课题复习旧知,带动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热身二、品悟课文第1自然段,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1、师导入:那个种葫芦的人种了一棵怎样的葫芦呢?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第一幅图。你看,他的葫芦长的怎么样?请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完成填空。2、这么可爱的葫芦,你们喜欢吗,那就把你们的喜爱读出来吧。生朗读。3、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觉到了你们对小葫芦的喜爱,其实那个种葫芦的人更喜欢这些小葫芦,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他很喜欢他的葫芦呢?请找出来和同桌读一读,看谁读得有感情。4、指名读自己勾画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指导朗读。1、

8、看图,读文,填空,读短语( )的葫芦( )叶子( )的小花( )的葫芦2、 朗读第一自然段3、 找句子。感情朗读。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结果1、过渡:那个人这么关心他的葫芦,那他收获葫芦了吗?2、生读第四自然段,汇报。3、课件出示第二幅图:葫芦落了。看看这颗葫芦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人的表情,葫芦的叶子,葫芦等方面去观察。4、这么可爱的葫芦落了,你有什么感受?指导读出惋惜之情。1、2读文,汇报

9、读第四自然段:“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3、看图,说葫芦前后的变化。4、感情朗读。通过变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疑问和探究的兴趣。四、学习2、3自然段探究葫芦掉的原因1、引导质疑:看到葫芦落了,有什么想问的吗?2、小组合作探究葫芦落的原因。要求:默读2、3自然段,用“”勾出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是怎么想的句子,找一找邻居与种葫芦的人的对话。归纳葫芦落的原因。3、汇报交流 ,生读句子,说出原因。板书:不治虫子 4、课件出示“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有几只虫子不用怕。”读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和表达的语气是否都一样?仿说句子:1、一次失败怕什么

10、!2、老虎有什么可怕的!5、葫芦落除了不治蚜虫,还有什么原因呢?生读第三自然段,归纳出原因二,板书:不听劝告 6、指导朗读。出示邻居的话,生读。说说你从邻居的话中感受到什么?指导朗读(用劝说、着急的语气读)7、听了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出示种葫芦人的话,生读。说说你从他的话中看出什么?8、追问:葫芦和叶子之间究竟有没有联系呢?有什么的联系?板书: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课件演示葫芦叶为葫芦提供营养的动画。9、指导分角色分表演读第三自然段。10、出示句子:叶子上的牙虫还用治?叶子上的牙虫不用治.比较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异同,哪个句子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仿说句子:1、这种话还用听吗?

11、2、自己的事情还要爸爸去做?3、小河不过十米宽,还用游那么久吗?11、齐读第2、3自然段,小结:那个人的葫芦落了,一是他不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没治叶子上的蚜虫;二是不听邻居的劝告,自以为是。1、预设质疑:葫芦为什么时候要落呢?葫芦是怎么落的呢?为什么不治蚜虫葫芦就会落呢? 2、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原因。读2、3自然段探究葫芦落的原因,勾画句子。3、汇报交流4、读句子,在读中体会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 一样,只是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仿说句子5、读邻居的话,归纳原因不听劝告。6、 个别读,评价是否读出急切的语气。齐读7、读种葫芦人的话,交流对句子的理解。8、交流葫芦和叶子之间的联系。叶子给果实输送

12、营养。观看课件。9、男女生分角色表演读。10、交流对句子的理解,体会两种句式表达情感的不同程度。仿说句子:1、这种话不用听。2、自己的事情不用爸爸去做。3、小河不过十米宽,不用游那么久。11、齐读课文,和老师一起总结原因,明白道理。通过“读、思、议、表演”等多种形式探究那个人为什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反问句所表达的强烈感情。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者阅读时积累到的知识来解释葫芦藤、葫芦叶、小葫芦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白那个人收获不到葫芦的原因是看问题只看片面,不看全部,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通过合作学习,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五、 拓展1、种葫芦的人看见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心情会怎样?可能会说些什么?2: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的叶子上又长了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做?结果会怎么样呢?请用几句话写一写。3、你能用什么成语来概括这个人的行为。1、 自由表达2、 想象、表达3、交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领他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去体验、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个性阅读体验,倾吐自己的情与意;运用之前所学概括课文,学以致用,理解课文,理解寓意。板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 不治蚜虫葫芦(挂) 葫芦 ( 落 ) 不听劝告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要听劝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