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67283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教案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语言。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答题方法答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掌握答题方法与答题语言。三、教学难点:答题语言的熟练运用。四、教学流程:1、导入:还有三十多天我们就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关键时刻:中考。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除了教材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外, 掌握正确科学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语言也至关重要,能有效避免因为马虎丢分,大大提高做题正确率,从而提高成绩。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题,也积累了一些答题方法与答题语言, 本节课我们系统探讨九年级

2、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与答题语言。2、新课讲授:教师活动: 查看手中第一套试卷, 熟悉都有哪些题型, 本套试卷题量、题型、难易程度均贴近中考。学生活动:共五道题型: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探究与实践、分析说明题。教师活动:强调:1、不定项选择题不是多选题,正规考试中不定项选择题中有一道题是一个答案。2、道德与法治所有题型均是以最新时政热点作为材料引入题干, 注意要认真审题: 材料, 题干和题肢 (选项)材料和题干中的重点部分做好标注!教师活动: 道德与法治五道题型可分为两大类题:主观题和客观题。客观题为选择题,从既定答案中进行选择;主观题为简答题、探究与实践、分析说明题。要求自己将答案表

3、述出来。问:在做客观题时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活动: 张芯睿:教材中的知识点直接选择;其他采取排除法。教师活动:客观题答题方法:直选法;最优法;排除法;组合筛选法。1、直选法。(一般侧重考察基础知识)例:仿真(一) 12 题; 17 题; 19 题2、最优法。(从正确答案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例:仿真(一)15 题C、D;20 题C、D3、排除法排谬法。(排除观点错误的题肢和部分错误的题肢)例:仿真(一)15 题A、B;20 题A、B;22 题 C排异法。(排除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例:仿真(一)15 题C;20 题C排倒法。(题干与题肢因果关系颠倒的)例: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

4、化,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精神,因为()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C我国已建成创新型国家(发扬创新精神的结果)D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开辟新天地。排绝法。 (带有过于绝对字眼的题肢:就是;决定;都;任何;一切;唯一;所有;彻底;杜绝;消除;只要就)例:仿真(一)13题;15题B; 20题A、B; 24题B、D排正法。(逆向思维题:不符合要求的;错误的;与相违背;不属于;不是)例:某市某中学学生准备编辑一期墙报,主题是“某市市人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下列资料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某市制定和实施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5、社会发展的计划B、尊重在该市居住、求学、经商的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习惯C某市有多位市民荣登中国文明网发布的“中国好人榜”D本校同学与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4、组合筛选法。 (解答组合式选择题:若某一选项错误,则含有该选项的组合项均错误; 若某一选项正确, 遗漏该选项的组合项均错误。 )例:仿真(一) 13 题 B、 C、 D; 14 题 A、 C、 D;学生活动:分析例题,掌握客观题答题方法。教师活动:主观题:1 、情景题:一般选取不道德或违法行为,写出正确做法,并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意: 完整表述用政治语言答题情景中是第三人称时, 正确做法应是“建议;

6、劝”情景中是“活动”类时,正确做法是“积 极参加一活动”;理由从“意义”类角度作答。学生活动:根据情景题答题方法做第一套试卷情景题。教师活动:2、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A、是什么类?:体现了,说明了,表明了,得出结论、经验(总结性语言) / 举例例:改革开放40 年发生的变化,能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活动: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例:港珠澳大桥顺利建成并通车运营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 坚持中国共产党

7、的领导是正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简答题/ 分析说明题:B、为什么类?:原因/重要性/意义/影响/作用答题语言:直接原因。例:生态文明: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 势或资源环境现状。是贯彻落实的要求;是的需要;是的体 现;是的保障。例: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要求。 有利于有利于(注:某一方面小目标)练一练:为什么要“节能减排”?学生活动: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 环境形势, 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是建设“资

8、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的需要节能减排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活动:B、分析国家或某地取得成就的原因?答题语言: (注:大目标)政治: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经济: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文化:坚持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社会:贯彻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坚持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内因:发扬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神例: 学生活动: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2、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 年来取得成就的原因?C怎么做类?提建议(国家) (注:包含五大建设的大目标)答

9、题语言:政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文化: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社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例: 学生活动: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怎么做?2、振兴东北,当地怎么做?3、促进宁夏的发展,当地怎么做?C怎么做类?提建议(国家)(注:是国家某一方面的目标)国家:答题语言: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有法 可依;落实 国策、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监管,加大执法 力度,严惩行为(相关部门)加强宣传重要性,营造社会氛 围/增强人们意识(社会

10、)例: 学生活动: 建设生态文明,给国家提建议?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使建设生态文明有法可依;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行为加强宣传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营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 / 增强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C怎么做类?青少年 (注:包含五大建设的大目标)答题模式: 1 树 2 努 3 培 4 扣题1、树立爱国主义理想 / 树立远大理想;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打好基础;3、培养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团

11、结协作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4、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为贡献力量。例: 学生活动: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少年怎么做?2、振兴东北,青少年怎么做?3、向人物学习,青少年怎么做?C怎么做类?青少年 (注:某一方面的小目标)答题模式:1、树立意识;2、宣传重要性,增强人们意识/宣传方针政策;3、落实行动;4、同行为作斗争;5、针对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例: 学生活动: 1、建设生态文明,青少年怎么做?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怎么做?3、促进祖国统一,青少年怎么做?4、保护文物,青少年怎么做?五、分层作业:所有同学:完成第一套试卷选择题和情景题

12、部分;想上高中同学:完成简答题和分析说明题。六、板书设计:道德与法治答题方法客观题:直选法;最优法;排除法;组合筛选法。主观题:是什么?体现了,说明了,表明了,得出结论、经验(总结性语言) / 举例为什么?原因 /重要性 / 意义 /影响 /作用怎么做?国家、青少年七、课后反思: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语言,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答题方法答题的能力,避免因为马虎丢分,大大提高做题正确率,从而提高成绩。不足:本节课主观题有些答题语言还有旧教材知识点的痕迹,比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应加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