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盐酸管理及使用规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767449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酸、盐酸管理及使用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硫酸、盐酸管理及使用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硫酸、盐酸管理及使用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硫酸、盐酸管理及使用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酸、盐酸管理及使用规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硫酸、盐酸管理及使用规定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物品的安全管理,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实验人 员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并结合我 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一、硫酸1.储存A.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C,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 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 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B. 严禁将浓硫酸与浓硝酸及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甘油等)和矿物油类(机油、汽油等) 物品混放。C. 硫酸的储存及使用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储存硫酸的库房必须加锁,实行双人监控,

2、即钥匙 由指定的两人保管,必须两人到场方可打开库房。使用硫酸必须经过部门领导同意。2.危害性硫酸具有极高的腐蚀性,特别是高浓度硫酸。高浓度的硫酸不光具有酸性,另也有强烈去水 及氧化性质:除了会和肉体里的蛋白质及脂肪发生水解反应并造成严重化学性烧伤之外,它 还会与碳水化合物发生高放热性去水反应并将其碳化,造成二级火焰性灼伤,对眼睛及皮肉 造成极大伤害。3. 使用操作从事储存、使用硫酸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知识,安全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方可上岗作业。操作浓硫酸时,必须在空气流通和采光好的地方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制、使用浓硫酸时必须按规定采取保护措施,穿防酸服,配戴护目镜,防护

3、手套、防护围 裙等。打开浓硫酸瓶子封口时应小心,面部应远离瓶口,瓶口不能对准他人,防止浓硫酸外溅造成 事故。取浓硫酸时,手不准只提瓶盖(正确方法为一手拖住瓶底,一手护住瓶体),防止瓶体脱落 发生安全事故。稀释和配制浓硫酸时必须在耐酸容器内进行,将浓硫酸缓缓倒入蒸馏水中,并用耐酸棒均匀 搅动使之降温散热,并且瓶口不能对着自己面部,加入过程中如发现温度过高应等降温冷却 后再继续稀释,严禁向硫酸中倒水,以免硫酸飞溅伤人。盛装过浓硫酸的一切用具应由使用者及时、亲自子干净。4. 急救措施A. 皮肤接触:大量硫酸与皮肤接触需要先用干布吸去,不能用力按、擦,否则会擦掉皮肤; 少量硫酸接触无需用干布。然后用大

4、量冷水冲洗,再用3%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用大量 冷水冲洗剩余液体,最后再用NaHCO?溶液涂于患处,最后用0.01%的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 就医。B.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C. 吸入:迅速脫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D.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二、盐酸1.储存A.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C,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 与碱类、胺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和合适的收容材料。B.

5、盐酸的储罐材质标识符合要求,严禁带缺陷使用。储罐应分类存放,间距不小于1米。C. 盐酸(易制毒化学品)须有单独的仓库存放,实行双人双锁,出入库台账登记要清楚、全 面、准确。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盐酸化学品仓库,仓管员和联络员每月盘点当月的使用数量和 库存数量,即使将盘点情况回报给部门领导。2.危害性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 出血,气管炎等。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眼和 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 肤损害。3. 使用操作A.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

6、守操作规程。B. 作业工人必须配戴耐酸碱橡皮手套,护目眼镜。严禁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物。C. 使用人员须开具盐酸使用申请单,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向仓库领用盐酸。出库时联络员 陪同领用人将盐酸送到使用部门。盐酸的领用应该建立台账,单独装订成册备查。D. 使用人员应按计划使用,合理申请购买盐酸。严格记录使用量,用途并在使用登记薄上签 字。使用人员不得私自存放盐酸在非指定储存和转让给如何他人和单位。E. 使用盐酸,应注意盐酸使用后残夜的回收和处理,不得将含有盐酸成分的残渣直接排放出 场外。4. 急救措施A.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可涂抹弱碱性物质, 如肥皂水等。就医。B.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C.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D. 食入:用水漱口,就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