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65080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研究:对一次思维游戏课程案例的解读和思考案例:生活中的秘密第一课时(中班上学期)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找出物品的一部分(理解、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幼儿操作游戏图,教师检查(提升、运用)竞赛活动,检测幼儿掌握情况。准备:1 .东方之星思维游戏课程提供教具:汽车大卡片1张,车轮大卡片2张;2 .教师新增教具:风扇、鞋子、玉米整体和部分图片;3 、幼儿操作学具:游戏图,贴标记贴画1张;.例解读: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得出结论20多位幼儿围坐在黑板前,教师提出悬念,激发幼儿兴趣,引发思考:“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宝贝”(出示小汽车),“这辆小汽车有什么不对劲呢?

2、”教师直接进入活动的“主题”,幼儿很快发现了小汽车没有轮子。“汽车没有轮子行不行?”幼儿着急地回答:“不行啊!没有轮子,车怎么开呢?”引导幼儿讨论汽车大卡片上缺少了什么,为什么车不能没有轮子,缺少了这一部分对整体有什么影响等。这时教师再耐心地倾听幼儿的想法,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已有对车的结构的感知。然后引导幼儿得出结论:轮子、方向盘、倒后镜等都是汽车的一部分。二、感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 .教师出示风扇、鞋子、玉米等图片,请幼儿在椅子底下找出有什么小卡片式图片的一部分。这一环节中,教师是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感知身边熟悉的物品,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唤醒幼儿找小卡片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

3、热情,每出示一张图片,只有短短3秒钟,教师有意识提示:“现在找什么,你们看清楚啦!”这是符号、图形记忆和图形发散的训练,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每出示一张实物图片,幼儿找到相应一部分的小卡片时,教师都注重引导幼儿说出:X是X身上的一部分,让幼儿感知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概念。通过互动游戏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2 .幼儿操作游戏图,教师简单明了交待操作要求,并鼓励幼儿与客人老师交流。教师向每一位幼儿提供的游戏图,还有贴标记贴画1张。幼儿细心操作,将具有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物品一一对应粘贴上相同颜色的标记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向客人老师讲述操作结果,并对表现好的幼儿予以小贴纸的奖励。教师制定活动的重点、难点突出,心

4、中有目标。特别是“你找到谁和谁有关系,告诉老师。”这一环节很好,教师注意幼儿社会性方向的发展,教师有意识提醒幼儿用完整语言进行讲述,体现了纲要所要求的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小贴纸奖励符合中班幼儿心理特点,激发了说的欲望。3 .提升运用的关系。幼儿分三组比赛,老师出示大树图片,三组小朋友比赛哪组最快将叶子贴在大树上,这一环节有竞赛性,能调动幼儿积极性,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三组幼儿很快完成任务。这一环节的设计,感觉比较简单,幼儿的发展水平大大超过老师预设,对幼儿没有什么挑战性。4 .结束环节,提升的经验。教师请幼儿说说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有关系的?”活动结束自然,给幼儿留有任务,为下一次活动做铺垫

5、,埋下伏笔。活动流畅、完整、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活动对我有这样的启发:1 .思维游戏课程的教学具经过国内外专家参与设计和指导,适合教学目标及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让老师在备课时较为省时省力。教师充分利用资源、恰到好处,发挥了学具的最大效用。2 .老师开展每个活动都要做到心中有目标,有活动开展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根据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内容。案例思考:一、制定目标和安排教育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有的老师上公开课,为了保证活动的“精彩”,预先进行了一些“排练”,然后再“表演”。在“表演”中,幼儿一下子就能用完整的语言,超常的速度完成教学内容,这些都是不真实,不正常的。还有一些老师,为了能

6、让每个幼儿都掌握活动要求,反应积极、敏捷,而降低了目标或者忽略一些有价值的教育环节。如:在上述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活动进程是流畅的,幼儿始终是得心应手的,几乎没有遇到困难,活动目标、内容明显低于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班上幼儿的发展水平是老师熟知的,因此在设计活动时要拔高难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轮子是小汽车的一部分,玉米粒是玉米的一部分等。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类比推理找出具有其他关系的物品,多认识一种关系”。如:做什么事需要用到什么感官,需要什么的工具等,拓展幼儿的语义认知能力和思维发散性,并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工让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切切实实地根据幼儿

7、年龄、身心特点制定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避免活动目标的过高或过低现象。二、注重观察,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要有一双像鹰一样的眼睛,善于发现幼儿操作时遇到的问题如上述活动中,幼儿在操作游戏图时,要求幼儿要给上下两组有关系的物品贴上相应的颜色标记。游戏图上第一张是汽车”,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汽车下贴上一个颜色标记,然后再从下一组图片中找出有关系的车轮”贴上相同颜色的标记,这是一种思考方式,而过程中却有两个幼儿选择了另外一种操作方式,就是先把上面一组图片贴上各色标记,然后再从下一组贴上对应的颜色标记。相对于两种方式,后者则更具有效性和更有方法,这时,老师应及时发现细节,表扬用新方法的幼儿,

8、向幼儿介绍不同的操作策略,让幼儿再尝试,对比两种不同的策略,从而了解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上。由此可见,思维课程更需要老师能更深地发掘活动潜在的价值!三、竞赛类游戏尽量考虑到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游戏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性及幼儿间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如上述案例中,最后开展分组贴叶子比赛。相同的学具,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不用通过比赛其实也知道是能力强、发展水平好的幼儿就会胜利!那能力较弱的幼儿就只有永远带上弱者”的尾巴吗?纲要提出,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所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如果每次竞赛、比赛,能力较弱的幼儿都不能体会到胜利的滋味,他们就会慢慢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觉得没所谓。因此教师在设计思维课程竞争、比赛的游戏时可否提供一些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每个幼儿都能当上思维课程活动中的胜利者!总之,幼儿的思维游戏课程活动对幼儿的发展,锻炼幼儿思维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发挥其作用,关键在于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