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健的人格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7277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刚健的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刚健的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刚健的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刚健的人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刚健的人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刚健的人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刚健的人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刚健的人格一一卖论语有感刚健的人格一一读论语有感伍天阳谈到论语思想,首先当属仁的思想,中国人的读书人自古以来 都以君子自居,其中仁义礼智信方为君子立身的基本原则。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便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主流 思想,融入了华人的血液当中并影响至今。要说论语就不得不先说说创造他的人一孔子。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到479年,在这个年代前面有夏朝四百多年, 商朝六百多年,到周朝的时候,从开国到孔子有五百多年了,而周朝分为 两部分,西周跟东周。孔子的时代是在东周,东周分为春秋跟战国两个时代,孔子是舂秋时 代末期,他生命结束的时候,春秋时代也随之结束了。那是一个乱世,乱世就是天子失德、诸侯

2、争霸、礼坏乐崩、民不聊生。因为天下乱了,每一个人念念书都要问,怎么样从古人的智慧找到一 个方法帮助现在的人?人总是要设法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所以才会 有百家齐放的现象。孔子认为周朝的兴盛就是靠礼乐的制作让天下安定。礼跟乐的制作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你必须有天子的位置,你还必须有圣人的德行。这两个配合起来,天子加上圣人就是周公,他治理卓越以后,上行下 效,天下大治。孔子很向往这样的一种境界,但他并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他了解到 自己这一生对人生要如何的看法,应该往哪里发展,但是在鲁国你要从政 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鲁君跟三家大夫一直在斗争。所以孔子一直拖延到了五十岁才开始有机会,他在五十一岁的

3、时候正 式出来做官,鲁定公让他做中都宰,中都宰就是中都县的县长。古代当县长就已经成为大夫,不过是最基层的,你要当到中央级的话, 才慢慢进入权力核心。所以孔子开始是当中都县的县长,一年下来,这个县变成模范县,全 国都跟他效仿,跟他自己制订的一些典章制度,收税的方式全国效仿,做 太好了,立刻升官,担任小司空,司空是负责古代建设方面的,工程方面 的部门,他是副长官。结果几个月下来又做得太好了,又升司寇,司寇是负责司法的。所以孔子没有当过教育部长,却当过司法部长,负责管法律如何执行 的,维持社会治安的。他当司寇的时候就发生很多事了,比如说他当司寇的时候,整个鲁国 就开始上轨道了,治得非常好。后来鲁君跟

4、齐国的国君相会的时候,孔子跟他去,表现极其卓越。他等于是帮助鲁君跟齐君来谈判,得到许多外交上的成功,把齐国侵 占鲁国的几块地全部还给鲁国,这是孔子的贡献。让鲁君在齐君前面完全不受委屈,回国之后就摄行相事,代理总理了。孔子最高的官就做到这个位置,做得太好了之后,鲁国大治,他当代 理总理三个月,鲁国大治。司马迁用八个字形容路不拾遗,男女分途。东西掉地上没有人去捡,男生跟女生走在路上分两边。这个社会实在是很安定。但是社会安定繁荣开始往上发展的时候,孔子很有企图心,就任命他 的学生子路担任季氏的家臣。想要让鲁国统一,因为鲁国分成四分,他要统一。当时都靠城墙,一个城墙很高,里面有一些武器,别人就对你无可

5、奈 何,那三家大夫各有城墙,各有武器,所以孔子开始叫子路把这些城墙都 给我拆低一点,不要那么高,太高了打不进来,不行。这兵器不能太多,结果三家大夫里面两家就认了,一家还是起来反抗。到最后还是没有成功。没有成功之后,很多反对的力量就出现了。孔子那时候也是一样,所以孔子在鲁国慢慢就发现,批评他的人越来 越多,齐国在鲁国旁边,两国经常在竞争。所以齐国就派了八十位美女,一百二十匹好马送到鲁国来,那时候鲁 国的执政的卿叫季桓子,就跟鲁定公每天观赏美女表演唱歌、跳舞,又看 这些马去赛马,真漂亮。就不再理孔子了,孔子每天把政事批好之后送给他们,他们也不看, 就拖着,就搁着。孔子发现自己不受重用了,所以孔子在

6、五十五岁结束的时候开始周游 列国,从此到六十八岁才回来。而论语中的大量典故也是在这段游历期间产生的。我们常说,看文章不仅要看其词章、手法,更要看到其本后的精神所 在。正所谓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孔子在他的言语中透露的不单单是一些 做事的道理、做官的道理、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这些只字片语背后的 儒家精神、文人精神。回想起来,古来圣贤,他们的行为、品德无一不被后人歌颂。但看看那些圣贤们后来的遭遇又有几个能做到我们今天所说的成功 呢?并没有几个,没有几个能有这样的运气。但为什么他们仍然值得后人不断学习他们呢?这后面的,便是真正的 儒家,一个真真正正的文人、知识分子该有的精神。就是不管你的仕途如何,遭

7、遇如何,都要将道德的真精神把握住。它将使得你有一股正气,一股追求真理,刚正不阿的勇气。即使明明知道要得罪上级也要把真理道出来的骨气。这才是一个读书人要有的气节,才是儒家的真精神。今天的国学热,许多家长都会教自己的小孩学弟子规,而弟子 规表面上看是为了教大家一套乖乖的大道理,诸如做人要孝顺,要团结、 友爱等等。我们太容易将这一套东西变成驯化人们的一套工具,却忘了这套东西 背后支撑它的是什么。支撑它正是千百年来有志之士追求的那股气。我相信,孔子当初的言论也并非想让看论语的人,学习如何做一 个顺民,在遇事时如何趋吉避凶,而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刚健的人。当这股刚健之气蔓延到每个家庭,沁入所有的制度典籍,那么整个社 会将会被一股浩然正气所充盈。这才是论语这类文学经典久盛不衰的原因,才是我们学习它的价 值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