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自检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766713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自检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自检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自检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自检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自检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自检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自检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自检报告 使用单位: 注册代码: 填 写 说 明1、本报告中的检验项目、内容和要求,均依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TSG T7005-2012)制定。2、本报告适用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现场检验(当本报告应用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改造或重大维修现场检验时,改造或重大维修涉及的相关项目及其内容,按安装检验的项目、内容和要求进行检验,其他项目按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维护保养检验的项目、内容和要求进行检验。)3、标记说明(1)检验结论如果经检验符合要求,在“检验结论”

2、栏中填写“合格”;对于不适用的项目,在“检验结论”栏中填写“无此项”;对于项目中要求测试数据的项目,在“备注中”栏中应填写实测或者计算处理后的数据(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要求的,填最大或最小数据,有范围要求的填范围。;(2)备注有需要说明情况的项目,可在备注栏内,用简单的文字予以说明或在检验报告的备注说明中,对有需要说明情况的项目予以说明。4、本报告由计算机打印输出,修改无效。5、本报告应当有检验人员、校核人员、审批人员及日期,并加盖施工单位检验专用章或公章。6、当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现场检验完毕,报告结论为“合格”后,应加盖使用单位公章。7、无检验、校核、审批人、施工单位检验专用章(公章)、

3、使用单位公章和检验日期的报告无效。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自检报告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单位产品编号制造日期施工单位施工单位许可证编号施工类别使用单位设备编号项目名称安装地点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设备技术参数名义速度m/s 名义宽度mm倾斜角0输送能力 P/h提升高度 m使用区长度 m检验结论备注使用单位意见已执行相关法规标准规定、落实安全责任、保证和自主确认电梯安全。 (使用单位公章)检验人员: 本报告中的结论是对设备安全状况的综合判定。(施工单位检验专用章或公章)年 月 日审核人员: 批准人员: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自检报告序号检验类别检验项目及其内容与

4、要求检验结论备注1A1技术资料1.1制造资料(1)制造许可证明文件(2)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整机型式试验合格证书或者报告书(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4) 主要部件的型式试验合格证(5) 驱动或者转向站及总体布置图(6)电气原理图(7)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2A1.2安装资料(1)安装许可证和安装告知书(2)施工方案(3)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4)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5)设计变更证明文件(6)安装质量证明文件3A1.3改造、重大维修资料(1)改造或者维修许可证和改造或者重大维修告知书(2) 所更换的安全保护装置或者主要部件产品合格证、型式试验合格证书(3)更换的安全装置和主

5、要部件的型式试验合格证及有关资料(4)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持有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5)施工过程记录和自检报告(6) 改造后的整梯合格证或者重大维修质量证明文件4B1.4使用资料(1)使用登记资料(2)安全技术档案(3)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运行管理规章制度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自检报告序号检验类别检验项目及其内容与要求检验结论备注4B1技术资料1.4使用资料(4)与取得相应资格单位签订的日常维护保养合同(5)按照规定配备的电梯安全管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5C2驱动与转向站2.1维修空间(1)在机房、驱动站和转向站内,应具有足够大的空间;净空面积: m m(2

6、)当主驱动装置或制动器装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载客分支和返回分支之间时,在工作区段应提供一个水平的立足区域。净空面积: m m6C2.2防护如果转动部件易接近或对人体有危险,应设置有效的防护装置7C2.3照明(1)分离机房的电气照明应是永久性的和固定的。(2)在桁架内的驱动站、转向站以及机房中应提供可移动的电气照明装置8C2.4电源插座桁架内的驱动站、转向站以及机房中的每一处应配备电源插座9B2.5主开关在驱动主机附近,转向站中或控制装置旁,应当设置一个能切断电动机、制动器释放装置和控制电路电源的主开关10C2.6辅助设备开关当辅助设备(例如:加热装置、扶手照明和梳齿板照明)分别单独供电时,应能

7、单独切断。各相应开关应位于主开关旁并且应有明显的标志11B2.7停止开关设置在驱动站和转向站都应设有停止开关,如果驱动站已设置了主开关,可不设停止开关。对于驱动装置安装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载客分支和返回分支之间或设置在转向站外面的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则应在驱动装置区段另设停止开关。停止开关应是红色双稳态的,应有清晰且是永久的标识。12C2.8电气绝缘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应当符合下述要求:标称电压/V测试电压(直流)/V绝缘电阻/M安全电压50050025050010000.250.501.00 动力电路: M照明电路: M 安全电路: M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

8、造、重大维修)自检报告序号检验类别检验项目及其内容与要求检验结论备注13C2驱动与转向站2.9接地供电电源自进入机房或者驱动站、转向站起,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当始终分开14C2.10断相、错相保护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设断相、错相保护装置;当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以不装设错相保护装置15C2.11电源保护(1)驱动主机的电源应由两个独立的接触器来切断,接触器的触头应串接于供电电路中,如果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时,接触器的任一主触头未断开,应不能重新启动(2)交流或直流电动机由静态元件供电和控制时,可采用一个由某种元件组成的系统16C2.12释放制动器能用手释放的制动器,应由手的持续力

9、使制动器保持松开的状态17C2.13手动盘车装置如提供手动盘车装置,该装置应容易接近,操作安全可靠。盘车装置不得采用曲柄或多孔手轮。如果手动盘车装置是拆卸式的,那么该装置安装上驱动主机之前或装上时,电气安全装置应起作用18B2.14紧急停止装置(1)紧急停止装置应设置在位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附近的、明显而易于接近的位置。紧急停止装置应为红色,应有清晰并且永久的中文标识;(2)为方便接近,必要时应当增设附加急停装置。附加急停装置之间的距离;自动扶梯不应超过30m;自动人行道不应超过40m19C3相邻区域3.1周边照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周边,特别是在梳齿板的附近应有足够的照明。在地面测出

10、的梳齿相交线处的光照度至少为50Lx Lx20C3.2出入口 (1)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出入口,应有充分畅通的区域。(2)如果人员在出入口可能接触到扶手带的外缘并且引起危险,则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21C3.3垂直净高度自动扶梯的梯级或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上方,垂直净高度不应小于2.3m。该净高度应延续到扶手转向端端部净高度: m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自检报告序号检验类别检验项目及其内容与要求检验结论备注22B3相邻区域3.4防护挡板如果建筑物的障碍物会引起人员伤害时,则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在与楼板交叉入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之间,应设置一个高度不

11、应小于0.3m,无锐利边缘的垂直固定封闭防护挡板,位于扶手带上方,且延伸至扶手带外缘下至少25mm(扶手带外缘与任何障碍物之间距离大于等于400mm的除外)23C3.5扶手带外缘距离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与扶手带外缘与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80mm,与扶手带下缘的垂直距离均不得小于25mm与障碍物距离: mm下缘垂直距离: mm24C3.6扶手带距离对相互邻近平行或交错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扶手带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160mm净距离: mm25C4扶手装置和围裙板4.1扶手带扶手带开口处与导轨或扶手支架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超过8mm26C4.2扶手防攀爬设置(1)扶手装置应没有任何部位可供人员站立;(2)为防止人员跌落,在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外盖板上应当装设防爬装置27C4.3扶手装置要求朝向梯级、踏板或胶带一侧扶手装置部分应是光滑的。其压条或镶条的装设方向与运行方向不一致时,其凸出高度不应超过3mm,应坚固且具有圆角或倒角的边缘。围裙板与护壁板之间的连接处的结构应无产生钩绊的危险凸出高度: mm28C4.4护壁板之间的空隙护壁板之间的空隙不应大于4mm,其边缘应呈圆角和倒角状最大间隙: mm29C4.5围裙板接缝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围裙板应垂直、平滑,板与板之间的接缝应是对接缝。对于长距离的自动人行道,在其跨越建筑伸缩缝部位的围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