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769152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隧道质量控制要点(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洞口段施工质量控制隧道施工中,洞口段围岩一般比较破碎、地质条件较差,应遵循尽量减少对岩体扰动的原则,以提高洞口段岩体和边、仰坡的稳定性。设计规范及施工规范均作了规范性要求,强调“早进洞、晚出洞”,尽量避免大挖大刷,在保持边、仰坡稳定的前提下,及时施作洞口,并在进洞之前,结合洞口的实际情况,先作好洞口地表的防排水措施。在大断面、浅埋和地质条件差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地表预注浆、超前长管棚注浆等预加固措施。隧道洞口段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是进洞施工质量和地表预加固质量。(1)进洞施工要严格遵循“短进尺,小循环,早锚喷,强支护,快封闭”的原则,及时施作洞门及其排水系统。通常可采用短台

2、阶或超短台阶法施工,先施工上台阶,凡能用十字镐、风镐进行人工施工的情况,不允许爆破;需爆破时,可采用由隧道中心掏槽分段起爆,严格控制药量,人工风镐修边,控制超欠挖,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开挖断面尺寸修整至设计要求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一般可初喷混凝土一层,然后打系统锚杆并架设钢格栅、挂钢筋网,最后喷射砼至设计厚度。施工中要监测围岩变形速率和变形量,量测项目包括水平位移收敛、拱顶下沉及拱顶地表下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并采取辅助措施。(2)洞口预加固措施一般有两种:地表预加固,主要措施有锚网喷支护、地表注浆、地表锚杆、抗滑桩、锚索等;洞口正面围岩预加固,主要措施有超前长管棚注浆、超前小导管注浆(

3、配合格栅钢架)、掌子面封闭等。以下强调几种常用的预加固措施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 锚网喷支护,可加固地表,防止因降水造成滑坡。一般在刷好边、仰坡后,采用锚网喷对地表给予加固。锚杆可采用全长砂浆锚杆或中空注浆锚杆,锚杆直径、长度、布置方式及挂网规格和喷射砼标号可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施工质量控制重点:钢筋网必须与锚杆焊接,且钢筋网须用点焊焊成整体;喷砼时必须保证钢筋网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地表注浆预加固,一般应用于围岩较差的浅埋隧道,通常采用热轧无缝钢管作为套管,呈梅花形布置;一般围岩段(涌水量不大)采用稳定性、粘度、可注性、结石强度及抗渗性均较好的超细水泥单注浆,特殊地段(富含地下水)采用超细水

4、泥与水玻璃双注浆。在施工中要保证浆液原材料的质量和浆液配合比,根据地层地质条件确定浆液配比、注浆压力及注浆孔间距。以往采用地表注浆预加固洞口段的工程中,有在隧道开挖中发现注浆局部区域内浆液不呈树状渗透至岩层中,而是呈团状包裹在钢管周围的现象。该情况主要是浆液配比与地层不匹配及注浆压力不足造成的。在地表注浆预加固施工中要强调必须根据地层地质条件确定浆液配比,并保证注浆压力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要强调合理确定注浆范围,范围过大,会增加工作量和材料成本,范围过小,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给施工留下隐患危及施工安全,必须根据地质条件合理确定注浆范围,并依此确定注浆孔间距。施工中应注意先灌注边孔,使松散围岩

5、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注浆环境,达到不漏浆、不跑浆;然后依次向内推进。每排注浆孔中,宜间隔交替注浆。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按照设计孔位开孔,严格控制孔口位置偏差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注浆工程中监控注浆压力变化,若突然增大或减小,应停机检查,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注浆;注浆结束前,应采用最大注浆压力闭浆一段时间,一般可取10分钟左右,并及时封堵注浆口。 超前长管棚注浆进行洞口正面围岩预加固,长管棚超前支护距离长,整体刚度大对围岩变形限制能力强,能承受早期围岩压力;注浆能改善围岩状况,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对防止围岩初期松弛、土体坍塌有显著效果。超前长管棚注浆主要适用于围岩压力来得大且快,对围岩变形及地表下沉

6、有严格控制要求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长管棚一般采用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可取3050cm,沿隧道周边的外插角可取24。,有孔、无孔钢管交叉布设。在洞口前端设置长套拱作为管棚导向墙,套拱内预埋U型钢并与孔口套管焊接牢固,施工中要保证孔口套管与沿拱圈环向布设间距、位置及方向应准确。钻孔完成后及时安设管棚钢管,避免出现塌孔。待有孔钢管已全部注浆完毕后,再进行无孔钢管的钻孔、安设。超前长管棚注浆施工中质量控制重点:(a)钻孔前掌子面必须按要求先喷一层素混凝土作为止浆墙,以确保掌子面在进行压力注浆时不出现漏浆、坍塌。钻孔时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加泥浆护壁或可加套筒或将钻头直接焊接在钢管前端钻进,并保证成孔角度;

7、(b)钢管逐节顶入,采用丝扣连接,隧道同一断面处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至少应错开lm,并及时将钢管与钻孔壁间缝隙填塞密实。纵向两组管棚间应有不小于3.0m的水平搭接长度。要保证钢管外露端法兰盘、止浆阀的焊接质量;(c)注浆过程中随时检查孔口、邻孔、覆盖层较薄部位有无串浆现象,如发生串浆,应立即停止注浆,并采取措施(如快硬水泥砂浆或锚固剂封堵)或采用间歇式注浆封堵串浆口,直至不再串浆时再继续注浆。注浆过程中压力如突然升高,可能发生堵管,应停机检查。注浆结束前,应采用最大注浆压力闭浆一段时间,一般可取5分钟左右,并及时封堵注浆口;(d)施工中应及时检验注浆效果:对注浆加固区进行钻孔取芯,

8、观察注浆充填情况;另外在进行无孔钢管钻孔时观察孔内涌水颜色及涌水量,水颜色如较澄清或夹带水泥渣块,涌水量较小,则注浆效果较好,如涌水为泥浆颜色或涌水量较大时,应补注或重注。 超前小导管注浆(配合格栅钢架),注浆小导管既能加固洞周一定范围内围岩,又能支撑围岩,其支护刚度和预支护效果均好于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配合格栅钢架具有类似管棚的作用,支护能力较大。虽然支护能力弱于管棚,但简单易行、灵活经济。小导管一般采用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可取2040cm,沿隧道周边的外插角可取1020。施工中质量控制重点:(a)纵向两组小导管间应有不小于10m的水平搭接长度;(b)浆液可采用纯水泥浆或加入水玻璃,根据地

9、质情况确定浆液配比及注浆压力(参见地表注浆要求);(c)注浆过程中应注意:小导管注浆前,应对开挖面及5m范围内的隧道喷射厚为510cm的混凝土封闭;保证注浆压力满足要求,必要时可在孔口设置止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浆压力;注浆结束标准:注浆压力逐步升高,当达到设计终压并继续注浆10min以上、与设计注入量大致接近;注浆后至开挖前的时间间隔,视浆液种类而定,一般宜为48h,开挖时应保留1.52.0m的止浆墙,防止下次注浆时孔口跑浆;(d)格栅钢架拱脚处设置锁脚锚杆,防止开挖下台阶时,钢架移动和下沉。2、洞身开挖质量控制公路隧道多采用双洞四车道,加上路缘、余宽、检修道,内空建筑宽度一般在9

10、.2510.25m。与水工、铁路隧道相比,公路隧道断面大,对围岩扰动大,对围岩块体切割多,且为满足公路建筑界线的要求,多采用扁平断面型式,使拱顶围岩处于非常不利的应力状态。因此公路隧道洞身开挖的不利因素多,难度大,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开挖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隧道的稳定性以及工程造价,若开挖表面不平整将导致局部围岩应力集中,并且影响防水层和二次衬砌施工,形成存水空洞;若发生超挖过多,不仅会增加出渣和回填工程量,并且容易出现由于回填质量差而不能确保支护与围岩紧密贴合形成一体的现象,从而造成影响隧道稳定性的隐患;若发生欠挖,则会影响隧道净空或减小二次衬砌厚度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隧道洞身开挖质量控制有两个

11、方面:(1) 开挖断面规整程度的控制首先必须根据围岩类型选择合适的断面开挖方法,I皿级围岩可采用全断面法开挖;对于W、V级围岩可采用台阶法、单侧壁导洞法、双侧壁导洞法等进行全断面开挖或采用半断面开挖的方法。对于W、V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各种方法均存在开挖与支护互相干扰的情况,要注意完善施工组织和管理,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的原则,减少对围岩及已施工的支护的扰动。当采用半断面开挖方法时,下半断面开挖厚度及用药量要严格控制,减小扰动,防止拱部围岩失稳。同时按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对水平收敛值、拱顶下沉值进行严格监控量测,并将量测结果及时反馈、指导开挖轮廓面的规程程度要满足:岩面上不应存在明显的

12、爆破裂缝,周边炮眼痕迹分布均匀、保存率应满足:硬岩A80%、中硬岩70%、软岩50%;两茬炮的衔接台阶形误差不大于15cm;爆破石渣的破碎程度与装渣机械相适应。(2)断面尺寸及超欠挖的控制隧道开挖断面的尺寸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在围岩较软且围岩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围岩变形较大,应根据计算及实测施工数据预留变形量及支撑沉落量,防止出现净空不够的现路隧道施工多采用锚喷支护,在围岩较差的地段可采用钢支撑,包括钢格栅及型钢支撑。钢支撑的施工质量控制重点为加工质量和安装质量。其中加工质量主要包括加工尺寸、钢支撑的强度和刚度以及焊接质量,钢筋格栅质量要求可按照钢筋骨架加工标准;安装质量主要包括安装尺寸,包括标高

13、和间距;安装倾斜度,包括平面和纵面;钢架的连接与固定质量,钢架应有牢固的基础并与围岩密贴,同时与锚杆焊接牢固,形成一个承载整体。使锚杆受到碰撞;最后进行锚杆拉拔力测试、砂浆饱满程度测试;(3)关于锚杆要强调一点,锚杆是锚喷支护的核心,锚杆的施作质量直接关系到施工和运营的安全。过去许多已建隧道和在建隧道均大量使用普通砂浆锚杆,主要是因为它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但是它存在致命弱点:大仰角插入锚杆时漏浆严重,砂浆难以饱满,达不到全长粘结要求;注浆时无压力或压力很小,砂浆不能进入围岩裂隙,对围岩的加固作用小;插入锚杆时不能准确的将锚杆杆体居中于锚杆孔,难以保证锚杆必要的砂浆保护层厚度。从长期效果看,

14、锚杆易腐蚀、失效,从而在运营期间易出现衬砌开裂、漏水等病害。近年来,公路隧道中开始采用了中空注浆锚杆、自进式锚杆和水力膨胀式锚杆等新型式。从实际效果看:中空注浆锚杆可以有效地克服普通砂浆锚杆的缺点,同时还克服了自进式锚杆价格较高、难以推广的缺点,使用效果好。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锚杆型式,坚决杜绝以普通砂浆锚杆代替中空注浆锚杆的情况出现;喷面是否冲洗干净并已通过验收;严格控制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及喷头喷射方向与受喷面的夹角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喷射作业要自下而上,分段分层进行,首次喷层厚度一般可控制为5cm;初喷完成后,应及时清除坡面上的回弹混凝土,然后才能进行复喷到设计厚度,每次喷射厚度宜

15、控制在56cm;注意保证混凝土要及时养护,且养护时防水措施是在开挖或初期支护喷射砼后,对仍有渗、滴水的地段采用压浆措施,其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是浆液的原材料质量和浆液配合比,压浆时要保证注浆压力和时间;局部出水严重的地点应安设引水盲沟,渗水量较大的地段应加密引水盲沟,盲沟与两侧排水沟连接妥当,安设后应进行专门WWSWWWMWSWWWMWSWWWMWSWWWMWSWWW的检查。防水层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质量与安装质量两部分。对于高分子防水卷材的质量要求主要是抵抗施工破坏的能力强、耐老化、耐酸碱、低温柔性好、寿命长等。施工中应对材料质量进行检测,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检测,并需要按照规定的尺寸和形状裁出试

16、件,进行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检测、耐老化检测和低温柔性试验等。防水层的安装质量包括防水层的接头质量与吊挂施工质量。接头质量控制重点:接头宽度应满足要求,采用粘接或焊接。采用热合机焊接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0cm,控制焊接温度和速度,避免漏焊和过焊。接头应牢固,强度不小于同质材料,不得有气泡、褶皱及空隙。焊缝宜采用双焊缝,中间留空腔以便充气检查。铺设防水层以前要清除初期支护表面外露的钢筋头、锚杆头和砼尖角,避免在施工时划破防水层。吊挂固定点间防水层不得绷紧,以使得防水层在混凝土灌注后与喷射砼支护面密贴。施工中应加强目测观察,用手托起防水层,看是否与喷射混凝土密贴,在拱顶呈水平状或下垂的范围不得超过1m2,并保证防水层无划破现象。(2)排水系统的质量控制也包括材料质量与安装质量两个方面材料的质量主要是保证排水管的材料质量、规格满足设计要求。环向及纵向排水管多采用软式弹簧透水管,必须保证其直径、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