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766724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疑难知识点分析(转)1、从低纬度流向中纬度的索马里洋流是寒流通常情况下,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应该属于暖流,但索马里洋流却打破了这一常规,为寒流。索马里洋流属季风洋流,性质随盛行风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而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是暖流,夏季是寒流。在夏季,北印度洋盛行强大的西南季风,这里的西南季风较东北季风稳定且风速强,风力经常达46级,表层海水的流速一般为130160厘米/秒,有时可达250厘米/秒。正因为如此,夏季风驱使表层海水向东北流去的速度快,表层暖水流走后,从邻近半岛的深水盆地中升起较为冷的、含盐量较低的水团来补偿表层水,成为上升补偿流导致索马里沿岸水温较附近海域水温低23。因此

2、为寒流。另外,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至北回归线附近,阿拉伯海及其两岸地区太阳辐射增强,成为全球炎热地区之一,陆地上气温常达30以上,周围干热陆地的“烘烤”,使阿拉伯海表层水温高达28以上,高出索马里半岛东部沿岸海域水温5左右。这也是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性质的原因之一。2、北半球的河流不一定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读下面某河道示意图回答:某港务局在A、B两处河段准备建一港口,其位置应选在_处,原因是_。按照高中地理内容中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北半球的河水在流动过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应该是右岸侵蚀,左岸堆积。依照常理,应选B处,但正确答案却是选A处。这

3、是因为图中A、B两处所在位置为河道的弯曲河段,这里的水流受离心力的作用,凸岸的水流从水面向凹岸形成汇聚流,又从凹岸的河底流向凸岸,形成分散流。这样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水流向前移动。弯道水流的流速是不一致的,从表层流向凹岸的水流流速大,从河底返回凸岸的水流流速小,因此在凹岸对岸坡加强侵蚀,从水下向凸岸的回流因流速减小而加强堆积。因此,选A的原因就是因为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而B处位于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使河床变浅。3、什么是水循环?绘图说明水循环过程,并说明其重要意义解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作用下,不断地进行转化、输送、交换的连续运动过程。水通过蒸

4、发、凝结、降水、径流的转移和交替,沿着复杂的循环路径不断运动和变化,来完成水的循环过程。由于水汽来源不同,降水归宿有别,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一般分为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海陆间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内陆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海上内循环。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其意义非常重大。(1)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以水作为纽带,在各圈层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它不但改造了各个圈层,促进各圈层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自然界的发展。(2)水循环把三种形态的水和不同类型的水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运动系统,水在这个系统中挟带、溶解物质和泥沙,

5、使物质进行迁移。(3)水循环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一个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据研究,全球河水平均每16天更新一次,大气中的水每8天更新一次。(4)水循环调节着海陆之间、地区之间水分和能量分布的不均,使它们之间的干湿差异、冷热差异大大减小。就全球而论,海上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陆地上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通过水循环把海洋上空大气中多余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形成降水,实现了全球的水量平衡。学习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使我们对自然界各种水体运动变化规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界的水资源,正确改变水的时空分布,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发挥水的最大效益。4.自然

6、界的水循环都发生在哪些领域?什么是海陆间水循环?它与内陆水循环有什么区别?解析: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称为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海陆间水循环,也称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它的具体过程是海洋表面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凝结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形成地下径流,两种径流经过江河汇集,流入海洋,就形成了海陆间的水循环。陆

7、地上的水,通过海陆间水循环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海陆间水循环与内陆水循环的区别见下页表。5.陆地上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水量是怎样平衡的?解析:陆地上的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水量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水量是不平衡的,但多年平均的储水变量的值等于零,水量是平衡的。陆地外流区域的水量,在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万立方公里,多年平均的蒸发量为6.3万立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7万立方公里,多年平均的储水变量为零,多年的水量收入和支出是平衡的。陆地外流区域的水量平衡公式是:(1)S(储水变量)=P(降水量)110000立方公里-E(蒸发量) 63 0

8、00立方公里- R(径流量) 47000立方公里=0。(2)P(降水量)110 000立方公里=E(蒸发量)63 000立方公里+R(径流量) 47 000立方公里。外流区域的水量,多年平均收入的降水总量,通过多年平均的蒸发量和多年平均的径流量,支出了和降水总量相等水量,使水量达到了平衡。陆地内流区域的水量,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的水循环过程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000立方公里,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000立方公里,收入的降水量通过蒸发支出了和降水量相等的水量,使水量达到了平衡。综上所述,全球多年平均水量平衡可用图32说明(单位:万立方公里)。6.为什么赤道地区海水的盐度低于副热带地区海水的盐度?解

9、析:赤道地区,降水量丰富,除南太平洋秘鲁寒流北部的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外,大部海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特别是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太平洋海区,其中大部分海区年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050毫米左右。平均盐度为3235左右。因赤道地区降水量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较低,盐度低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副热带海区,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海区为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1150毫米左右,平均盐度为35.5左右。副热带海区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较高,盐度高于世界大洋平均盐度。赤道地区主要是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副热带海区主要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赤道

10、地区海水的盐度低于副热带地区海水的盐度。因此,一个地区海水盐度的高低决定于该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7.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解析:海洋表面盐度最主要决定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赤道附近海区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亚热带海区空气下沉,风大,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强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大。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越弱,温度越低,蒸发越弱,因此平均盐度也就越低。8.动态曲线图的判读解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常借助图示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借以揭示要素的分布、发展和变化规律,使学生建立确切的空间概念。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差距,常对表示某地理要素发展、变

11、化及相互关系的几何曲线的判读是粗枝大叶,观察多注重表面现象,造成不少失误。特别是对动态曲线图象相似情况下的判读,就更有迷惑性。这就需教师教会学生用图、读图,使学生能够具有判断的能力。现以河水补给中的几幅曲线图为例。浮光掠影地粗粗一看,图3-5、6两图象的几何曲线似乎差不多,实际是完全不相同的两种河水补给形式。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读图,方法上的指导是很重要的。首先让学生明白图形所表现的地理要素的关系:一般以横轴表示时间顺序(各个月份),纵轴表示河流流量,曲线表示该河流多年各月河水平均流量的变化。读图时针对性的目标是曲线的水量变化和汛期高峰表示的月份与流量的大小。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就可判读出河水的主

12、要补给形式,流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在我国的分布地区。假如再通过列上表比较,记忆就更为深刻了。同样的道理,可以对双峰的几何曲线图象进行判读(如图37),第一个汛峰在34月份,正是春暖融雪的季节,第二个汛峰在78月份,正是我国普遍高温多雨的夏季,从“融雪”和“雨季”二个因素上可以判断是东北地区的河流。同时在二个汛峰高低所表示的水量,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河流应以雨水补给为主。但学生往往会有个错觉,认为凡有二个汛峰曲线所表示的河流都在东北地区。为了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增加了图3-8图象的判读。根据其曲线变化所表示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可以知道是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第一个汛期发生在6月,正值夏季风北进、形成江淮之

13、间的梅雨季节,7月雨带北移而进入伏旱天气,所以水位降低,89月正是台风季节和锋面在南方的活跃时间,带来了丰富的降水,造成第二个汛期,可见这是长江流域的河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把曲线图与有因果关系的图示重叠起来进行直观教学,通过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认识有关地理事物的成因。这种复杂的重叠关系图,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成因,明显比用文字描述更方便,更清楚。如“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和温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与“地球上气压带的气流运动与天气的示意图”叠加起来,通过读图把温度和降水二个气候因素有机结合,分析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分布规律就一目了然。如果能对课文做好预习的话,再通过这叠加图上几个观察点有目的的判读,列

14、表写出其观察结果,然后总结各纬度盐度分布规律就顺理顺章了。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9.为什么南北纬60附近洋面平均水温北半球高于南半球,而平均盐度北半球却低于南半球?解析:从高中地理关于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和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在南北纬60附近洋面平均水温,北半球比南半球高;平均盐度南半球比北半球高,这都是为什么?首先,决定海洋表面水温的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由于地球在椭圆轨道上的公转,使得一年中南北纬60附近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北半球大于南半球。其次,北半球有强大的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增加了北纬60附近海水的温度,

15、而南纬60附近海域无暖流汇入。再次,南纬60附近海域有广泛的极地寒流汇入。而北纬60附近海域只有千岛寒流和东格陵兰寒流汇入。由以上三个原因造成南北纬60附近海洋表面平均水温北半球比南半球高。既然北纬60附近水面平均水温高于南纬60附近水面平均水温,那么为什么北纬60附近洋面海水的平均盐度却低于南纬60附近洋面海水的平均盐度呢?由于海水盐类物质中食盐(NaCl)为主,占70多,且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极微小,或者说基本不变,因而决定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及陆地淡水注入量。地球海洋各纬度带的水量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如图311)。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值,北纬60附近大于南纬60附近(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值,北纬60约为500毫米,而南纬60约为300毫米),而北纬60附近海洋表面的蒸发量大于南纬60附近的蒸发量(如图312海洋表面蒸发量随纬度的分布),显然,北纬60附近海域雨水的年补给量大于南纬60附近海域雨水的年补给量,从而使得北纬60附近海水得到较大的稀释。这主要是由于北半球陆地广阔,海陆对比显著,锋面雨较多,并且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暖流对西风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西风受陆地阻挡抬升,形成降雨;而南半球陆地较少,南纬60附近几乎为广阔的海洋,降水性质较单一。因而北纬60附近水域年降水量大于南纬60附近水域的年降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