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提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776819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语文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语文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语文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语文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复习提纲(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下:?乡愁?(一) 主导情感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二) 内容构造:(三) 语言形式:1 整齐中有参差变化 2 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四) 基调:低回怅惘?我用残损的手掌?(一) 内容构造及感情色彩:前半局部:用手掌触摸沦陷区,消极、冷色调的。后半局部:抚摸解放区,积极、暖色调的。(二)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胜。(三) 写作手法:比照(四) 线索:手掌的感受(五) “残损的手掌:祖国土地支离破碎,到处被侵略者践踏,诗人及祖国有着共同的命运。?孔乙己?(一) 主题:孔乙己的悲剧根源封建社会封建科举制度、教育制度、等级制

2、度等(二) 人物形象:1 孔乙己:没落的下层知识分子,深陷科举不能自拔,生活潦倒,迂腐虚荣,自欺欺人,死要面子,鄙弃劳动,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2 掌柜:自私,唯利是图。3 丁举人:残忍狠毒“天上的孔乙己。4 旁人看客:空虚无聊,自私冷漠,麻木不仁,意识不到自己也是社会底层、备受压迫的,可悲又可怜。(三) 环境描写作用:社会环境:用比照,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自然环境:衬托悲凉气氛。(四) “哄笑的意味:以乐写哀,着力渲染,悲凉意味令人窒息。(五) 描写方法:肖像比照、动作、语言?谈生命?(一) 主题:以比喻提醒生命的过程与一般规律,以及苦痛及幸福相生相伴的法那么,表达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

3、意志与豁达乐观的精神。(二) 构造层次:1 全文总起,为下文作铺垫。2 以“一江春水喻示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3 以“一棵小树喻示整个生命历程。4 总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议论三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展示了一种安康进取的人生观。四语言特点:明朗灵动,有韵味。?威尼斯商人?(一) 戏剧冲突:双方:夏洛克 安东尼奥等人事件:是否执行“割一磅肉的契约。(二) 构造: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三) 人物形象:1 夏洛克:贪婪阴险,偏执凶残,冷酷无情,唯利是图的高利贷者形象。2 鲍西亚:聪敏机智,见义勇为。3 安东尼奥:大方仁义,忠于友谊。四主题:表现了人性的善及恶,表达了作者

4、崇尚正义、仁爱与友谊的人文主义理想。五写作手法:比照 设悬念六语言特点: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精炼优美、富有诗意的个性化语言。?变脸?一矛盾冲突: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及狗娃身为女孩的矛盾。从根本上说,他们之间的冲突,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社会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及底层人民困难求生的矛盾。 二人物形象: 狗娃:勤劳能干、乖巧得意、机灵懂事、知恩图报 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重男轻女而又有情有义 三主题:反映了民间艺人的苦难命运,以及官场的腐败、军阀横行、匪盗为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旧社会的人民的生存状态。四唱词特点:反复、排比、叠词、比喻、比照、夸大等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抒发人物

5、情感,渲染环境气氛。 五细节与心理描写?孟子二章?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 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与。 2 构造:并列式 第一局部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局部第2、3段:分论点一从进攻方失利,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分论点二从防御方失利,论述地利不如人与。 第三局部第4段: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 4 反映了作者“民贵君轻的思想与实行“仁政的主张。 5 修辞:排比、顶针 6 语法点: 1通假字:畔叛 2实词:环 池 兵革 委 去 域 至 顺 是 3虚词:而 然 之 以 有语气词,表假设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中心论点:生于

6、忧患,死于安乐。 2 构造:递进式 第1段:举例 第2段:小结他们都是经受了艰辛磨练后,成就了不平凡。由个别到一般 第3段:理论归纳由个人到国家 第4段:中心论点 3 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 4 修辞:排比 5 语法点: 1通假字:曾增,衡横,拂弼 2实词:发 举 空乏 拂乱 动 忍 恒 过 作 征 3虚词:所以 于 是 然后?鱼我所欲也?(一) 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二) 构造: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进一步分析“为何会舍生取义正反比照 得出结论第二段:列举正反两个事例继续论证中心论点。(三)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比照论证、举例论证(四) 语法点:1 通假字:辟避 辩辨 得德 及

7、欤 乡向2 实词:兼 得 为 恶 蹴 加 已 是 本心3 虚词:而 甚 于 使 尔 耳 弗 ?曹刿论战?(一) 主题:以弱对强的战争中应采取的策略原那么,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二) 构造: 第一段 战前准备:取信于民,一问三答三断详写第二段 交战过程比照,略写 第三段 战后总结:反攻时机,判断意图(三) 语法点:1 通假字:2 实词:请 间 鄙 专 牺牲 加 信 孚 狱 属 鼓 逐 作 再 盈 靡3 虚词:乃 虽 遂 故 夫 之 以 既 焉4 古今异义: 鄙 牺牲 狱 情 再5 特殊句式: 倒装句:何以战 省略句:必以分人 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 主旨句:小大

8、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可以一战,取信于民,作战的先决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一) 主题:邹忌奉劝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二) 构造:第一局部1及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局部2以切身经历设喻家事与国事类比,得出“王之弊甚矣的结论,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第三局部3、4齐王纳谏及其巨大成效。(三) 写作手法:1 设喻说理2 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四语法点: 1 实词:修 朝 服 谓 孰 及 旦日 明日 美 私 诚 莫 蔽 刺 过 谤讥 闻 时时 间 2 虚词:假设 以为 弗 于 由 乃 虽 3 一词多义:朝“朝服衣冠“朝于齐,孰“吾孰及

9、徐公美“孰视之,美“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 4 特殊句式: 省略句:皆以美于徐公5重点句:战胜于朝廷6近义词:不假设 不如7成语:门庭假设市?诗经两首?(一) 主题:?关雎?以礼节情,情感虽然很强烈,但不让其泛滥,虽然求不得,但能自我排解,未超越伦理制约,“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蒹葭?男子倾心于女子,但可望而不可即,不能走近又永远亮着希望的情感,由此产生了距离之美、朦胧之美。(二) 同:1预言:回环往复,重章叠句2 艺术手法:起兴(三) 异:诗味:?关?明朗安康,?兼?深挚缠绵四语法点:窈窕 逑 流 寤寐 思服 芼 从 跻 苍苍 采采 右九上:?沁园春 雪?(一) 主

10、题: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与坚决信心。(二) 内容: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三) 重点语句的理解:(四) 风格: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五) 表达方式:抒情寓情于景、议论、写景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敬业及乐业?(一) 中心论点:敬业乐业(二) 内容构造:第一局部: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第二局部:1 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2 论述“敬业:含义为什么该敬 3 论述“乐业是人生更高的境界与价值:重要性凡职业都有趣味4个理由第三局部:以“责任心与“趣味总结,强调人生理该如此。(三)

11、论证方法:引用、举例、比照(四) 演讲与口语特色:1 引用经典、名言时用口语解释。2 通俗,如话家常。3 结合情境,注意与听众现场交流。五“业的含义:并不局限于职业,可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故土?一体裁:小说二内容:回故土的见闻与感受三主题:欲引起人们对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深深思索,激发人们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四) 构造(五) 人物形象:闰土:在生活重压下,困难挣扎的中国广阔劳苦民众的代表。杨二嫂:庸俗势利的小市民的典型。“我:同情劳苦人民,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六描写方法:景物作用、肖像、语言、动作七写作手法:比照记忆到现实的变化八主人公:

12、闰土 线索人物:“我 陪衬人物: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一) 主题:1 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的恶化,“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2 现代:反映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站在菲利普一家的角度,他们也是弱势群体。(二) 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线索人物暗:于勒表达者:假设瑟夫“我(三) 人物形象:自私冷酷,唯利是图(四) 构造:盼望于勒夸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五) 写作手法:比照,铺垫(六) 描写方法:景物作用、细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 主旨:无情揭露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投降、自欺欺人的无耻丑行,又无限深情地讴歌了人民群众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战斗精神。(二) 内容构造:第一局部1-2:提醒对方的论点与论据。第二局部3-5:分析对方论据以偏概全,不能证明其论点,即驳论证,直接批驳。第三局部6-8:摆出正面论点与论据,间接批驳。第四局部9: 结论。(三) 反面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正面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四) 文体:驳论文先驳后立,驳立结合(五) 论证方法:道理、举例(六) “中国人的不同含义、“中国的脊梁的含义、“埋头苦干等几种人的含义(七) 语言特点:锋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