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771296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商银行2018年度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安排2018年,农商行在市农信办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全面落实市农信办2018年年度工作会议精神,踏实工作,奋力拼搏,经过全体干部员工半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农商行在改革管理体制,化解历史包袱,加强经营管理,加大支农服务及助推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2018年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8年工作回顾2018年,全县农商行紧紧围绕农商行任务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经营转型为目标,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各项业务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客户的风险度、贡献度、成长性等因素,坚决退出一批劣质客户,巩固

2、一批优质客户,培育一批新型客户,确保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制定压缩计划,严控贷款规模,收回到期借款企业的多余营运资金,与借款企业搞好协商,制定还款计划,逐步压缩贷款余额;二是进一步落实不良贷款清收责任,加大损失类贷款的核销和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大贷后管理力度,每月检查贷款情况,监督资金流向,预测贷款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业务指标经营情况:截止12月底,我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xx%,拨备覆盖率为xx%。2018年来,全县农商行干部员工同心协力,真抓实干,创新拼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做法是:(一)全力做好资金组织工作。一是抓好首季开门红工作。加大考核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实行业务完

3、成情况与绩效增长挂钩,提升全体员工积极性,确保实现首季新增存款亿元,为全年存款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好农村“三夏”生产时节及农民工返乡有力时机。要求各行在充分利用农忙及资金汇集的季节,强化优质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实行全员走出去战略,大力组织资金;三是利用全市农信系统存款突破亿元的宣传契机。)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召开了 2018 年度金融工作会议,表彰了 2017 年度有突出贡献的金融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 2018年金融工作。逐一走访在蚌银行业金融机构,了解信贷计划和意见建议,督促商业银行早安排、早投放。9 月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773.3 亿元,比年初增加 203.35 亿元,增量位

4、居全省第8 位,同比增长 12.67%,低于全省平均增速 0.88 个百分点,增速逐月提升,增速提升至全省第 9 位。市新增贷款目标任务完成率为 96.83%,超过序时进度要求。 (二)紧密政银企关系。先后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徽省分行、长江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调金融机构为市医疗卫生、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定期召开银企对接活动,筹备并召开全市“四送一服”银企对接会,对第 16 批“四 送一服”融资需求清单企业、我办“四送一服”对口帮扶企业 5家企业、蚌埠市十强和三十佳工业企业反映问题清单涉及融资需求的 3 家企业、淮上区所属 100 家企业等 133 家企业提供现场融资对接服务

5、;举办徽商银行蚌埠科技金融“科创之家(徽银众创)”启动仪式暨资本要素对接会,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分别与蚌埠高新投资集团、蚌埠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科技型企业投贷联动业务合作协议,促成 7 个要素项目成功对接,总金额10.76 亿元;组织参加全省银企对接活动,上报蚌埠市项目 84个,对接金额 298.22 亿元。 (三)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徽商银行高新区科技支行开业运营,建信人寿保险公司、平安养老保险公司先后开业,高新中小担保成功改制为科技担保公司;目前,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0 家,证券机构 11 家(营业部 15 个)、保险公司 45 家、小额贷款公司 17 家、融资性担保公司 10 家。通

6、过税融通、4321 政银担、过桥资金等小微企业融资创新模式,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9 月末,全市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 107.27 亿元,放大倍数为 3.64,其中新型政银担在保余额 61.66 亿元;全市“税融通”业务贷款余额 6.43 亿元,本年累计发放贷款 9.06 亿元;全市过桥续贷资金周转金额 17.43 亿元,周转次数为 17.85 次,累计扶持企业户数 294 户;8 月末,全市已为 12367 户贫困户累计 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5.04 亿元,新增 2.87 亿元。 (四)不断扩大直接融资规模。2018 年以来,我市把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作为金融工作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召开企业上市工

7、作专题协调会,摸排完善 31 家上市后备资源库,商讨推动 2018年2021 年企业上市计划,解决昊方机电定向增发问题。要求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主动帮扶,落实“一企一策一团队”,对上市后备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目前,佳先股份、安徽凤凰、雪郎生物 3 家企业已在省证监局辅导备案,昊方机电和高华电子拟分别启动主板上市和赴港上市工作;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 23 家(累计挂牌 28 家,退市 5 家),居全省第 4 位,今年新增 1 家。19月,全市直接融资规模 66.74 亿元,另中粮生化 82 亿元定向增发已获证监会批准。 (五)地方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一是积极化解地方金融突出风险点。蚌埠农商行风险已得到

8、基本解决,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先后通过本报农商行增资扩股和股权改造方案;10月 19 日,蚌埠农商行成功举行 2018 年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参与增资扩股资金已全部足额到位,本报农商行资本充足率达到 12%以上,提前一年达到人民银行审慎监管要求。积极推进永利担保公司风险化解,协调蚌山区政府与浦发银行等债权行就银行债务处置事宜基本达成一致,目前省政府金融办已 初步同意蚌山区新设融资担保公司设立申请,以承接永利担保公司正常类贷款。二是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整治工作。按照省政府金融办有关文件要求成立市网络借贷风险应对领导小组,对全市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网络借贷摸排检查工作,重点对出险

9、机构和高风险机构进行核查。会同蚌埠银监分局对全市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 P2P 网络借贷机构合规检查工作,目前已按照上级时限要求完成机构自查工作。三是持续强化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联合北京金信网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非法集资信息线上监测预警,构建信息监测预警立体体系;全面开展全市非法集资案件风险处置攻坚行动,会同公安部门摸排“e 租宝”案件冻结我市公司账户情况。完成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专项活动,截止 9 月底,我市共检查各类广告经营者、发布者 596 家,检查广告 6426 个,出动执法人员 1875 人次、车辆 266 台次,监测各类广告和资讯信息 4973 条次,约谈、函告、行政

10、指导 47 次,查处、清理各类涉非广告资讯信息 188 条。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集中宣传活动,全市印制玻璃杯、抽纸等宣传品超过 2 万份,广泛利用网络、报纸、银行网点电子屏大力宣传防范非法集资知识。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受经济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不良贷款压力较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 题依然存在。二是受金融强监管导致上市挂牌审核门槛提升、新三板政策红利低于企业预期等影响,企业申报挂牌的积极性下降,我市新三板企业已退市 5 家,符合上市条件的只有极少数企业,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推进艰难。三是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全市非法集资防控任务依然较重。 三、2019

11、 年主要工作计划 2019 年,我办将紧紧把握经济金融形势,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年度金融工作目标任务,落实“稳金融”各项部署,重点抓好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和资本市场体系、疏通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上市挂牌及防范和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等工作。 2019 年金融工作目标任务:全年新增贷款不低于 210 亿元,直接融资规模不低于 110 亿元,推动 1 家企业申报上市挂牌,力争新型政银担在保余额达到 65 亿元,续贷过桥年周转率不低于12 次;继续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快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整治活动,强化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推进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业务监

12、管协调,形成统筹指挥、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格局,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持续优化信贷投向。创新信贷投放引导机制和方式, 用足用活用好“稳金融”政策,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和财政性存款等政府性资源作用,力争在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支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重点项目和工程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要在乡村振兴、金融扶贫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加强与上级金融机构联系,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的合作,寻求更多支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二)切实提升金融服务。规范引进有实力的各类金融组织来蚌设立分支机构

13、,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农村等金融服务薄弱区域延伸。做强做优农村法人金融机构,力争形成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品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风险管理水平和县区经济金融环境,创新抵押方式,适当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围绕增信开展创新,积极扩大抵质押物范围,推广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继续推进新型政银担、“税融通”和续贷过桥业务,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商圈融资。推动银、证、保、信、担等不同金融业态合作,发展交叉型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业态,打造“互联网”普惠金融体系。 (三)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制定完善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措施,

14、重点促进拟上市挂牌企业发展壮大。举办上 市挂牌企业路演和项目推介活动,促进产业与金融、资本的广泛对接,提高拟上市挂牌企业的资金获得能力。不断强化上市挂牌过程的协调和服务,加快推进昊方机电、高华电子等企业上市工作,鼓励更多企业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安徽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市场挂牌。促进中介机构发展,加强资本市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票据,鼓励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 (四)积极稳妥化解和处置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协调,强化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协调联动,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早期干预和应急处置,探索功能监管,加强跨行业、跨市场金融业务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统筹指挥、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继续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活动整改验收工作,重点做好 P2P 网贷重点机构及非重点机构和对互联网资产管理机构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的日常监管。扎实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加大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增强群众法制意识、风险防控意识,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和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这两个底线,维护金融稳定,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人文/社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