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772801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1、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_、_、_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_而_、奔腾西去的过程,描绘出江潮由_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_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2、雅鲁藏大峡谷运用了_和_说明它是世界第一大峡谷。3、鸟的天堂是作家_的作品。记叙了他和朋友_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_和动态的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和_。文章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是_。4、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_的作品,课文写了火烧云_和_的全过程。5、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的响声,好像( )。顿时( ),有人告诉我们

2、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6、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江面。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 )起来。7、我们的船渐渐( )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 )在水面上。8、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

3、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 )。那( )的颜色,明亮地( )着我们的眼睛,(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9、起初周围是(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了,到处都是( )到处都是(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 )。有的10、我( )地看着,眼睛( ),( )了这只,( )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 )。一只( )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 ),站在一根小枝上( )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11、晚饭过后,( )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变成

4、红的了。( )变成金的了。( )变成( )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 )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 )”旁边走来个( )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 )。”12、这地方的( )变化极多,一会儿( )的,一会儿( )的,一会儿( ),一会儿( )。( )、( )、(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 )的颜色。13、雾锁山头山锁雾,( )。绿水本无忧,( );青山原不老( )。(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重重叠叠山,( );丁丁冬冬泉,( )第二单元1、题西林壁作者_朝诗人_。这首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写

5、景的诗句:_;说理的诗句:_。说明的道理 _,正如俗语所说:“_”。2、我在做一道数学题,怎么也做不出来,就在我准备放弃时换了一种方法,很快做出来了。这真是_。老师常用_教育我们要善于从多角度观察事物。3、游山西村的作者_朝诗人_。诗人以一个_字贯穿全诗的主线,其中_富有哲理,成为千古名句。哲理是_。 4爬山虎的脚作者_我国著名的_,_,_。文章写了爬山虎生长的_、_和_的形状和特性,以及它是_。5、蟋蟀的住宅作者是_国_家写的一篇_。6、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叙述的是_首创_的故事。7、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 ),( )的是( )的叶

6、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8、爬山虎的脚( )墙的时候,( )细丝的头上就变成( ),( )。细丝原先是( )的,现在( )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 )地往上爬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 )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 )的爪子。9、爬山虎的脚要是( ),不几天九( ),后来连( )也没有了。( )的,( )和小圆片( )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 )墙上相当( ),要是你的手指( ),休想拉下爬山虎的( )。10

7、、正月_香又香,二月_盆里装,三月_连十里,四月_靠短墙,五月_红似火,六月_满池塘,七月_展奇葩,八月_满枝黄,九月_初开放,十月_正上妆,十一月_供上案,十二月_雪里藏。11、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讲的是_时期著名画家的_事。意思是_,现在比喻_第三单元1、巨人的花园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通过_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近义词:凝视-( )2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是按照_顺序记叙的。幸福的含义是_。3a.去年的树赞美了_的令人_的友情。朗读时注意读出_的语气。b.词句解析: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第一个看,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

8、已的好朋友之时,仿佛在说_,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已的诺言,仿佛在说, _ 我想对鸟儿说_ 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_。童话的特点: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有_;童话_,故事有趣;童话会给人_。6、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第四单元1白鹅一文中,作者善于运用_的手法来突出鹅的特点。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_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本文作者从_、_、_三方面描写了鹅_特点。2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陈述句_3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的描述了猫的性格_和它_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_之情。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9、_、_、_。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 )。说它( )吧,它( )有时候( )。它会找个( )的地方,成天睡大觉,( ),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 ),就会出走( ),( )谁怎么( ),它也( )。说它( )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 )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 ),又是多么( )。它(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把老鼠等出来( )任凭也突出了猫_的特点。非不可突出了猫_5、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 ):用身子( )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 ),在( )上踩印( )。它还会( )地( ),( ),( ),(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

10、 )。这可都凭它的(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 )。6、它什么( ),总是想( )。可是它又那么( )。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了敢斗一斗。7、母鸡一课描写了作者一开始_母鸡,后来转变为_母鸡,表达了对_的赞颂之情。8、望子_ 来龙_ _无首 _凤舞_添翼 _离山 _难下 照猫_行空 _功劳 _成功 _识途_小试 _先飞 呆若_ 胆小_第五单元1、长城一课不但表现了长城的_与_,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_、_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_之情。课文先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_”,这是远看长城,然后具体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_”,这是近看长城,接着

11、由长城展开_,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最后总结全文,赞美长城是“_”。2、颐和园一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_之情。全文移步换景,按照_顺序记叙。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_。3、(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 ),( )墙上的( ),很( )地想起古代( )长城劳动人民来。单看这( )的条石,一块有( ),那时候没有( )、( ),没有( ),就靠着无数的( )无数的( ),( )地抬上这( )的山岭。多少劳动人那的( )和( ),才( )成这( )、( )的( )。第二句话从_、_、_、_四方面体现修长城的艰难。4、这样( )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 )。5、进了( )的大门,绕过( ),就来到有名的( )。绿漆的( ),红漆的( ),( )。这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第一间的横槛上都有( )。画着( )、( )、( ),几千幅画不有哪两幅是( )的。( )两旁( )了花木,这一种花还( ),那一种花( )。微风从左边的( )上吹来,使人( )。6、登上( ),站在( )的前面向下望,( )的景色大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