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77586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 -11( 总分: 31.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A1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 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 总题数: 20,分数: 20.00)1. 典型的缺血型 ST 段压低的表现是A. 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B. J点型ST段压低C. 缓慢上升型下移伴 J点压低D. 快速上升型下移伴 J点压低E. 快速下斜型下移伴 J点压低(分数: 1.00 )A. VB.C.D.E.解析:解析ST段压低是心肌缺血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其中以ST段下斜型和水平型压低最有意义。2. 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 多为自发性,常有规律B.

2、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诱发C. 发作时胸痛症状较严重D. 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E. 运动试验可为阴性(分数: 1.00 )A.B. VC.D.E.解析: 解析 变异型心绞痛多在休息、睡眠或凌晨发作,大多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无关。3. 心电图V3V5导联出现ST段弓背抬高0.3mV,U、山、aVF VQ导联ST段下移0.10.2mV, 5分钟 后再次检查发现 ST 段回复至基线,最可能的诊断是A. 超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B. 急性下壁心肌缺血C. 早期复极综合征D. 变异型心绞痛 E .急性心包炎分数: 1.00 )A.B.C.D. VE.解析:解析变异型心绞痛时心电图表现为相关导联ST段抬高,酷

3、似急性心肌梗死,但ST段抬高数分钟后可回复至基线。胸痛可自行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缓解。4. 典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通常不包括A. ST段压低B.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C. U波倒置D . ST段抬高E.原有ST-T异常,心绞痛发作时 ST-T正常(分数: 1.00 )A.B.C.D. VE.解析:解析典型心绞痛常因冠状动脉狭窄(狭窄70%引起,发作时心电图的表现包括ST段压低、T波改变、ST-T伪正常化、U波倒置、一过性 Q波、心律失常等。ST段抬高常提示变异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 死。5. 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A. 过性ST段水平型下移0.05mVB. 过性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

4、移C. 一过性T波高耸或倒置D. 持续ST段抬高伴T波倒置E. 过性Q波(分数: 1.00 )A.B. VC.D.E.解析:解析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相关导联ST段抬高,严重缺血时可呈单向曲线,常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心绞痛缓解后,ST段快速回降至基线。持续 ST段抬高伴T波倒置提示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6. 下列心肌缺血类型可引起 ST段抬高,但除外A. 心外膜下缺血 B .心内膜下缺血C. 透壁性心肌缺血 D 变异型心绞痛E.急性心肌梗死(分数: 1.00 )A.B. VC.D.E.解析:解析心内膜下缺血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直立高耸。7. 以下为变异型心绞痛可出现的心电图改变

5、,但应除外A. ST段抬高伴T波高耸B. 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C. 可出现R波增高、变宽D. 可伴有心律失常E. 过性Q波(分数: 1.00 )A.B.C.D.E. V解析:解析变异型心绞痛一般不出现 Q波,但如果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时,可出现病理 性 Q 波。8. 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是A. 胸骨中、上段后 B 胸骨下段后C. 心尖区D .左肩E. 剑突下(分数: 1.00 )A. VB.C.D.E.解析: 解析 心绞痛发作时,胸痛的典型部位主要在胸骨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 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至颈、咽或下颌部。9. 关于心

6、肌顿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有关B. 与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有关C. 为可逆性心肌损伤D. 心肌供血恢复,心肌收缩能力立即恢复E. 心肌缺血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分数: 1.00 )A.B.C.D. VE.解析: 解析 由于心肌缺血时间较长,心肌细胞的糖原储备大部分被消耗。因此,即使心肌供血恢复,心 肌收缩能力也不能立即恢复,这种情况称为心肌顿抑。10. 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A. V5导联R波增高B. T波和U波融合C. U波增高D. U、山、aVF导联T波倒置,呈冠状 T波E. V导联呈QS型(分数: 1.00 )A.B.C.D. VE.解析:

7、解析冠状T波是心肌缺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之一,常提示心外膜下心肌缺血或透壁性心肌缺血。11. 可引起心肌缺血的是A. 冠状动脉狭窄 B .冠状动脉痉挛C.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D. 心肌桥E 以上都是(分数: 1.00 )A.B.C.D.E. V解析:12. 胸前导联出现深而倒置的T波可见于A. 急性心肌缺血 B 急性心肌梗死C.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D 脑出血E. 以上都是(分数: 1.00 )A.B.C.D.E. V解析:13. 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不包括A. 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B. 发作时有胸痛表现C. 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分钟D. 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E. 运动试验多

8、为阳性分数: 1.00 )A.B.C. VD.E.解析:14. 以下为心肌缺血的定义,但不包括A. 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减少B. 冠状动脉血流量绝对减少C.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D. 冠状动脉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E. 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代谢(分数: 1.00 )A.B.C. VD.E.解析: 解析 当冠状动脉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不能满足心肌代谢需要,心肌消耗其糖原储备进行无氧 代谢时称为心肌缺血。15. 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A. ST 段改变 B. T 波改变C. U波改变D . P波改变E QT 间期延长(分数: 1.00 )A.B.C.D. VE.解析:解析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的变化主要

9、表现为心室肌复极过程发生变化,严重缺血还可影响到QRS波群(例如:出现一过性 Q波等)。心肌缺血很少影响到 P波变化。16. 关于心肌缺血引起ST段压低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 与缺血时大量消耗糖原储备有关B. 与缺血时细胞膜的过度极化有关C. 过度极化与K有关D. 葡萄糖、K大量溢出细胞E. 静息膜电位升高,导致4相等电位线仃P)上移,使心电图ST段相对下移(分数: 1.00 )A.B.C.D. VE.解析:解析一般认为,心肌缺血时心肌无氧酵解增加,糖原储备大量消耗,葡萄糖、K+大量进入细胞,使细胞内外K+浓度差进一步增大,使缺血区静息膜电位升高,TP段上移,ST段则相对下移。17. 关于

10、心肌缺血引起ST抬高机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 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B. 细胞内X外溢C. 细胞外内流D. 静息膜电位降低E. 4 相等电位线 (TP 段) 下移(分数: 1.00 )A.B.C. VD.E.解析:解析严重缺血使细胞膜受损,细胞内K+外溢,使细胞内外 K+浓度差进一步下降,静息膜电位水平降低,4相对应的TP段下移,ST段则相对抬高。18. 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的病因为A. 主动脉瓣狭窄 B 肥厚型心肌病C. 严重贫血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E. 二尖瓣狭窄(分数: 1.00 )A.B.C.D. VE.解析:19. “冠状 T 波”广义上指A. T 波直立或倒置,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

11、呈箭头样B. T波直立高耸,呈帐篷样C. T 波倒置,呈鱼钩样D. T 波低平或双向E. T波深倒置,呈瀑布样(分数: 1.00 )A. VB.C.D.E.解析:解析不论T波直立或倒置,只要双支对称,顶端或底端尖锐,呈箭头样,均称“冠状T波”,是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之一。20. 以下提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是A. V5导联R波增高B. T波和U波融合C. T波振幅V 1/4RD. V4V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E. 心电轴明显左偏(分数:1.00 )A.B.C.D. VE.解析:解析ST段下移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一般认为心绞痛发作时,ST段下斜型或水平型下移0.1mV 对心肌

12、缺血有诊断意义。二、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 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总题数:4,分数:4.00)21. 患者男性,51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心电图如图3-2-3-A、B所示,图3-2-3-A为未发病时记录,图3-2-3-B为发病时记录,应诊断为A. 心肌缺血B .变异型心绞痛C.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D. 早期复极综合征E. 非特异性ST-T改变(分数:1.00 )A. VB.C.D.E.解析:解析图3-2-3-B显示患者有胸痛症状时心电图ST段出现动态改变,1、V3V6、U、山、aVF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0.3mV,为典型的心肌缺血表现。

13、22. 患者男性,59岁,高血压病史4年余,近1月活动后有胸骨后闷痛感,休息可缓解。今因情绪激动又 感胸骨后疼痛,听诊心率为 120次/分,心电图检查如图 3-2-1所示,应考虑为A. 急性心包炎B .变异型心绞痛C. 心肌缺血D 急性心肌梗死E.自发性气胸(分数:1.00 )A.B.C. VD.E.解析:解析心电图示H、山、aVF、V3V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0.3mV, aVR导联ST段抬高,提示 心肌缺血。下壁及胸前导联 ST段水平型显著压低,aVR导联ST段抬高,常提示可能为左主干病变或多支 冠状动脉病变。23. 患者女性,58岁,反复发作胸痛1周,与劳累无关,每次胸痛持续数分钟自

14、行缓解。患者胸痛时的心 电图见图3-2-2,应考虑为A.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 急性心包炎C. 急性心肌缺血D. 早期复极综合征E.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分数:1.00 )A.B.C. VD.E.解析:解析心电图显示窦性频率 86次/分,PR间期0.13s。肢体导联QRS波群振幅v 0.5mV,为低电压 的心电图表现。V2M导联ST段明显抬高,其中 UM导联ST段抬高达0.61.0mV,呈单向曲线;V2、M 导联T波较高。此外,1、 aVL导联ST段亦抬高,伴H、山、aVF导联ST段对应性下移。此类心电图表现 结合病史特点,应考虑为变异型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通常指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的急性透壁性心肌缺血。如患者ST段持续抬高,应考虑可能发生心肌梗死。24. 患者男性,46岁,反复发作胸痛3天,胸痛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此次就诊时再次发作胸痛,胸痛发作到胸痛消失的心电图记录如图3-2-4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