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3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77279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3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巷优秀发言稿范文精选篇 雨巷发言稿1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雨巷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优秀诗篇。雨巷排在本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必修课。学生可以借此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题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诗词,这又契合了新课改特别关注学生多方位情感体验,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本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诗人通过典型意象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同时巧妙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因此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

2、诗人情感.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本首诗在特定的背景之下主要意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在诵读和对意象的把握中体味出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并力求个性化理解就成为重难点。 说教法 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同时,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所以,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把握情感。 另外,本诗教学以体验性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贯穿整堂课。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提示,使学生在反复诵

3、读中理解与感悟,并力求激发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说学法 1、诵读法 加强诵读,这是阅读诗词的一般方法。 2、体悟法 通过意象把握情感,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走进雨巷去感悟。 3、联想比较法,通过与诗人的其他作品的比较学习,体会创作风格及作者情感。 说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激趣导入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我采用学生耳闻能熟的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学生有了追求美的感觉,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 2、作者介绍 雨巷是诗人的成名作,相关的情况介绍是必要的。 3、赏析全诗 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获得初始体验。在这个环节,学生只要读

4、出这是一首什么诗,并对诗有初步的感受就可以。 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方法即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学生头脑里自然会勾勒出雨巷画面,就能体会出诗的意境。 三读全诗,感悟情感 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 教师此时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的补充可谓补学生之所需,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自然会容易得多也丰富的得多。通过合作交流,可

5、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 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拓展阅读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总之,在设计教学中我力求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及理念,引导学生去阅读和鉴赏。 说板书设计 一篇优美的板书设计有微型教案之称,一篇好的板书设计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也易于学生学习。这节课我采用图示式的板书设计,兼以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课文内容,并利于学生背诵理解。根据求实、求精、求新、求美的原

6、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意向(雨巷、油纸伞、丁香般的姑娘)感受(幽深、寂静、美丽高洁)象征意义(心境、恋人) 雨巷发言稿2一、说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教学目标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知识和能力。了解有关戴望舒的知识,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过程和方法。探讨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诗歌的

7、音乐美,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难点: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四、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懂得一些鉴赏诗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诗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诗写作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其历史背景。 六、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朗读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诗歌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对诗歌有

8、所感知的基础上,讨论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发挥学生自主性。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诗歌重在朗读,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 (二)说学法 关于学法,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本诗歌意象比较朦胧,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鉴赏本课的关键,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能有效促进对话教学,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

9、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这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动人的旋律

10、吗。 再听配乐朗诵,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 (三)深入研究 1、在读语言,品情感之美 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并口头描述。有何人、何物、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有时怎样的一个姑娘。 2、品读内涵,品思想之美 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同学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四)结束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

11、,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隐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丽的忧伤。但我们不能为了美而学戴望舒的伤感。毕竟他有那个时代的情绪背景。同学们可以课下深入的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学习他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习他的爱国情怀。 (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景,展开想象,描写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雨巷发言稿3一、说教材 雨巷是鲁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中新诗二首中的一首,这首诗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个年代动荡的年代,戴望舒用他独特的诗风替新诗的音节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他用那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

12、雨巷之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像。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鲁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以美的真谛来组织文本,从而来突显它的审美性。雨巷出现在这一单元,就让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学情 雨巷是高中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赏它,并喜爱上它。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一是通过不断的诵读,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感悟诗歌描绘的

13、画面。 二是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意象。 三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情节。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 五、说教学难点 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对诗歌的鉴赏没有固定的方向,然而解读要合理,要有依据,必须知人论世。 六、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淅沥沥的雨点打在印有山水画的油纸伞上,他如同一名孤独患者慢慢的行

14、走寻觅着心中的她。到底是何种情,何种人,何种境地,让他在一条寂寥空旷的巷子中彷徨迷茫。到底又是何种愁思,让他迫切的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感受诗歌画面之美 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一读&mda;mds;自由读。认识生字(彳亍,颓圮),初步体验作者情感变化。 再读——播放录音读。让学生随着富有情感的朗读再次感受作者情感,在头脑中勾勒诗歌的画面。在听录音过程中注意改用什么语调来读诗歌。 三读mdash;—让学生示范大声朗读。在画面中丰富感情色彩,注意幽怨、伤感、惆怅这类词语的读法。 四读—&mds;小声默读。建立基本感情基调,形成对诗歌美感认识 明确。让学生们在脑中形成一个对诗歌的画面感,明确诗歌的基调是忧伤凄凉的。 2.品味语言,品诗歌回环叠唱之美 整首诗歌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感,在诗歌中的哪些地方是体现出这种感情的呢。请学生找出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