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76527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井高回压成因危害及降回压试验效果分析蒙锡科;杨永生;张志强;张世荣【摘 要】油井高回压是困扰油田生产安全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会引起产 量下降、成本上升、作业风险增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有效降低高回压带来的 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就高回压产生的原因、高回压造成的后果(影响)、现场采取的降 回压试验方案及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期刊名称】安全【年(卷),期】2011(032)007【总页数】4页(P7-10) 【关键词】 超低渗油田;高回压;安全环保风险;效果分析【作 者】 蒙锡科;杨永生;张志强;张世荣【作者单位】 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长庆油 田公司

2、安全环保监督部;长庆油田公司安全环保监督部【正文语种】 中 文安塞油田超低渗透油田开发管理部共有油井202口,单井集油管线34 条,每年10月初至次年3月底都有50% 65%的油井面临井口高回压的问题,使得现场跑 冒滴漏、住井人员和井区大班的工作量、扫线降压动火作业频次明显增加,同时也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工业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风险。超低渗透油田开发管理部目前开发主要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的长6 和侏罗系延安 组的延9油层,流体综合数据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以看出,产生高回压的区块 具有原油凝固点高、粘度大、胶质沥青含量高等特点。 对于超低渗管理部区块内的长6、延9的地面原油,在室内进行模拟原油

3、从油层采 出的降温变化过程的原油流变性分析实验,由实验结果发现,地面原油具有以下两 个特点:(1)相同温度下,超低渗区延9油层地面原油粘度较大,王窑区长6油层地面原 油粘度较小。(2 )温度从50工逐渐降低到5工左右,延9油层地面原油粘度增加较小,从5.2m P a.s增大到6.48mPa.s ;长6油层地面原油粘度增加相对较大,从2.0mPa.s 增大至 U 4.8mPa.s。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管辖的区块平均气温8.6C11.4OC,年极端最低气温-22.9C,最高气温34C。除了夏季以外(68月),其他9个月的地面平均气温 均在地面原油的凝固点以下。大部分单井集油管线进站均采用冷输流程,

4、平均长度1.9km ,通过对原油物性的室内评价,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利用蜡沉积热力学模型、集输管道热力及水力计算 公式,计算出集输半径不大于1500m。生产气油比越大,分离出的气体越多,原有温度降低幅度越大,粘度增大,原有的 流动性变差。地层与地面原油粘度对比见表2。地貌极其破碎复杂,沟壑纵横,高差大,部分管线埋深浅,且部分道路雨水冲毁严 重,造成管线埋深不够或裸露,沿程温度降低较多。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管线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具有低压、低渗、低产三低特点, 平均渗透率0.363.24mD,平均单井日产液量2.5m3,井组产液量低,集油管 线中油流速度慢,原油在集输过程中温降幅度大,粘度增大,原

5、油流动性变差,导 致井口回压上升。抽油井泵效的计算公式为:式中n泵效;n入杆、管弹性伸缩对泵效的影响;ni泵漏失对泵效的影响;P泵的充满程度;B吸入条件下被抽吸液体的体积系数。由于井口回压变大增加抽油杆、管的弹性伸缩量和抽油泵的漏失量,从而使泵效降 低。根据超低渗管理部 9 口井实际资料,计算了不同井口回压下的泵效,得出了 井口回压分别增加 1MPa、2MPa、3MPa 的泵效损失量见表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泵效与井口回压基本成线性关系, 井口回压越高,泵效越底,井口回压增加1MPa,泵效降低1%2%。随着井口回压的升高,井口光杆密封器、采油树各连接部位及井场加温设

6、施(水套 茶炉、土法加温炉、油管电加热等装置)的动静密封点渗漏(滴漏)油气的几率和 部位显著增多。部分油井回压较高时可达35MPa,有时瞬时回压达到78MPa,而单井集油 管线设计压力确仅为4.0MPa、井口采油树安装的生产闸门和回压闸门及管阀配件 承压仅为4.0MPa,明显处于超压运行;同时由于井口回压的升高,造成抽油机悬 点载荷增大,使得抽油杆使用寿命减少,抽油机机械磨损增大,电机及井口盘根、 闸阀填料盘根等油井生产辅助材料能耗增加。高回压造成的跑冒滴漏、材料损耗增大、扫线降压频次增多,部分作业区通过实施 管线定期加药(清蜡剂)的方法来遏制或减缓回压的上升,但无论怎样,都无形中 增加了员工

7、治漏、更换材料和扫线降压时连接管线、挖管沟、锯管线、焊管线、清 理污油泥的工作量。(1)增加油气泄漏。井口回压升高导致动静密封点泄漏点增多或泄漏量增加,使得 作业现场(生产单元)油气浓度上升,尤其是在泄漏点10 20cm附近油气浓度 更高,如遇明火或静电很容易引发油气火灾,造成不必要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2)存在超压运行现象。目前,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主要使用 400 型水泥车进行 管线降压解堵作业。降压作业时首先使空气压缩机低转速、低档位运转(运行压力 高于井口回压),待井口压力下降到某一值且平稳一段时间后,开始提高转速、变 换档位;而解堵作业则是低转速、低档位憋压(通常操作时一般将压力打到

8、20 25MPa 左右),如果实在顶不通,就锯开管线逐段解堵(操作步骤同前)。总之, 无论是降压还是解堵作业,都存在井口设备设施超压运行现象(简易井口、单井集 油管线设计最高工作压力为4.0MPa),只是超压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当运行压力 高于设施最高工作压力时,物理爆炸随时发生,冲击波也会对周围的物体和人造成 伤害。(3)危险作业次数增多。尤其是解堵作业时,如果堵塞管程较长,就必须在判断准 确的位置逐段锯马蹄口进行打压解堵,待扫通后清理管沟补焊锯开的马蹄口,继续 向前推进。扫线时间短则一两天,长则12周,每天都要重复进行受限空间、工 业动火、临时动土等危险作业。(4)造成环境污染。高回压造成的

9、泄漏量增加、频繁更换井口盘根和闸门填料等耗 材、扫线施工作业都会对土壤、植被和大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管理部通过对辖区部分高回压井组的生产动态现状进行分析,以降低井口回压为中 心,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原油粘度大、环境温度低和油流速度慢是产生高回 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合理的高回压井组治理措施。针对井组高回压,综合治理对策研究主要从原油的性质和集输技术两方面进行,形 成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大主要解决方法。在井场、管线中途安装水套加温炉提高原油温度,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以降低井 口回压。在井组套管或集油管线定期定量进行加药。油井井筒加入防蜡降凝剂后可以降低原油粘度和凝固点,减少原油流动

10、阻力和蜡晶的形成数量;加入破乳剂可以使乳化状 的液体结构破坏,吸取吸附在油水界面上的天然乳化剂,降低界面膜的弹性和粘性, 改变管壁和液体之间的流动状态,达到降低摩擦阻力的效果。对于伴生气气源稳定、井组产液量较低、集油管程长、管线起伏落差较大的高回压 井组(如长 6 油层井组)在采取物理加温和化学清蜡降凝的同时,在伴生气压力 较高的油井套压闸门上安装定压阀,将伴生气以平稳的压力排放到单井集油管线中, 从而降低原油密度,减少流动阻力,达到降压目的。对于无气源、井组产液量在20-35 (对特定的某些现场:延安组井场没有气源的井场)现场试验应用 335Y-2/6 撬装降回压柱塞泵的主要运行参数指标与地

11、域性、 季节性以及井组产液量变化规律关系,找出了该装置适合采油一厂实际情况的运行 方式,即局部改变井组集油流程,在日产液量 20-40 方的高回压井组安装 2m3/h 的三柱塞泵和变频装置,提高油流速度,使油流速度控制在 20-30L/min。 通过在超低渗油田开发管理部坪 42-291 井组进行撬装降回压装置现场试验,该井 组回压由34MPa下降至1 1.2MPa,并取得如下效果:(1)单井(井组)维护成本下降(见表 4)。(2)员工劳动强度降低(见表 5)。(3)油井泵效提高,井组液量上升。回压下降后,减少了抽油泵的漏失量,提高了泵效,井组液量有所上升(见表 6)。(4)其他。随着回压的下

12、降、稳定,降压解堵、动火作业频次的明显下降,井口采油树和单井 集油管线超压运行的风险也自然消除,另外对于环境污染起到的作用也是可想而知 的。撬装降回压装置选用的往复泵主要参数(排量、最高工作压力)应与井组产液量、 回压相匹配。 安装电机变频装置能有效确保单井集油管线中原油流速、压力平稳。 降回压泵应安装在井口集油管线汇管和管线加温装置之间,避免因油温过高而影响 往复泵的正常使用。撬装降回压装置的运用不仅是井组降回压治理的重要措施,也为以后产建集输布站 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日常原油生产工作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文献】1 赵新智,李文学,李永明.高回压井组的综合治理.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26(5)2 张文,王克亮,马士平.井口回压对抽油井泵效影响规律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