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765856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垃圾分类(Garbageclassification), 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 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 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 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 理成本,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希望对 大家有所帮助!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现按照上级要求部署,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 作的实施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进一步健全管理网络、完善规章制度、明晰职责分工、加强 协调配合、强化监督考核,全民推进生活垃

2、圾的减量化、资源化、 无害化处理,着力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 理”的体系,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二、基本原则(一) 政府主导,依靠群众。镇政府切实承担起农村垃圾治 理的职责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主动性,听民意察民需,从群 众角度出发,共同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好家园。(二)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形成分工明确、高效有力的工 作机制,协同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各项工作,保障人力物力财力投 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治理。(三)因地制宜,科学治理。结合乡村规划,编制布局合理 的环卫设施建设规划,配合市环卫部门有效处置农村生活垃圾,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体系有效实施

3、。三、主要内容(一)垃圾的分类。农村垃圾分为生活垃圾和其他垃圾两大 类。生活垃圾包括可回收垃圾(不易腐烂的)和不可回收垃圾(易 腐烂的);其他垃圾包括庭院道路沙土、冬季煤灰、建筑垃圾、医 疗垃圾以及农业垃圾等。1、可回收垃圾(不易腐烂的):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制品 类、金属制品类、玻璃制品类、泡沫制品类、破旧服装类、塑料 袋、包装袋、废旧电子产品、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等适宜回收 循环使用和资源利用的废弃物。2、不可回收垃圾(易腐烂的):主要包括厨余垃圾、剩菜剩 饭、蔬菜瓜果垃圾、畜禽产品内脏、腐肉、零食碎末、蛋壳等易 腐烂的垃圾。3、沙土、冬季煤灰和建筑垃圾:指道路、家庭、庭院日常清 扫的沙土

4、,冬季取暖产生的煤灰,建筑废料等。此类垃圾禁止混 入生活垃圾内,需单独处理。4、农业垃圾:主要指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畜禽养殖 中产生的垃圾,如秸秆、尾菜、畜禽养殖粪便等,严禁混入生活 垃圾内,需单独进行处理或利用。(二)垃圾分类收集方式。1、农户按能否腐烂为标准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投放到指 定区域。保洁员在农户分类收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收集, 运送到到垃圾转运站或按照规章制度处理。2、沙土、冬季煤灰和建筑垃圾实行综合利用。各村设立煤灰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或处理场所收集垃圾,对垃圾进行再利用 或集中处理。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附件2), 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

5、分类收集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农村生 活垃圾分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考核内容,制订实施计划、 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建立相关负责 同志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工作机制。(二)保障资金投入。结合各村实施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方 式鼓励支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工作。鼓励社会帮扶、捐 资捐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探索建立镇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 制度,形成农户适度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经费 分担机制,引导农户积极参与。(三)动员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宣 传垃圾分类的要求、卫生文明习惯、村民参与义务等,激发村民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

6、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开展入户 指导。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划分责任区,每 名党员联系若干农户,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分类工作有人抓、有 人管。发挥农村妇女的家庭骨干作用,带动全家参与垃圾分类。(四)强化考核督导。制定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评比细则,建 立现场督查考评、日常督导抽查等考核制度。实现镇、村分级负 责、环环相扣、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农村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 导意见(国办发2014) 25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关 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 170号)精 神,进一步深化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全面改善农村

7、人居环境,结 合我省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按照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 新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走以人 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方向,以实现 农村垃圾全面治理为核心,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进一步 完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立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引导 农村居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习惯,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 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 居、生活和谐的美丽乡村。(二)基本原则政府主导,依靠群众。坚持农村垃圾

8、治理公益性事业属性,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职 责,特别是县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有序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全民动员,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村 容村貌改善,建设美好家园。城乡统筹,合理布局。坚持“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配套设施共享、城乡统 筹治理”,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分 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着力构建科学规范、城乡衔接、一体发 展的农村垃圾治理体系。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坚持效益为先,结合镇村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 经济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选择科学合理、经济适 用的农村垃圾收集、清运、处理模式,防止简单照搬城市模式和 治理标准,

9、坚决杜绝“一刀切”。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坚持治标与治本、集中整治与全面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创新 管理体制,完善保障措施,固化治理成效,建立长效机制,推动 农村垃圾治理持久深入开展,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三)工作目标2016年2月底前,各市(州)、县(市、区)分别完成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完成时限、重点任务、进度 安排、保障措施。2016年,全面完成村庄陈年垃圾清理。全省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率达到60%以上,60%的村庄垃圾得到治理。2017年,全省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率达到90%,70%的村庄垃圾得到治理。2018年,全省村庄垃圾收集点、收集车辆覆盖

10、率达到100%,90%的村庄垃圾得到治理。二、主要任务(一)加快设施建设1. 配置村庄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点,配置收集车辆、清扫工具等设施,确保垃圾及时收集。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至少建设一处垃圾集中收集点,并根据当 地社会、经济及自然地理条件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车辆。逐步改造或停用露天垃圾池等敞开式收集场所、设施,鼓励村民利用筐、桶等已有器具自备户用垃圾收集容器。2. 配置乡镇转运车辆。提高转运设施及环卫机具的卫生水平,逐步普及密闭运输车辆,有条件的可配置压缩式运输车,确保垃圾能及时清运,并建 立与垃圾清运体系相配套、可共享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3. 建设垃圾处理场。优先利用城镇

11、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现有处理设施容量不足时 要进行新建、改建或扩建,转运距离较长的,应在乡镇或中心村 庄统筹建设处理场。新建垃圾处理设施,要合理布局。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场应远离江河湖泊和邻近水源地, 尽量不安排在村头、路口。(二)全面实行村庄保洁制度。根据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保洁员,负责村内垃圾 收集、公共环境保洁、可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等工作,原则上每个 村庄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鼓励采用村集体内招标等竞争方式确 定保洁员并明确其工作职责。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 确村民的保洁义务。(三)建立日常管护机制。各县(市、区)要制定农村垃圾简易分类、统一收集、集中处

12、 理的长效管理制度,明确收运和处理设施管理维护的责任主体, 建立设施设备定期维护检查制度,及时修缮破损设施设备。培训操作人员和保洁员,严格执行垃圾收集和转运技术要求,确保垃圾收运及时、到位、长效。(四)推行垃圾源头减量。适合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地减量。果皮、枝叶、厨余等可降解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或者利用 农村沼气设施与畜禽粪便以及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合并处理,发展 生物质能源;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铺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可 再生资源应尽可能回收,鼓励企业加大回收力度,提高利用效率; 有毒有害垃圾应单独回收,送相关废物处理中心或按有关规定处 理。(五)彻底清理陈年垃圾。全面排查农村陈年垃圾堆弃

13、情况,集中力量,限定时间,重 点清理路边、河边、坑塘沟渠等地方堆弃的垃圾。禁止城市向农村转移垃圾,防止在村庄周边新增垃圾堆放点。(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畜禽养殖 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推动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原地收储、转运、 固体粪便集中堆肥等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 体系,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饲料化利用,实施秸秆能源化集中供 气、供电和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供热等项目。推进农田残膜回收,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健全 农膜回收网点,加强废旧农膜加工企业能力建设。建立农资包装废弃物贮运机制,回收处置农

14、药、化肥、农膜 等农资包装物。(七)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农村地区工 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工业企业严格按照国 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转移、利用、处置工业固体废物,落实危 险废物无害化管理措施,坚决查处在农村地区非法倾倒、堆置工 业固体废物的行为,严厉打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推动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能源 化、建材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依托现有危险废物处理设施集中处置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 物。三、治理要求(一)科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坚持源头治理,以农户为主体, 积极推行集中回收、就地

15、减量、统一转运等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减少进入处理末端的垃圾量。对塑料(农膜)、玻璃、纸类、金属等可再生资源尽可能回收, 鼓励企业加大回收力度,提高回收利用率;对厨余、果皮、枝叶、 秸秆和粪便等可降解的有机垃圾,应就近堆肥或生态循环处理; 对砖瓦、石块、渣土、煤灰等惰性垃圾,应铺路填坑或就地填埋; 对废电池、农资农药包装废弃物、废灯管、废油漆、废旧化学品 和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应单独收储收集,按有关规定处理。切实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督管理,督 促相关工业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贮存、转移、利用、 处置工业固体废物,避免因非法倾倒、堆置等造成对农村生态环 境的污染。(二)因地制宜确定垃圾处理模式。根据村庄人口分布、运距等条件合理确定垃圾直运或中转运 输等方式,县城周边村庄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模式,远离县城的镇村实行“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 的模式,远离城镇、村庄分散的地区,选择“户分类、村收集、连 片村处理”、“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等模式。(三)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内的村庄,应就近纳入城镇垃圾 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边远山区等交通不便的村庄,原则上应就地 进行处理,没有条件就地处理的应妥善储存后定期外运处理。确定终端处理工艺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要选择符合环保 要求、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