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76735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 也标志着具有湖南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吹响集 结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纲要( 2011 2015年) 的通知2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健全民生保障机制,保障人民权益, 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 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2、 住有所居, 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 使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3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摆 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 水平。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全面改善 民生状况。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发展经济的 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各类民生需求, 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在教育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根本需要;统筹

3、兼顾各方面 利益关系,协调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公平正义、公益普惠。积极作为、量力而行。既要尽心竭力加大 民生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整合财力物力和各种公共 资源,加快改善人民生活,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 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把民生改善建立在经济 发展的基础上,使改善民生的力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相适应,促进民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4 .总体目标。到2 0 1 5年,二、实施八大民生工程(一)就业增收工程坚持富民优先,促进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 的就业政策,努力为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创造就业 机会,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收入稳定增长机 制,努力实现就业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增

4、长和经济发 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全 省人民生活更富足。(二)社会保障工程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 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建立 相互衔接协调、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 保障标准,实现全省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 忧。(三)素质提升工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实施教育强省、 文化强省战略中,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更 加注重公共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 的教育文化需求,努力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1 8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立足办好每一 所学校、培养好

5、每一个学生,推进义务教育由基本普 及到高水平普及,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 际之间的教育差距。1 9 .协调发展各类教育。举办多种形式的学 前教育,增加公办幼儿园,加强农村幼儿园特别是普 惠制幼儿园建设,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2 0 .健全教育保障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的教 育保障责任,切实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完善教育经费 正常增长机制,按照中央规定的比例要求,提高财政 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鼓励引导和 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2 1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 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农民倾斜, 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突出抓好省、市、县的 博物馆、图

6、书馆、文化馆(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美术馆、影剧院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及队 伍建设,加快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积极开展 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2 2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组织开展送戏 下乡、演艺惠民活动,丰富广大农村、偏远地区、进 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2 3 .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养。以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共有精神家 园。(四)全民健康工程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 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完善全民 健身服务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 群众平时少得病、看

7、病更方便、治病更便宜,保障人 民群众健康地生活和工作。2 4 .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 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 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应急 处置能力建设。2 5 .方便城乡居民看病就医。坚持中西医并 重,加快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新增医疗卫生 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2 6 .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不断完善政府 主导、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减少流通 环节,降低药价,保障群众用药需求。、2 7.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加强医疗质量和医 疗安全管理,严格医疗机构准入,进一步规范医院

8、临 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 器械行为。全面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整顿规范医 疗市场秩序,依法规范医疗广告,严厉打击非法行医。 合理调整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全 面加强以医德医风为重点的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引导 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改善服务态 度,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2 8 .加强优生优育服务。把优生优育作为提 高人口素质的基础,继续完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 健全城乡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所,配备必需的设 备和技术人员。2 9 .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加快构建面向 群众的体育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健康 促进行动,全

9、面提高人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加快城乡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城市社区和行政村都要逐步建起 公共体育活动场所,实行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 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积极组 织开展全民健身、体育竞赛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 城乡居民体质。(五)安居宜居工程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 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每 一个家庭都有房住,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建设全 省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3 0 .保障城市低收入及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 难家庭的住房。、3 1 .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衔接,保障村民建房规划落实。优先安排土地

10、指标,保证农民建房的合理 需求。建立和完善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制度,逐步扩 大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覆盖面,稳步推进农村危旧 房改造,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补助 力度,优先解决残疾人、优抚对象、五保户的危房改 造问题。引导各地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统一建房, 集中安置,鼓励因地制宜建设农民公寓,其相关收费 按照农民自建房和村代建房予以优惠办理。3 2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采取“政府主导、 群众配合、滚动搬迁、定向安置”的方式,改造不同 类型棚户区。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由政府相关部门 组织,实行群众自筹、政府补贴、企业参与的方式, 加快对城市和国有工矿区、中央下放煤矿区、国有农 垦区、

11、国有林场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尽快使长期居住 在棚户区的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3 3 .合理调控商品住房市场。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有关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综合运用 规划约束、土地供给、信贷税收等手段,防止城市商 品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商品房建设调控力度,实 行有保有压的调控措施,保护刚性住房需求,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抑制投机性炒房。鼓励引导开发中低 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满足不同收入群体家庭 的住房需求。、3 4 .加强人居环境建设。把改善人居环境作 为建设“绿色湖南”、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城乡绿化水平,加大封山 育林、植树造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力

12、度,巩固退耕还 林成果,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引导城乡居民搞好 社区绿化、四旁绿化、庭院绿化,增加城市公园和绿 地,积极倡导公众绿色消费,推行文明、节约、绿色、 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 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工作,继续实施农村清洁 工程,通过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加大对大型畜禽养 殖场粪便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路、 改厕、改圈,开展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 源、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推行废水排放集中处理,采 取“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县市区处理”的办法,集 中处置农村垃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3 5 .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设施条件。按照城乡 一体化规划,抓好城乡居

13、民生活必需的供水、供电、供气和通信等设施建设。(六)畅通工程完善城乡一体、内外畅通的现代交通网络,优 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交通管理现代化,让城乡群众 出行更便捷、更经济、更安全。3 6 .加快现代交通网络建设。有序推进高速 公路建设,、3 7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坚 持“公交优先”方针,加快建设长株潭 城市群轨道交通,构筑以公共汽车和轨 道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的多层 次、差别化的现代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 路。科学规划公交线路,合理设置公交 站点,延长公交营运时间,增加线路和 班次密度,加快公交专用通道和公交首 末站的建设,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科学 组织道路交通运行,加强道路交通执法 管理

14、,维护良好道路交通秩序。3 8 .加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健全农村公路 养护管理体制,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 平,确保“十二五”期间所有具备条件 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加强农村 公路危窄桥改造和安保工程建设。加强 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 和旅游风景区道路建设。统筹城乡客运 资源配置,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 伸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通公交化 的城际客运班线,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 改造,解决农村和边远地区群众”出行 难”问题。3 9 .努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 “停车难”问题。全面加强城市道路和 站场建设,完善道路布局,优化道路功 能。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15、加 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实行科学调度, 有效规范交通秩序,着力解决中心城进 出通道、跨河通道、跨铁路通道和卡口 路段交通拥挤现象,打通“节点梗阻” 缓解“行车难”问题。统筹规划、切实 抓好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确保社会停车场规划与主城区路网相匹 配,与交通枢纽无缝衔接。清理恢复被 占用的大型楼房、商场地下室公共停车 场,实行对外开放服务。积极挖掘潜力, 改设增设停车位,有条件的道路和公共 空地增设时段性停车泊位。选择合适位 置布点,开发建设立体式停车楼和地下 停车场。结合城市改造和综合整治,努 力增加居民小区停车泊位。实行分时、 分段采取不同停车收费标准,缓解高峰 期和中心城区停车压

16、力,促进停车便利、 交通有序。(七)安全工程加大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力 度,健全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 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 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和 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让人民群众生活更踏实、更有安全感。4 0 .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 量安全水平。切实抓好粮、油、肉、菜 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有效供给,维护国 家粮食安全。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进行动,全面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 业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和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 量安全监管,重点建设好农产品质量检 验检测中心和站点,强化质量检验检测 服务,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乡四级 配套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格农产品 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加大执法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