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培训资料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76463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殖技术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养殖技术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养殖技术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养殖技术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养殖技术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养殖技术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殖技术培训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养殖技术培训资料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畜牧生产的发展己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政策,养殖畜禽赚钱也成为共识,但沅江畜禽养殖与农业大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品种改良工作落后,良种覆盖率低。全市牛的目前良种覆盖率不足2%。生猪良种率不到50%.二是饲养粗放,管理水平低。特别是养牛都是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很少用精饲料,出栏的牛大都是退役的老残牛,肉质粗糙,品质低下,加工价值不大,从而造成饲养效益低。三是资源有效利用率低。我市属亚热带地区,光照充足,宜于牧草生长,饲草资源十分丰富,农作物秸杆达40万吨,可养牛20万头以上,而去年我市存栏牛仅3.2万头,资源有效利用率仅为6.9%.四是畜牧业产

2、业化程度不高。产加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的组织形式和大的龙头企业还是空白。市级生猪基地尚未建成,还没有落实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乡镇一级对畜牧发展的投入寥寥无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五是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重。受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发、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等影响,重大动物疫病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重,防控工作任务繁重,现有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我市的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养殖条件处于“低、散、小”的状态没有根本改变,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但是我市广大农户的养殖积极性很高,怎么养,养什么,养殖中应注意一些什么问题还感到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广大养殖

3、户掌握一定的养殖常识。由于畜禽养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品种,饲料,繁殖,饲养管理,卫生环境,市场营销,栏舍设计,疫病防治,用药等。今天重点讲三个问题,即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安全用药等,一、关于饲养管理的问题一,栏舍(基础)建设,要根据气温变化和生产、用途等因素来确定。建栏舍要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经济实用,还要符合兽医卫生要求,做到科学合理。有条件的,可建质量好的、经久耐用的栏舍。栏舍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好。栏舍要有一定数量的窗户,以保证太阳光线充足和空气流通。牛舍一般采用半开放式为宜,猪舍一般采用开放式,三面有半墙,向阳一面敞开,牛每栋不超过100头,猪每栋不超过800头,一般占,总面积的20

4、%-30%建大型养殖场要请专家设计指导。畜禽养殖相对于种植业而言,是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但许多养殖场效益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就仓促上马。那么,在建场之前都要充分考虑那几方面的问题,这里提供六条建议。1、考虑饲料资源,确定饲养规模养牛的建场之前,一定要充分考察当地的饲料资源,尤其是粗饲料资源,应就近解决饲料问题。靠长途运输、高价收购粗饲料来饲养肉牛将得不偿失。牛场的饲养规模要以饲草资源为基础,一般是10亩自然草山饲养一头牛、1亩人工草地饲养一头牛。饲草问题解决之后,还应考虑季节因素。一般应选在夏、秋季饲草生长旺盛的季长开始饲养,不宜在冬、春枯草季节进牛2、考虑自身资金情

5、况特别是养猪投资主要包括建场、饲料和购仔猪三部分。所需资金较多,养殖者应根据自身资金情况来确定饲养规模的大小。资金雄厚者,规模可大些;资金薄弱者,宜小规模起步,滚动发展,切莫贪多求大。一般养与建的比例为7;33、考虑技术条件和自身管理经营水平猪,牛容易饲养,但不掌握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不懂得饲料生产及配制技术,不应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则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搞好畜禽养殖,建场前必须对猪牛饲养的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决定着养殖效益,沅江养殖场因管理不善而“场败圈空”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搞规模养殖应在自身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允许的范围内确定规模大小。要小规模起步,总

6、结出成熟的管理经验后,再扩大饲养规模。4、种畜禽的来源种畜禽来源及质量是实现规模养殖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养牛户和养鸡户要特别注意,栏舍建好以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引种,品种的好坏,不仅影响生产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效益的高低,目前就商品猪而言,首选品种应该是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这种猪三个特点,一是生长快,日增重可达1.5至2市斤.二是饲料报酬高,每增重1公斤需饲料3.2至3.5公斤.三是不要阉割,减少应激反应,但有一个缺点,饲料营养水平要求高,因此,经济状况不太好的还是喂土杂猪为宜饲养肉牛的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地方品种为好,如狭西秦川牛、山东鲁西牛、河南南阳牛等地方品种与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

7、德国黄牛等进口牛的杂交后代牛,这些牛抗病力强、耐粗饲、增重快、肉质好、饲料报酬高。最好是湖南当地牛地方品种的杂交牛,适应性强、运输成本低。到外地引种要注意引种的季节、牛的大小及品种,一般4、5、10、11月份较好,引一岁左右的高代杂交牛。5、饲养模式草食动物包括鹅,羊,要充分利用天然的草山资源,减少生产成本,获取最大效益。我们要根据牛的生产阶段和生产方向采用不同的饲养模式,一般育肥牛要以舍饲为主,基础母牛和架子牛要以放牧为主,不同生产阶段要采用不同的饲养模式。同时要积极利用秸秆,推广青贮、氨化或微贮技术,进行冬天补饲。养猪的要考虑是否用定位栏,还是高床,或者是平地散养,或是发酵床饲料,要根据实

8、际,灵活确定.6、考虑市场定位,注意市场行情饲殖户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切忌轻举妄动,盲目行事,要做到遇红莫赶,遇黑莫丢,一方面要多渠道捕捉信息,争取买个好价,另一方面,随行情控制规模,二生猪养殖中注意的问题1,养猪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2,引种要从具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猪场引种.同时不要从疫区引种.3,要坚持同进同出制,即购进同一批次的猪,同时出栏,有2个好处,一是便于饲料调制,二是便于猪场的彻底消毒.4,购猪时要选择个体强壮的仔猪.实践证明,初生重多10克的仔猪,在同一饲料条件下,100公斤可以多增重10公斤以上.5选择适宜的时间出栏,土杂猪提倡100公斤不超过120公斤,三元杂交猪不超过

9、150公斤,生猪圆膘后饲喂,维持饲料增加很不合算.6要坚持一条龙育肥.切忌吊架子.更要改变日喂2餐习惯,7,注意饲料调制.配合饲料,一般采用水化堆积发酵后饲喂,还可以喂生食,饮热水.切忌熟食稀喂,一是破坏饲料中的养分.导致营养不良,二是猪排泄量增大,增加了消耗,8降低栏内湿度.养猪冒得巧,栏干与食饱,如果栏内过于潮湿,一是容易得皮肤病,二是体热大量散失,实验证明,猪舍70%的情况最好,当湿度达85%以上的时候,在饲料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增重下降5%.9畜禽不要同养,以免交叉感染.10要及时驱虫2次.二、关于畜禽疫病防疫问题主要讲三个问题,(-)关于当前疫病的特点(1),传染性疾病仍然是最主要的威

10、胁。主要是由集约化、“高密度”的饲养方式决定的,特别是鸡场一旦疫病侵入,就会很快波及全群,引起暴发流行,从实际观察表明,传染性病症仍占猪疫病的70%普通病不到20%(2)、多病原混合感染呈现明显持续增多。猪场疫病的发生常以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以往零星发病和单纯病例已很少见。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是近年猪病流行的主要形式。因此导致猪群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例如猪瘟和蓝耳病、猪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猪流感和伪狂犬病、猪肺疫和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喘气病、猪瘟与弓形体病等常混合感染,有的甚至混合感染3种以上的病。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近年出现的以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及环境应激、饲养管理不良等多因素共

11、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猪场发病率可达40%-80%死亡率可达20%U上。患猪增重下降5%-25%出栏推迟1520do是影响猪场效益的头号疾病.临床表现为肺炎症状,病猪咳嗽,眼鼻分泌物增多,生长缓慢,有的成为但猪。(3)、部分疫病发生的不典型性。一些传染性病原在流行的过程中发生变异,有的毒力减弱,加上猪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导致某些疾病在流行过程中,症状和病理变化非典型化,如非典型猪瘟。临床症状大多为高烧不退或体温偏低,消瘦,皮肤苍白,眼脸肿胀,咳嗽,呼吸急促,气喘,皮肤发红,耳、后躯、四肢皮肤蓝紫,跛行,关节肿胀,大便干或拉稀,小便发黄或呈茶红色。这种情况往往伴有混合感染,不经剖检很难确

12、诊,更难以治疗,而误诊会导致抗生素的盲目滥用和退烧药的大量运用,给诊断与防治带来很大的难度。(4)、新的传染性疾病渐增且发病机理越来越复杂。由于大量的引进种猪,有的猪场猪病的发生也无可奈何地通过引种一并带入引起相关疾病大面积的流行。新的疾病不断出现2000年以前,猪的主要传染病是猪瘟、副伤寒、猪肺疫、猪丹毒;2000年附红细胞体病爆发延续至今;2002年SARS发生圆环病毒病、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2003年发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发生猪H型链球菌病;2006年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副嗜血杆菌病出现上升趋势;2008年猪伪狂犬病又呈上升

13、趋势。2009年甲型H1N1流感。(5)、耐药性菌株增加。有些猪场因长期不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及含抗菌药的添加剂,使许多细菌性疫病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差,可选择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病毒性疫病没有控制好,大量滥用抗生素,从而出现同样一种传染病,用同一种抗生素,这个场有效,另外一个场则无效。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抗生素使用剂量加大,使畜产品中的抗生素残留增加,从而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6)、传染疫病感染宿主群日渐扩大。按一般常识,致病性细菌、病毒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即就是猪致病性细菌、病毒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但近几年禽流感、猪伪狂犬病(PR,猪流感(SI)及2型猪链球菌病的流行从而传染给人,这是

14、近几来医学界面临的新课题,因此,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7)、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危害加重。因环境及消毒措施不力,有些猪场污染严重,导致细菌性疾病的寄生虫病明显增多,如支原体和猪球虫病的普遍存在。(8)、猪的肢蹄病及生殖性疾病也在上升大型猪场均采用限位饲养,饲养条件的改变也使一般少发的常规疾病在上升,造成猪的淘汰率超出正常范围。(9)、疫病的跨地区传播速度也起来越快。由于畜禽的频繁交流及生猪销售渠道的流通,将为疫病的传播提供了密度越来越大的病原体和数量想来越多的传染媒介及易感动物群,从而导致了疫病的飞速传播。(10)、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也屡见不鲜。饲料配合不当或储备存放过长

15、,营养损失,微量元素缺乏,饲料中添加过多药物使中毒性疾病在部分养殖场时有发生。(二)、引发动物疫病的主要原因及分析(1)、使用不合格的饲料饲料霉菌毒素超过国家规定,有的养殖场为降低饲养成本,购进低质玉米,导致用霉变饲料喂猪。使猪因免疫抵抗力下降而发病;有的猪场在附近的学校、饭店收集涌水,又不消毒,直接拌料喂而造成发病。(2)、不按规定引种补栏一些猪场不从正规种猪场引种,而是从交易市场引种,这种猪来源复杂,免疫情况不一,引进后很容易引起发病、死亡(亚健康壮态、潜伏期、长途运输应激、免疫机能下降)不仅引进的猪会发病,还会造成原存栏猪发病。(3)、饲养管理不规范猪场选址不科学,离交通干线、村庄太近,

16、不设围墙,造成猪只环境应激及免疫抑制而发病;粪尿处理不规范,污水横流,蚊蝇滋生,消毒不严格也为猪病发生埋下隐患。(4)、没有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不少猪场没有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要求制订科学的免疫计划,有以下几种情况:1、仔猪阉割的同时注射疫苗。2、两种疫苗同时接种或间隔不超过10天。3、免疫时间不合理,如母猪配种前或仔猪50天以后导致母源抗体低下。4、疫苗保管不当。5、操作不规范。(5)、动物疫病复杂化,疫情处于活跃期,流行趋势严峻人员、商品和畜禽流动性增加,加之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到了促进作用。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接连暴发,并跨越国境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新发传染病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近20年来新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