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765112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量2二、物质的分类 胶体3三、离子反应4四、氧化还原反应4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5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7七、电化学7八、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8九、金属 非金属9十、有机物14新课标学考合格考与以往的会考有何不同?一、不再分必做题和选做题,所有题目都为必做题。二、考试范围仅限必修,根据新课标,必修内容变化如下:1无机无机性质只考Na、Fe、Cl、S、N。元素周期律部分要求以第三周期Na、Mg、Al、Si、Cl为例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2有机有机性质只考CH2=CH2、C2H5OH、CH3COOH。要求结合实例认识CH4

2、、C6H6、HCHO、油脂、糖类、蛋白质、高分子等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新增CH4、CH2=CH2、CHCH、C6H6的成键特点,认识-OH、-CHO、-COOH、-COO-官能团。整理为word格式一、物质的量1(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2)摩尔质量M:以gmol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3)标准状况下(STP,0、101 kPa),气体摩尔体积Vm22.4 Lmol12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同温、同压下:=D(相对密度)(2)同温、同体积下:3溶液稀释前后:c1V1c2V24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单位为g/cm3)5一定物质的量

3、浓度溶液的配制(1)容量瓶只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或盛装药品;使用前,需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2)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3)仪器:天平(带砝码、镊子)、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整理为word格式整理为word格式二、物质的分类 胶体1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单质形态)、化合态(化合物)。2物质的分类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3分散系(1)定义: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2)分散系由分散质(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和分散剂(粒子分布在其中的物质)组成,依据分散质粒

4、子的直径来分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1nm1nm100nm100nm外观均一、透明较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分散质微粒分子、离子大量分子集合体、高分子大量分子集合体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实例食盐水、碘酒Fe(OH)3胶体、Al(OH)3胶体、AgI胶体、H2SiO3胶体、淀粉溶液、肥皂水、豆浆、墨水、血液、有色玻璃、烟水晶、烟、云、雾泥水(3)胶体丁达尔效应:让光线照射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线的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5、称为电泳。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加热、搅拌、加入酸碱盐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都会引起聚沉。【提示】1胶体、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不同。2可用丁达尔现象区分溶液和胶体。整理为word格式3明矾(KAl(SO4)212H2O)净水: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的杂质。4卤水点豆腐、三角洲的形成、不同品牌的墨水不能混用都与胶体的聚沉有关。整理为word格式三、离子反应1电解质(1)化合物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酸、碱、盐、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2)电解质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导电。【提示】 强酸: H

6、Cl、H2SO4、HNO3等强碱: KOH、NaOH、Ca(OH)2、Ba(OH)2等2离子反应(1)定义: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2)离子反应的分类复分解反应: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弱酸、弱碱。如NH4与OH。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和还原性较强的物质相互反应,如Cl2与Fe2。络合反应:如Fe3与SCN反应。(3)离子共存:能相互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有色离子:Cu2(蓝)、Fe2(浅绿)、Fe3(黄)、MnO4(紫)。3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拆: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写成离子形式。四、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整理为word格式(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

7、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2)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氧化剂(表现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还原剂(表现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产物。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O2、Cl2、浓H2SO4、HNO3、KMnO4、Fe3还原剂:Na、Al、Fe、Cu、Fe2、I、S2、H2S、SO2、H2SO3、SO323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电子守恒规律:得电子总数失电子总数转移电子数(2)强制弱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五、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核的构成 质子 Z个原子核原子A ZX 中子 (AZ)个核外电子 Z个

8、(1)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2)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相对原子质量2核素(1)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2)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整理为word格式(3)2H、3H用做制造氢弹的原料;235U是制造原子弹的原料和核反应堆的燃料;14C用于考古。3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层KLMNOPQ能量低高电子层数n1234567最多容纳电子数2n228183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提示】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核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

9、定。二、元素周期律1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2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1)O、F一般无正价;(2)金属无负价;(3)元素在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中显最高价,在气态氢化物中显最低价。3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提示】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三、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里,行称为周期,列称为族。1周期(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2)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2族(1)元素周期表

10、中共有18个纵列。第8、9、10三个纵列称为第VIII族,第18纵列称为稀有气体元素,其余14个纵列分为主族和副族。(2)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整理为word格式四、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还原性金 属 性(失电子能力) 单质从水中或酸中置换出H2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氧化性非金属性(得电子能力) 单质结合H2的能力(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金 属 性非金属性金 属 性 非金属性 五、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1化学键与物质变化(1)相邻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2)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2共价键和离子

11、键(1)原子间通过旧化学键断裂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2)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成键粒子原子阴、阳离子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静电作用成键元素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元素(或NH4+)与活泼非金属元素3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整理为word格式六、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号)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提示】常见物质电子式的书写。氢原子、钠原子、氮原子、氯原子、镁离子Mg2、氧离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氯化镁、水、氮气、二氧化碳次氯酸

12、、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六、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旧键断裂,吸收能量E1新键形成,放出能量E2新化学键形成(释放热量E2)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热量E1)反应物 生成物(1)E1E2,反应吸收能量;E1E2,反应释放能量。(2)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吸收能量;反应物能量生成物能量,释放能量。二、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燃烧反应;金属水/酸2吸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CH2OCOH2(水煤气),铵盐与碱反应,CCO22CO整理为word格式七、电化学一、原电池1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2形成条件: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闭合回

13、路;活性不同的两导体作电极。3较活泼电极负极失去电子氧化反应;较不活泼电极正极得到电子还原反应。二、化学电源一次电池只能放电不能充电,二次电池可以反应充电和放电。整理为word格式八、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一、化学反应的快慢1化学反应速率:v 单位:molL1min1或molL1s1对于反应aAbB dDeE,v(A)v(B)v(D)v(E)abde。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物质结构和性质。(2)外因:通常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使用催化剂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化学平衡状态(1)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3)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4)当条件改变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将被破坏,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即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提示】下列情况不能说明反应N2 3H22NH3已达平衡状态(容器体积不变):生成1 mol N2的同时生成3 mol H2;3v正(H2)= 2v逆(NH3);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不再变化;混合气体中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