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77675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学与热处理重要名词解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弹性模量与刚度:金属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弹性模量E,也称为杨氏模量。E标志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用以表示材料的刚度。14、断裂韧性:金属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散的属性或材料的韧性。1、金属特性:金属在固态下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具有良好的反射能力、不透明性和金属光泽;具有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4、晶体与晶体特性:原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呈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的一类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特性:晶体中的原子(或分子)在三维空间呈有规则的周期性排列;具有确定的熔点;具有各向异性;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5、空间点阵:将刚球模型中的刚球抽象为纯粹的几何点,

2、得到一个由无数几何点在三维空间规则排列而成的列阵,称之为空间点阵 。6、晶格与晶胞:描述原子(离子、分子)或原子团在晶体中排列方式的几何空间格架称为结晶格子,简称晶格。从晶格选取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体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这个有代表性的最小几何单元称为晶胞。7、晶面与晶向:在晶体中,有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任意两个原子之间的连线称为原子列,其所指方向称为晶向。8、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为确定晶面和原子列在晶体中的空间位向所采用的统一符号,分别称为晶面指数与晶向指数。9、晶面族(或晶向族):某些晶面(或晶向)上的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它们在晶体学上属等同晶面(或晶向),可归并为一个晶向

3、族称为晶面族(或晶向族)。10、配位数与致密度:晶格中任一原子周围与其最近邻且等距离的原子数目称为配位数;一个晶胞内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之比称为致密度。12、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具有多晶型的金属在温度或压力变化时,由一种晶体结构变为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过程叫多晶型转变或同素异构转变。14、点缺陷:在三维尺度上都很小的晶体缺陷,一般不超过几个原子间距。点缺陷主要有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等。15、线缺陷:在二维尺度上很小,而在三维尺度上很大的晶体缺陷,包括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16、位错:晶体中沿着某一原子面(或原子列)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某种有规律的错排现象;柏氏矢量不为零的晶

4、体缺陷;晶体中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分界线。17、晶格畸变:晶格发生的歪扭或伸长。18、柏氏矢量:通过柏氏回路来确定的,采用一个规定的矢量来描述位错区域晶格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该矢量后来被人们称为柏氏矢量。19、位错密度:单位体积晶体包含的位错线总长度称为位错密度。20、滑移与攀移:位错沿滑移面的移动称为滑移运动;刃型位错在垂直于滑移面方向上的运动即攀移。刃型位错的实质就是多余半原子面通过空位或原子扩散而扩大或缩小。23、晶界与亚晶界: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叫晶界。亚晶粒之间的界面叫亚晶界。24、小角度晶界与大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向差小于10的为小角度晶界;相邻晶粒位向差大于10的为大角度晶界。亚

5、晶界属于小角度晶界。小角度晶界与位错:对称倾侧晶界由一系列相隔一定距离的刃型位错垂直排列而成;不对称倾侧晶界是由柏氏矢量相互垂直的刃型位错交叉堆集而成;扭转晶界是由两组螺型位错交叉网络构成。25、晶界能:单位晶界面积上增加的能量称为晶界能。26、孪晶与孪晶界:当晶体一部分原子以某一晶面为共有面而与另一部分原子保持镜面对称的位向关系时,称此部分晶体为孪晶。孪晶之间的界面为孪晶界。27、相界:在复相合金组织中,晶体结构不同的两相分界面称为相界。相界分为共格、半共格和非共格三种类型。28、层错:实际晶体中的晶面堆垛顺序可能发生局部差错,从而产生一种二维晶体缺陷,叫堆垛层错,简称层错。31、固溶体:是

6、指以合金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格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后所形成的一种合金相,其特征是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结点上或间隙中含有其他组元原子。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据的位置,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固溶体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根据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的分布是否有规律,固溶体可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32、固溶强化:通过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化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2、结构起伏:液态金属中近程有序排列的原子集团,尺寸不等,取向各异,而且不稳定,瞬时形成,又瞬时消失,时聚时散,形成结构上的起伏,并为金属结晶提供了条件。3、过冷现象:金属实际开始结晶温度T

7、n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这种现象称为过冷,二者之间的温度差T=Tm-Tn称为过冷度。过冷是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4、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当TTm时,液相和固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差值G=GS-GL0即为液相向固相转变的驱动力,也是结晶的热力学条件。5、均匀形核:液态金属依靠自身的结构均匀自发地形核。6、非均匀形核:依靠外来夹杂所提供的固相界面非自发不均匀地形核。7、临界晶核半径:r=r*这样的尺寸的原子集团可能长大也可能溶解消失,故称为临界晶核半径。8、形核功:形核时如果体积自由能的降低不能补偿界面能的增加,若要形核还必须从外界取得额外的能量供应,即取得形核功才有可能。10、临界过冷度:临界过冷度指

8、的是液体结晶时所需要的最小过冷度。结晶时只有大于临界过冷度才可以结晶形核液相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晶胚尺寸rmax和临界晶核半径r*均受过冷度的影响,与rmax= r*点对应的过冷度T*称为临界过冷度,当过冷度TT*时,rmax r*晶核不能形成;只有当TT*时,rmaxr*,晶核才能形成。12、动态过冷度:当界面温度TiTm,熔化速度凝固速度时,晶核才能长大,Tk=Tm-Ti,称之为动态过冷度。17、正温度梯度:距液固界面越远液体温度越高的一种温度分布,因而界面前沿液体的过冷度随离开界面距离增大而降低。18、负温度梯度:距液固界面越远液体温度越低的一种温度分布。19、平面方式长大:在液体具有正温度

9、梯度分布的情况下,界面始终以平直界面向液相推移。20、树枝状方式长大:在液体具有负温度梯度条件下,界面处偶然的凸起将伸入过冷的液相中,有利于晶体长大和凝固潜热的散失,从而形成一次晶轴,在一次晶轴侧面仍为负温度梯度,便会分枝形成二次轴以及多级的分枝,直至各枝晶相互接触,液体耗尽为止,这就是树枝状长大。22、细晶强化:细小晶粒不仅能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而且能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工程上将通过细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23、变质处理:在液体金属中加入孕育剂或变质剂,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3、相律:表示材料再平衡条件下,系统的自由度数f与组元数c和平衡相数p三者之间关系的定律,即f=

10、c-p+1.4、自由度:表示在保持平衡相数不变的条件下,影响相状态的内外部因素中独立发生变动的数目。由于所研究的系统一般在恒压条件下发生转变,因此影响材料相状态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相成分。5、杠杆定律:用来确定两相平衡时两平衡相成分和相对量,也可确定最后形成的组织中两相的相对量以及组织的相对量,是分析相图的重要工具。8、晶内偏析:固溶体非平衡结晶时,由于从液体中先后结晶出来的固相成分不同,结果使得一个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9、枝晶偏析:由于固溶体通常以树枝状生长方式结晶,在非平衡结晶时,先结晶的枝干含高熔点组元较多,而后结晶的枝间含低熔点组元较多,称为枝晶偏析。由于一个树枝晶是由一个核心

11、结晶而成的,故枝晶偏析属于晶内偏析。13、成分过冷:由于合金的结晶温度是由合金的成分决定的,因而液相中溶质分布的变化将引起结晶温度的变化,这时的过冷是由成分变化与实际温度分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称为成分过冷。14、二元共晶相图: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固态有限溶解,通过共晶反应形成两相机械混合物的二元相图。15、共晶反应:液相在冷却过程中同时结晶出了两个结构不同的固相的过程。16、伪共晶:非共晶成分合金在快冷条件下能得到100 %的共晶组织,把这种非共晶成分的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20、包晶反应:一个液相与一个固相相互作用,生成一个新的固相的过程。21、包晶偏析:在合金结晶过程中,如果冷速较快,包

12、晶反应时原子扩散不能充分进行,则生成的固溶体中会发生较大的偏析,这种现象称为包晶偏析。23、共析转变:由一个固相在恒温下转变为另外两个固相的转变。24、偏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从液相L1中同时分解出一个固相与另一种成分的液相L2,且固相相对量总是偏多的转变。25、熔晶转变:某些合金结晶过程中,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会从一个固相分解成一个液相和另一个固相,即发生固相的再熔现象,称为熔晶转变。26、合晶转变:由成分不同的两个液相L1和L2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固相的过程。27、包析转变:由两个成分不同的固相相互作用转变成另一个固相的过程。1、相:又称高温铁素体,是碳在-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在13

13、94以上存在,在1495时溶碳量最大,为0.09。2、相:又称铁素体,用符号F或表示,是碳在-Fe中的间隙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铁素体的性能特点是强度低、硬度低、塑性好。3、相:常称为奥氏体,用符号A或表示,是碳在-Fe的间隙固溶体,呈面心立方晶格。奥氏体的强度较低、硬度不高、易于塑性变形。4、Fe3C相:是Fe与C的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通常称为渗碳体,用Cm表示。渗碳体的机械性能特点是硬而脆。5、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共析混合物,是奥氏体共析反应的产物,用P表示。6、莱氏体: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是共晶反应的产物,用Le表示。7、金属的切削加工性(机械加工性):是指被刀具

14、切削的难易程度和加工表面的质量等。它与金属的成分、组织结构、硬度、韧性、导热性和加工硬化程度等许多因素有关。12、镇静钢:钢液在浇注前用锰铁、硅铁和铝等脱氧剂进行充分脱氧,使钢液浇入铸锭模后凝固时析出气体很少,钢液表面平静,称之为镇静钢。13、沸腾钢:在炼钢末期仅用锰铁轻微脱氧,使相当数量的氧留在钢液中,则在钢液浇入铸锭模后钢中的氧将与碳放生化学反应,析出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引起钢液沸腾,故称为沸腾钢。1、塑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不能恢复的那一部分变形。2、滑移:晶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其中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的位移,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滑移。3、滑移系:滑移面与该面上的一个滑移

15、方向的组合称为滑移系。7、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孪生方向上和一定区域内作均匀的切变。8、位错塞积:位错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其他阻碍物如晶界、孪晶界、相界等的阻碍无法通过而产生堆积的现象。11、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强度和硬度不断上升,而塑性和韧性不断下降,这一现象称为加工硬化。115、断裂: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丧失连续性,分割成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称为断裂。1、回复:是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在随后的加热时冷变形基体尚未发生变化时的退火过程。在回复过程中,金属的组织发生了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的变化,力学性能只有少许的变化,然而物理和化学性能却有明显的改变。2、回复动力学曲线:性能回复程度与温度、时间的关系曲线。3、再结晶:将冷压力加工以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以后,在变形、破碎的晶粒组织中重新产生新的无畸变、细小等轴晶粒,二者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原子集聚状态完全一样,性能恢复到冷加工前的软化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4、再结晶温度:金属经较大冷塑性变形之后,加热1小时,而再结晶体积达到总体积95 % 的温度称为金属的再结晶温度。5、晶粒长大:再结晶完成后,若继续升高温度或者在再结晶温度下长时间保温,则会使再结晶后的晶粒正常长大,此过程称为晶粒长大。6、晶粒异常长大:再结晶退火后的金属,在更高的温度或更长时间的保温下,发现只有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