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76405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姓名: 设计题目:机械结构课程设计(塔吊起重臂结构设计) 设计时间: 到 指导老师: 评语: 评阅成绩: 评阅教师: 目录一、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3二、 设计题目 3三、机械结构设计 4 1、起重臂结构方案确定 4 1)起重臂长度L 4 2)起重臂截面形式根据受力的构造要求而定 4 3)起重臂截面宽度和高度 5 4)运输单元 5 5)吊点位置确定 5 2、计算简图及计算载荷确定 6 1)计算简图 6 2)载荷组合 6 3)载荷确定 6 3、力计算及内力组合 7 1)臂架内力计算 7 (1)臂架自重及小车移动机构重 7 (2)吊重 9 (3)小车轮压对起重臂下弦杆

2、产生的局部弯矩 12 (4)风载荷作用下的内应力图 13 (5)其他水平力T的作用 14 2)内力组合 164、截面选择和截面验算 16 (1)单臂验算 17 1)上弦 17 2)下弦 18 (2)腹杆验算 18 (3)整体稳定性验算 19 (4)局部稳定性的计算 20 (5)起重臂重量的计算 20四、 设计感想: 20五、参考文献 20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机械结构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后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训练。通过训练,巩固和加强对所学机械结构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进行机械结构设计、计算、绘图的能力。自升式塔式起重机(简称塔吊),是建筑工地上常用的施工机械之一。塔吊设计

3、内容包括机构、结构、液压传动、安全装置等等。由于塔吊的结构用钢量越占整机重量的2/3左右,所以合理地设计塔用结构对于减轻整机重量、改善机械工作性能等具有重大意义。塔吊的结构设计包括以下部分:起重臂、平衡臂、塔幅、塔身、套架、底座、附着装置、工作平台及扶梯等。本课程设计仅对给定工作负载的自升式塔吊的“起重臂”(见图1)进行结构设计。 图1 起重机起重臂结构简图 二、设计题目1) 起重力矩(起重机为基本臂长时,最大幅度X相应额定起重量):900KNm2) 起重量 当幅度最大时(Rmax),起重量为1.8t; 当幅度R=(RminRmax/2),起重量为25t。3) 变幅形式:水平臂架绳索牵引小车变

4、幅;速度:起重机升降变幅速度为030m/min4) 吊钩升降速度起升速度: A、 起重量为Rmax起重量的时候为1.52m/min; B、 起重量为Rmax时为350m/min。空钩下降速度: A、 起重量为Rmax时为050m/min; B、 起重量为Rmax时为0100m/min。5) 回转半径:50m;速度:00.5r/min;起制动时间: 4s;6) 运行(起重机整机行走)速度: 14/min;起制动时间: 5s;7) 起重机工作制: 中级(中等载荷,载荷系数Kp=0.250,使用年限15年);8) 结构参数:经查表得:臂长L:根据回转半径R确定(L-R=1.52.0m);吊挂位置比例

5、长度:起重机塔架机构: (卷扬滚筒中心距塔机回转中心距离)=550mm;(起重臂支点距塔机回转中心距离)=1300mm;(塔架截面宽度)=1500mm;(起重臂支点距卷扬滚筒中心高度)6500mm;三、机械结构设计1、 起重臂结构方案确定1) 起重臂长度L:根据最大回转半径,上塔身宽度和构造要求而定。已知: R=50m,取列方程:;得: 2) 起重臂截面形式根据受力的构造要求而定:本塔吊起重臂截面建议采用格构式等三角形形式。上弦和腹杆采用无缝圆钢管(可考虑用16Mn),下弦采用两个箱行截面,每个箱形截面对由两个角钢(或槽钢、钢板等)焊成,兼做小车轨道用(图2)。图2 起重臂截面形式 3)起重臂

6、截面宽度和高度可根据强度、刚度、稳定性和构造的要求而定,初定B=2.0m。高度H按,已知L=50.5m,得:H=1.684.21,一般起重臂的截面采用格构式正三角形,故:(在H=1.684.21的范围内,符合)。4)运输单元考虑到运输条件和原材料长度限制,将重臂做成各个节段,即运输单元。各节段在工厂制成后,运到工地,在现场将各节段用销轴相连,拼装成整体的超重臂,然后再和塔身等其他部件装配成塔吊。初步选取两端长度为,中间部分每10m一段,两边的共6段,如下图。5)吊点位置确定正确选定吊点位置(B点),对超重臂设计是否合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吊点将机架分为两个部分,即悬臂部分L1和跨中部分L2.起重机

7、作业时悬臂部分将产生最大负弯矩,跨中部分将产生最大正弯矩。如果L1过长,则悬臂部分的负弯矩大于跨中的正弯矩,截面可能由悬臂部分控制。如果L1过短,则悬臂部分的负弯矩将比跨中的正弯矩小,截面可能由跨中部分控制。由于起重臂截面往往设计成对XX轴不对称(图1),因此负弯矩和正弯矩对截面从的影响并不相同,则不能简单地按弯矩条件来选择吊点的合理位置。设计时选取。可选,根据,则L1=16.8m,L2=33.7m,如图1。2、 计算简图及计算载荷确定1) 计算简图根据总体布置确定臂架的计算简图。在回转平面(即水平平面)内,作为悬臂梁计算(图3);在起升平面(即竖直平面)内,作为伸臂梁计算(图4)。图3 回转

8、平面计算简图图4 起升平面计算简图2) 载荷组合起重臂结构计算采用下列三种载荷组合:自重+等级吊重+工作状态风载荷(风向平行臂架)+平稳惯性力或其他水平力自重+最大额定吊重+工作状态风载荷(风向垂直臂架)+急剧惯性力或其他水平力自重+非工作状态风载荷(风向平行臂架)+起重小车及吊钩重。由于第、种载荷组合对本起重臂不起控制作用,因此可仅按第种载荷组合进行设计。3) 载荷确定(1) 臂架自重和小车移动机构重量选取臂架自重为4t。选取小车移动机构重量为0.5t。(2) 吊重 包括起重小车、吊钩及吊重。吊重是移动载荷,其中起重小车重量和吊钩重量是沿臂架移动但数值不变的载荷,初选起重小车重量为0.38t,吊钩重量为0.25t,所吊货物是沿臂架移动且数值变化的载荷,其数值的变化满足起重力矩630KNm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