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1765851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总体方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南昌市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目 录一、建设背景1二、建设意义和必要性22.1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32.2农村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32.3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4三、建设目标43.1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服务平台43.2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村基础数据库43.3推出文、教、科技、党建等特色信息服务5四、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54.1国外发展现状54.2国内发展现状64.2.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64.2.2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94.3江西省发展现状104.4南昌市发展现状12五、建设内容145.1全市统一的信息网络体系

2、145.1.1统一门户网站145.1.2网络到村、服务到户,实现全市农村全面覆盖155.2建立信息资源联盟155.2.1建立网络化农业信息标准155.2.2建立信息资源整合体系165.2.3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技术平台175.2.4建立面向应用的知识库185.3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195.3.1“文化村村通”的农村文化信息服务205.3.2“教育村村通”的农村教育信息服务205.3.3“科技村村通”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215.3.4“党建村村通”的农村党建信息服务215.4信息服务人才队伍225.4.1科技创新人才队伍225.4.2推广服务人才队伍235.4.3信息采集人才队伍235.4.4管理运营

3、人才队伍24六、实施推进246.1分段实施246.2逐步推进256.2.1认真制定实施方案256.2.2更新完善基础设施256.2.3及时开展人员培训256.2.4完成基础信息采编266.2.5组织信息上网发布266.2.6完善网络服务功能266.3服务流程276.4信息采集及维护286.4.1人员配置286.4.2采集内容28七、管理保障机制297.1运行机制297.1.1政府主导、实体运作297.1.2整合资源,优势互补307.1.3面向需求、创新服务307.1.4示范先行、滚动发展317.2保障措施317.2.1组织保障317.2.2体制保障317.2.3经费保障327.2.4技术保障3

4、27.2.5队伍保障32一、建设背景农村信息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早在1994年就提出“金农工程”的建设,中央政府提出,要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划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2005年9月22日,以“推进农业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2005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在北京举行。特别指出了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村信息化也明确地出现在“十一五”国家信息化战略发展规划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的若干意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有关文件,为做好当前和今后5-15年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我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不仅提供食品,还提供40%的工业原料,直接影响1/4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形成;农村市场总需求对二、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4,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从中央政府到全国各个省市都在投入巨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紧密围绕“三农”需要,开发、整合和利用涉农信息资源,向农民提供市场、科技和教育等信息;开发和应用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系统产品,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目前,社会主义新农

6、村建设示范行动已经启动,国家农业部正在新农村建设示范和联系村进行信息服务站建设试点,面向村民开展信息服务,使农民群众共享国家信息化建设成果。并力争在“十一五”末达到“十万村庄建站、百万村官在线、千万农民上网”的目标。可以这样说,中国若没有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就谈不上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二、建设意义和必要性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既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系统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和政策

7、措施。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这说明中央高度重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尽快提升信息化水平,已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多方式、多途径、多终端地把信息接入广大农村,提供方便实用的信息服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

8、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对于推广农业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开拓农产品市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增收以及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1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我市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种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及管理控制、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力保障,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2.2农村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

9、快推进结构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突出代表,它在各领域的渗透、融合和应用,推动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作用十分明显。我国正在进入初步工业化的社会,我们在城市工业化的过程中,有过规划滞后、资源浪费、效益低等许多教训,在目前正在推进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要吸取过去的教训,充分发挥信息化成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提高现代农业建设的效率。2.3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

10、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涵盖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三、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实体运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面向基层,创新服务;试点先行,滚动发展”的要求,以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传播方式为手段,调动各类社会职能,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3.1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网络服务平台构建起适应“三农”发展要求的农村信息化支撑体系,建成较为完备的

1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市、县、乡、村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网络服务平台。3.2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农村基础数据库采集农村最基层信息,形成数据中心,便于各级政府领导部门了解基层的农业人口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企业信息、农村经济组织等资料。3.3推出文、教、科技、党建等特色信息服务深入挖掘各级农村具有特色的业务服务,推出文、教、科技、党建等具有特色、本地化的信息服务。四、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4.1国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在美国,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信息资源的长期积累和低成本共享。采用公益性、基础性农村科技信息的事业性共享服务和国家调控下的增值服务商业化运行相结合的

12、模式。日本是由农林水产省、邮政省、自治省、国土资源厅等政府部门联手推进的形式,主要负责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农村信息化的市场规则及发展政策的制定;二是大容量通讯网络及地方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支持农业科技信息内容的建设。日本政府还将农户购买电脑纳入了农户大型农业投入补助金范围之内,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政府派农技指导员承担计算机的教学工作,促进农村计算机的普及。法国的农村信息服务主体很多,但不同主体在服务内容上侧重点有所不同,服务方式和对象也有所不同,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国家农业部负责向社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政策法规信息、统计数据、市场动态等;农业商会主要是传播高新技术信息,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专

13、家、学者讲课等。各行业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都尽量地收集对本组织有用的技术、市场、法规、政策信息,为组织本身及其成员使用。印度在电信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电话和计算机普及率很低的情况下,政府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给农村地区的政务和农民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印度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各种项目一般是由中央政府建立,由邦政府负责实施。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大众,使农村地区的人们受益于信息技术这方面做得很成功。4.2国内发展现状4.2.1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的“九五时期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规划”和“金农工程”政策指引下,农村信息化在各个方面努力下,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阶段成果。目前已经建设了从中央

14、到地方覆盖面比较广的农业信息组织机构体系和信息队伍,农业领域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向社会和农民的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得到了一定的进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国内涉农网站已达到2200多家,正常运营的1600多家,占70%,网站所属行业和信息内容涉及到18个大类127个子类,涵盖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全国已经有29个省(市、区)的农业厅在互联网上开通了网站,成立了250多个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由此可见,在政府主导投资的推动下我国农业信息网络化建设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同时在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推动下,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快速发展,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135730多个,其

15、中,龙头企业61268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5.1%,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4010个;中介组织62914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46.4%,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以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15060个;专业市场11543个,占产业化组织总数的8.5%,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达3824个,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国内各省市纷纷在投入巨资,整合资源,大力推进本地数字乡村信息化的建设,如:1、河北省农村信息化综合管理建设:河北省与电信投资20个亿建设农村信息化,并实施 “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工程”。加快省级门户网站和行业网站升级改造,积极发展特色专业网站,构建完善的农业网站体系,全面增强服务能力;实施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按照 “符合省情、农民急需、简单适用、共建共享”的要求,以政府为主体,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扩充农业信息数据库;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加大应用系统开发力度,促进信息资源便捷高效利用。2、云南省“数字乡村”网站及数据采集系统建设:该项目是省级工程,总共投资2个多亿,建立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