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复习建议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767909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复习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复习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复习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复习建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ttp:/ 拉萨路小学 吴芸本次考试的阅读部分的复习上,我们要注意:(1)要有较熟练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能。(2)强化学生对已有阅读方法、技巧的灵活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阅读文章的习惯。知识要点(1)能根据以往语文知识储备,完成阅读短文中的选择读音、字词、加标点、关联词语填空等题型。(在阅读短文之中,此类不为重点,重点在于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察上面)(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3)能够抓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能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有一定自己的见解。并能够

2、联系文章具体内容表达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5)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难点与对策(1)揭示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的规律,让学生理解并能运用。1正确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所谓文中重要词语,是在文章主题、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对于读懂全文作用极大。理解这类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和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词句进行揣摩,三是这种揣摩出来的含义是否吻合全文的主题和思路。2、文章顺序与结构:观察的顺序从左到右、从内到外、从中间到两边、整体到部分;写作的顺序时间先后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地点的变换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

3、来写;文章的结构安排总分总、总分等安排材料的。3、提炼句段主要内容或中心: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即可;到本段开头找,看看有没有提示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到本段末尾找,看看有没有总结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到上一段的末尾找,看有没有过渡领起下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到下一段的开头去找,看有没有承接上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划分该段的层次,概括出各层的意思。4、归纳全文主题:看开头。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开篇,有助于把握主题。看末尾。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文章结束部分,也可以迅速捕捉到主题。分析文中表达观点和抒发情感的部分。记叙文中记叙、描写部分是“画龙”,而表达观点和抒发情感的

4、部分则往往是“点睛”。抓住“睛”有助于抓住主题。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目能传神,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所以要注意分析题目。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你只要分析出文章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什么而写的,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这些都是阅读短文中一些常见规律,我举的例子都是课内文章,但是,我们要学会将此方法教给学生并运用在课外阅读文章之中,这才是目的。我们在复习中可以结合一些课文举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然后再找些典型的短文进行全面的训练。(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注意教授方法。此类内容是阅读复习中的又一个重点。规律性的东西不是每一篇文章都适用的,所以,在复习中,就一篇

5、文章而言,老师还是应该教授一些方法,比如许多文章的考查都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的筛选,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阅读复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把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用比较恰当的语句归纳出来,再把这些语句联系在一起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用最有效的方法在原文中找线索找答案。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中的重点突破。“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大纲”对了解文章中心提出的要求。一般有三种情况:针对一句话、一段话、全文。问题经常以这样的形式呈现:1.从这件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这

6、篇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3.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体会感情、归纳中心很多孩子都感到吃力,可以尝试告诉学生: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抓住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还可以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以此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中的难点突破。(3)适量做题,寻找思路,注重感悟 阅读能力的提高尽管取决于平时的学习与训练,但并不是说不用复习。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关键是如何去“磨”的问题。因为复习时间非常紧张的原因,搞题海战术,很容易有抓不住重点的感觉

7、。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不做题。在可能的情况下,适量做题是应当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关键是做题的目的要明确:寻找做题的思路。例如,我们思考学生做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阅读的过程,我们可以将题目的设置和阅读的考核结合在一起,用阅读过程体现教学过程,让学生拿到题目知道怎样下手去做。我们要讲究做题的质量。通过做题,注意总结:什么样的题目,该如何去考虑,从哪些角度去解答,慢慢的会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又例如语文试题中经常会出现的开放性的简答题,这类题应注意紧扣要求或材料提出看法(观点),然后按要求分析,或举例,略作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再如就问题从性质来看,有三种类型: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写)?为什么?是什么

8、的问题直接在文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怎么样的问题需要加入自己对文章的一点认识,为什么的问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学会用中心词概括。从回答问题的要求来看:有的问题的答案必须是求同的,或者说答案是唯一的;有的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如:你读了以后,受到什么启发?或联系实际谈谈感想,这类问题应该是多元的。另外,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一般都是按照“简单-难”的顺序进行考查。从在文中直接可以找到答案的题目-需要概括内容的题目-需要内容+中心的题目,层层递进。所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唯一标准。(4)培养良好的做阅读短文的习

9、惯。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授以方法,点拨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只有当学生的每一篇阅读都按严格的要求认真书写,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不会在阅读问答题中出现句子偷懒抄一半。字潦草的简直看不清楚答案。3、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做题首先要定心,浮躁之心不可有,不能这一道问答题才做了一半,眼睛就盯着下一道题,这样的答案一定是丢三落四的。其次是仔细,在审请题目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联系上下文看懂文章讲的什么内容,体会作者写作的目的,不能看个表面就下笔答题,答案是一定不完整的。再次是要注意表述的方法、语言的组织。这方面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

10、,是不怎么注意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关注语言的表述方式,例如叙述的完整、议论的到位、说明的清晰、描写的生动、抒情的真实。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回答问题的习惯。典型例题分析 礼 物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香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

11、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出现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

12、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踟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和母亲的化身。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

13、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主要内容。2、判断题。(1)“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这里的省略号的作用是内容的省略, ( )(2)“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和母亲的化身。”是比喻句。 ( )3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

14、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4填空: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而流泪。5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二)我记得,那是个霪雨霏霏的日子窗外,已接连下了几天的雨,似乎仍未尽兴,还在一个劲儿地猛下,这里简直成了水乡泽国。久雨生烦,我可不管它对庄稼有多少好处,心里只念

15、着它破坏了我的兴致,所以对它讨厌得很。这个鬼天气!怎么下个没完?亏得那戴眼镜的老师还有那么大的雅兴,讲得很有滋味。我可对不起了,想找点事做,可惜那本七侠五义忘在家里了,要不,这时正好派上用场。“吱呀”一声响,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心想,又是风把门吹开了,讨厌!“哄”教室里突然像开了闸的洪水,发出一阵大笑。我连忙抬起头,不解地朝周围看了看。顺着同学们指指点点的方向,我朝门口一瞧,脸“忽”地像着了火。妈妈?来的竟是妈妈!只见她的花白头发已完全淋湿了,雨水还在顺着发丝往下淌,滑过那苍白的两颊,滴落在胸前衣襟上。她那短细的双腿微微有点发抖,裤筒卷起老高,但下半截还是湿透了,且溅满了泥浆。一对鞋子完全被淤泥糊住,那破处正在往外“嘟嘟”地冒水。她用左臂搂着家中唯一的一把伞,右臂紧紧挨着身子,似乎在努力地夹住什么东西。她一见里面都在笑,显得很尴尬,可那双眼睛却已开始四下张望。我连忙低下头。“你找谁呀?”老师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