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771918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教师字201418号)要求及市教育局相关活动安排,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具体要求如下:一、活动目的研究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上好课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体现。“一师一优课”,即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个研究课,并在校内进行交流研讨;“一课一名师”,即在全员研究课、交流课的基础上,进行“晒课”和“赛课”活动,使每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课型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讲授,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供全体教师学习借鉴。二、活动原则(一)坚持与促进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相结合把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2、贯彻到“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全过程,使“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成为推动我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二)坚持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要与教师全员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要与“名师培养工程”和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做到整体设计、统筹实施。(三)坚持与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相结合要着眼于促进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与应用,以提升各学科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为抓手,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倡导、鼓励、支持教师在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三、活动实施本活动由学科大教研组组

3、织实施,活动安排如下:(一)学习准备(2015.3.12-2015.3.17)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并依照学校活动实施方案讨论制定本教研组活动计划,计划制定要纳入本学科组课程整合研究整体规划,做到和课程改革相融合。(二)自主创建优课(2015.3182015.3.24)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自选本学期一课时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创建优课,课型自定。课堂教学要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体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体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三)小组观课研课(2015.3.252015.3.30)在小教研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年级教研

4、组为小教研组,其他学科教研组为小教研组)内开展观课研课活动,进一步完善“优课”,并推荐晒课人员,晒课人员数目为小教研组人数的一半,本学期未参与晒课人员,下学期进行晒课。(四)大组晒课赛课(2015.3.312015.4.10)在大教研组内开展晒课赛课活动,赛课优秀者推荐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市级晒课赛课,并推荐参加下学期开展的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四、活动保障(一)加强统筹协调学校成立“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领导小组,高桂荣校长任组长,郭晓军副校长任副组长,各中层正职任组员。本活动由学校“促进学生学习的课程整合研究”总课题组及中、小学教导处、信息技术中心等科室共同组织实施。各子课题组(大教

5、研组)负责具体实施,历史地理政治各子课题组组建一个大教研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各子课题组组建一个大教研组。(二)建立激励机制1、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情况纳入“名师培养工程”及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并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学分管理评价,组优课记2分、校优课记4分、市优课记6分、省优课记10分;2、教师活动参与情况纳入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按相应级别优质课项计分。3、推荐参加市优课的教师自动获得“文化课堂”荣誉称号。4、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课”作为教师参评省、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齐鲁名师、省、市教学能手的基本条件。附件:1.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研究内容2.“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

6、”活动“优课”教学标准3.“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技术标准附件1“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研究内容“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的“课”,是指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课,如语文教学中的一篇课文,或数学教学中的一节。教师只是展示、交流其中的一个课时,但提供交流的研究课应包括以下内容:1.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教师应清晰地说明本课教材的教学在整个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2.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教师要说明研究相关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课程教材内容的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材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本部分内容的教学

7、应分为几个课时,包括哪些课型,等等。3.关于学情的研究。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难度分析,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等等。4.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应包括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等等。5.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6.课堂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自动录播教室中进行自动录播7.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8.同行教师或专家观课、评课记录。9.课后自我反思。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须符合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鼓励和提倡教师有效应用信息

8、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提倡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附件2“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教学标准1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书育人。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引领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课程内容,自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先进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9、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3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精准定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可观测,可评价;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新问题。教学目标具体、可测、针对性强,达成度高。4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及其周围世界的各种教育资源,教学内容的

10、安排切实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性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策略。坚持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有明确的问题导向,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学习特点的一致性,采用灵活、多样、求实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实施过程的深度融合。6教学效果显著。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有认知冲突,有精彩观念,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等;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教学相长,形成民主和谐、相互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反映出浓厚的课堂文化等。7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能创造性地实施

11、课程标准和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亮点。在教师素质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特有的教学风格,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附件3“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技术标准一、作品包制作技术标准(一)作品包定义及规范在本活动中,教师展示、交流的基本单元为一个“作品包”。作品包须设为一个独立文件夹,由一个课堂教学视频及相关文件组成。作品包必须包含的文件类型有10个:(1)课堂实录;(2)课件设计;(3)课标分析;(4)教材分析;(5)学情分析;(6)教学设计;(7)评测练习;(8)效果分析;(9)观评记录;(10)课后反思。对于区域没有平台条件,

12、要求教师通过电子邮件、光盘、硬盘等其他方式报送的,作品包中还应包含2015年山东省“一师一课”活动作品登记表(见附表1)。(二)命名格式1、作品包文件夹命名“本课时名称_学科_学段_作者姓名_单位代码”。例如:“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导论_历史_初中_张明_3701010003”。其中:(1)“_”为半角下划线;(2)单位代码以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管理系统指定代码为准。例如:山东大学附属中学的代码为3701010003。2、作品包子文件夹命名格式当一个文件类型有多个文件时,可建立子文件夹。子文件夹命名格式为:【文件类型】+作品包名称。例如:“【评测练习】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导论_历史_初中_

13、张明_3701010003”。3、作品包内文件命名格式【文件类型】+文件名+作品包名称。例如:“【评测练习】课前导入练习_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导论_历史_初中_张明_3701010003”。(三)课堂实录技术标准课堂实录是指教学过程视频,展现的是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课堂实录可进行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清晰可见的教学资源呈现画面。课堂实录制作标准为:1、前期录制要求(1)录制时长课堂实录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时长不应超过45分钟。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2)录制场地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有合适的拾

14、音设备,保证声音清晰。(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2、后期制作要求(1)片头与片尾录制课堂实录要有片头,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内容包括:课程名称、学科、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片尾包括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2)技术指标视频信号源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信噪比:图像无明显杂波。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

15、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音频信号源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杂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3)视频文件要求课堂实录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幅面要求达到720*576以上,码流为0.5-1Mbps;如视频内容源码流低于0.5Mbps,则码流不变,转码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帧率不低于20帧/秒,建议帧率为25帧/秒。(三)课件设计技术标准课件设计的文件格式可为.ppt、.swf、.exe。一个课件设计文件大小不能超过500M。(四)其他文件类型技术标准作品包除课堂实录、课件设计外,还应包括下述文件类型:(1)课标分析;(2)教材分析;(3)学情分析;(4)教学设计;(5)评测练习;(6)效果分析;(7)观课记录;(8)课后反思。这8类文档均要求使用.doc文件格式制作保存。具体要求如下:1、纸型及页边距:采用标准A4型。一般为竖向,上下边距为2.54厘米;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