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吊架承载力计算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7666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吊架承载力计算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吊架承载力计算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吊架承载力计算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吊架承载力计算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吊架承载力计算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吊架承载力计算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桩施工及吊架承载力计算书(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2023年建筑工程管理行业文档 齐鲁斌创作人工挖孔桩安全技术专项施工方案 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3第二章 适用范围3第三章 工程概况3第四章 工程地质情况4第五章 施工部署8第六章 施工工艺13第七章、质量要求及各项检验试验19第八章、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22第九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25第十章、施工安全保障措施26第十一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1第十二章、应急预案32 第一章 编制依据1、XX勘察实业总公司编制的XX村二社地块新建项目(A、B、C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堪)(2013.05)2、XX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A-02#楼及车库基础施工图。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2、94-2008)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9、XX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规范XX市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0247号)10、XX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XX市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项目管理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渝建发200276号)11、XX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现场

3、文明施工标准(XX建发2008169号)12、建筑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13、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5、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技术规范(JGJ80-91)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9、其它国现行的施工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20、现场踏勘及对工程的调查、了解情况21、XXXX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6201

4、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 -125-2011 第二章 适用范围本施工组织设计适用以下范围:A-02#楼及车库桩基础工程。 第三章 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XXXX一期工程 2、工程建设地点 :XX市XX区XX镇XX社3、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 4、建筑层数:地下三层(车库),地上32层 第四章 工程地质情况根据XX勘察实业总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质条件如下: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剥蚀浅丘陵地貌。场地大部现为施工平场、弃土区;场地整体呈南西高北东低态势,场地勘探点最高高程为307.99m,勘探点最低高程约为269.64m,高差约38.35m。二、场地地层特性

5、 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成果表明,场地内地层为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组成。现将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2.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硬质物粒径10130mm,硬质物含量10%25%。结构松散稍密,局部有架空现象,稍湿。主要由机器抛、压填(简单压填)形成,大部为新近回填。钻探揭露厚度为0.40(ZY34)11.90m(ZY37),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A区西部、B区大部。 2.2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由粉粒及粘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无摇震反应,无光泽,

6、可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70m(ZY68)8.60m(ZY18),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建筑场地的东段缓坡及中部原农田等地段。 2.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基岩(J2s) 1)泥岩(J2s-Ms):红褐色、紫褐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石破碎,强度低。中等风化岩石完整,岩芯呈短长柱状,节长0.040.80m,锤击声哑,强度中等。该层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为本场地该区的主要岩层。 2)砂岩(J2s-Ss):黄褐色、灰褐色、灰白色。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次之长石并含云母等。中粒结构,泥、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岩芯呈粉砂、碎块短柱状,强度较低,质较软;中等风化

7、岩石完整性好,岩芯呈短长柱状,强度高,质硬。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中部及北西侧,为本场地的主要岩层,与泥岩呈互层产出。三、场地土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质构造属金鳌寺向斜西翼,区内地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倾向145,倾角10,岩体为中厚层状结构,层面发育情况一般,裂隙面平直,多无充填,无胶结,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出露岩土地层主要由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泥岩及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人工填土组成。区内未见断裂发育,岩体中主要发育二组构造裂隙: 组:产状085,延伸23m,间距12.5m ,张开度13mm,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局部泥质充填,局部充水,属硬性结构面; 组:产状29080,

8、裂面略微弯曲,泥质充填,延伸1.502.50m,间距1.03.0m , 微张状,结合很差,压扭性裂隙,局部泥质充填,局部充水,属软弱结构面。四、 地下水、气象及周边情况 1、地下水勘察区岩土层结构由素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泥岩、砂岩层组成。素填土属透(含)水层;砂岩裂隙不发育属弱透水层;粉质粘土、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场地主要地下水类型及分布如下:1)土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素填土空隙中,水流径流方式为大气降雨后向低洼地带汇聚储存,水位及水量受气候影响波动大,水头性质无压。主要赋存于低洼的槽沟内的素填土,水量小、水位不连续、变化大。2)基岩风化带裂隙水:水的储存形式以基岩强风化带裂隙。水量、水位随气候

9、因素影响而相应敏感变化。由于强风化层面起伏与地形基本一致,渗透条件好,水量极小,赋存时间短,具有就地排泄的特点。中等风化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上部风化带裂隙水的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在重力作用下,沿岩层裂隙向下径流,在相对低洼地段排泄。勘察区属长期剥蚀浅丘陵斜坡地貌。地势整体较高,相邻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较完善,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向低洼处排泄,少部份下渗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基本无地下水。钻探施工完毕后,对钻孔进行提干循环水水文观测,24h观测孔内水位基本不恢复,说明勘察区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降雨季节,在低洼槽沟内的土层中存在局

10、部的滞水层或强风化层中存在裂隙水;在地势低洼(A区西段、B区)的填土层较厚处有形成局部滞水条件。2、气象降雨情况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66.6mm(出现在2007年7月17日),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3、场地情况拟建场地位于XX市XX区XX镇XX具卖场附近。地理坐标位于X=56851.3857055.87m,Y=52462.7152887.01m之间,4 现场条件及人工挖孔桩问题分析有城市道路可直达现场,交通条件十分方便。1)、现场三

11、通一平本工程周边主要为市政道路和建设用地,交通便利。场地三通一平已完成,满足开工条件。2)、通讯条件: 施工现场周围已有完善的通讯电话网络。3)、环境情况: 交通方便,施工中的各种污水废水可通过现场集水处理后就近排入市政管网。五、桩基础情况分析本工程人工挖孔桩多为椭圆桩,局部存在圆桩;桩径多为800mm、900mm、1000mm,桩底部均要求250mm500mm不等的扩大头处理,嵌岩深度为500mm;根据地勘报告,本工程桩长应在411m。桩包括圆形桩和椭圆形桩,椭圆形桩的直线段长度为6001400之间不等。桩基础主筋采用直径为14mm的三级钢,箍筋采用直径为8mm的三级钢,各桩基础具体配筋情况

12、见挖孔桩明细表。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若需对其做护壁,如下图:桩帽为C55,其余基础及护壁构件为C30。各保护层厚度为桩身为50mm,基础及梁40mm,板25mm,挡土墙迎土侧外层筋净保护层厚度25mm,另一侧15mm。桩基基础持力层为中等风化泥岩,桩基底部根据现场桩基开挖实际情况,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扩孔和嵌岩。六、需采取的措施情况由于合同工期较紧,桩基础施工必须尽快展开,尽可能的全面铺开作业,力争早日完成桩基础混凝土施工。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中做好竖向插筋、模板、回填土等的准备工作,保证施工连续性。七、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措施1、刚性角控制难度大:根据本工程地勘资料,结合现场开挖情况分析相邻

13、两桩,第一批桩如浅桩挖到设计岩层后,先暂停施工,等相邻桩挖到设计岩层后再判定能不能满足刚性角要求,若不满足则对深度较浅的桩孔继续开挖直至满足刚性角要求后方开始扩孔。如相邻桩间距过小需跳桩开挖的,根据地勘报告分析先开挖较深的桩。2、桩距小的人工挖孔桩开挖作业面有局限性:桩间距过小采取跳桩开挖,开挖前根据桩间距将基础桩划分批次,在桩编号图上明确标识第一批及第二批或第三批桩。现场严格按桩批次顺序进行开挖,确保施工安全。3、相邻桩扩大头已连通:如相邻桩相距较近,扩大头施工将会造成相邻桩连通,根据设计意见,需进行跳挖施工,先施工桩按设计进行扩大头施工,砼浇筑完毕后,相邻桩再进行开挖和扩大头施工,扩至相邻

14、桩基砼处即可。第五章 施工部署一、进度条件所开挖土方集中汇聚到基坑周边,统一进行土方外运。在基坑周边根据现场场地情况预留一定的土方作为土方回填用,多余土方集中外运。根据业主开发计划及场地移交情况,我部计划根据业主要求,灵活进行施工组织。具体进度详总进度计划,根据场地接收时间调整。桩基检测随进度按要求进行。在开挖之前应对整个施工区域的地下岩层标高进行分析,开挖时应首先施工预计较深的桩孔,便于成孔后以桩底标高最低的孔作为基点进行刚性角分析。二、劳动力计划(1)试验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材料及混凝土试块的取样规定,熟知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规定,操作熟练;(2)材料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材料进场

15、的检验、验收、入库规定;(3)计量员:应熟知计量器具的校检周期、计量精度、使用方法等规定,并掌握配合比单及其配料精度;(4)搅拌机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要求熟知操作规程和搅拌制度,操作熟练;(5)操作工人:应经过培训,并掌握井下作业、投料、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技术、安全交底内容,操作熟练,电工、焊工持证上岗。施工劳动力准备序号工种人数1土工30人2钢筋工8人4混凝土工8人5辅助作业人员20人6测量人员2人7施工员1人8安全员1人9质检员1人10电工5人11架子工10人注:本表内数据是桩基础开挖高峰期配备,具体人员配置根据业主场地移交情况、进度计划安排等做适当调整。三、材料配备计划桩基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