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水平测试题(一)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6961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水平测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水平测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水平测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水平测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水平测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水平测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水平测试题(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人得分一、文言文阅读(45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2下面四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帝感其诚 B.诚宜开张圣听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 以光先帝遗德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弛然而卧 3下列各句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亮时年二十七,乃建(之)奇策,身使(之于)孙权,求

2、援吴会 B遭汉未扰乱,(亮)随叔父玄避难(于)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之),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D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4理解默写。(15分)(1)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收复失地,为国建功立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句子: (2分)(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宏愿和伟大气魄的句子: (3分)(3)范仲淹渔家傲中表达诗人虽有乡愁但却以忧国忧民保家卫国为使命的句子 (2分)(4)古代诗人常以“落花”寄寓情感,请写出一组诗词名句,并写出其作者或出处。 (4分)(5)当我们想念远方的亲人,又不能团聚时,可以

3、引用古代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 好情怀。请举出你喜欢的连续的两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4分) 5阅读甲乙文段,回答问题。(21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时先主屯新野 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2)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

5、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4)写出文中“卑鄙”一词的古今义。(2分)古义: ;今义 (5)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6分)甲文: 乙文: (6)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2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 (18分)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

6、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

7、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1“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 样的一个人?(4分) 2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4分) 3“我”的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2分) 4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5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3分) 6对“我”心里默念的话,如何理解?(3分) (二)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22分)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

8、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口口口口不行,口口口口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

9、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

10、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 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1根据第段有关内容,在第段方框内应填人词语依次是 、 。(四字短语)(4分)2第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3第段中画横线句(a)的含义是 。(3分)4第段中写欧阳修写文成功的关键是 ,写诗失败的原因是 ,画线句(b)的意思是 。(3分)5根据第段画线句(c)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意思相同的一项(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