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761431 上传时间:2022-12-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局怎么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城镇污水处理 设 施近十多年来持续高速建设。LI前,全国共建成并投入运营4000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总污水处理规 模 超过2亿卅,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总污水处理规模的1/5。20多万名污 水处理 从业人员在一线日夜运营维护,大量基层执法人员动态严格监管,对保护水环境发挥 着决定性作用,他们是控制水污染的主力军。如果不建设这些设施,如果不能保障已建成的这些设施持续运营,我们的水 环 境状况将无法想象。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正常稳定运营,也就是在正常 工 况下持续实现污水处理功能;二是可持续运营

2、,在正常稳定运营的基础上,通过节能 降耗以及资源回收利用,降低运营成本并同时降低总碳排放量。II询,一大批设施的运营既不正常也不稳定,不同程度地面临运营困境,儿乎 所有设施都偏离了可持续运营理念。为保障城镇污水处理厂正常高效运营,充分发挥 环境效益,全行业应关注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困境,分析导致运营困境的原因,共同 探寻破解之道。1城镇污水处理厂目前有哪些主要运营困境我们调研了全国46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5月份的运行工况,发现困扰正常稳 定 运营并同时干扰可持续运营的问题主要有3个:一是活性污泥问题,二是能耗 高与 物耗过高,三是水量超负荷与设备欠维护。这467座处理厂日总设计处理规模约4500

3、万淤,约占全行业总规模的1/4,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省市和自 治区。分析调研 5月份的运行工况,可基本排除降水和低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1. 1污泥浓度过高与污泥活性太差活性污泥是实现污水处理功能的核心。活性污泥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浓度 (MLSS)太高、活性(MLVSS/MLSS)太差。调研发现,2/3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浓 度超过4 000 mg/L, 1/3的污水处理厂超过了 6000 mg/L,有20座污水处理厂 污泥浓度竟然 超过了 10 000 mg/Lo污水处理厂在如此高浓度下运行,增大了二沉池固体负荷,使 本就不足的二沉池进一步处于超负荷状态,泥水界面上升,污泥流失,堵塞深度处理

4、单元,或直接导致出水超标。另外,为防止污泥沉积,必须增大曝气量,而增大曝气 则抬高了溶解氧,干扰生物脱氮,进而影响生物除磷,出水氮和磷难以达标。一些处 理厂靠大量投加化学药实现氮磷达标,使运营偏离了可持续标。在宏观尺度上,我 们可以用MLVSS/MLSS表征污泥活性,正常活 性的污泥MLVSS/MLSS应大于0.7,活 性较好的污泥可超过0.8。调研发现,95%的污水处理厂污泥MLVSS/MLSS低于0.7, 其中60%的污水处理厂污泥MLVSS/MLSS低于0. 5, 30%的污水处理厂污泥MLVSS/MLSS 低于0.4,有27座污水处理厂污泥MLVSS/MLSS竟然低于0.3。如此低的污

5、泥活性, 大大降低了现有设施的污水处理能力与效果,降低了系统抗水量水质冲击的能力。为 维持出水达标,不得不提高污泥浓度,从而降低了系统稳定性。另外,低MLVSS/MLSS 还导致污泥澄清性能 变差。在调研的污水处理厂中,超过一半的处理厂污泥SVI值 低于80 mL/g,这样的污泥对游离生物微絮体失去“网捕作用”,澄清性能变差。这 些絮状物使出水感观变差,对后续过滤单元造成严重干扰。调研发现,90%以上的污 水处理厂建设了深度处理设施,90%以上的这些深度处理设施设置了砂过滤单元,40% 的砂滤池反冲洗水占处理量的比例超过5%,超过10%的污水处理厂反冲洗水比例大于 10%,有8座污水处理厂的砂

6、滤池反冲洗水竟然高达处理量的20%。大量反冲洗水回流 到工艺询端,占用提升能力、缩短有效停留时间、增大能耗,形成恶性循环。活性污泥浓度太高的最主要原因是污泥没有稳定连续的出路,脱水污泥出不了 厂,只能停止脱水或减少污泥脱水量,将大量污泥暂存在曝气池。一旦污泥临时有了 出路,即使脱水机满负荷运行,也无法快速将长期积存的污泥脱水外运。污泥没有稳 定出路,已经成为行业的普遍状态,是污水处理厂运营的最大困境。另外,污泥活性 差也是导致污泥浓度高的原因,污泥中大部分为非活性组分,如不保持较高的污泥浓 度,出水无法达标。污泥活性差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是排水管网建设质量差、养护管 理不到位,加之公众文明使用下

7、水道意识不强,致使过多的渣砂进入管网并最终进入 污水处理厂。二是污水处理厂内预处理效果不佳,许多格栅和沉砂池形同虚设,在普 遍没有初沉池的情况下,大量渣砂等无机组分进入曝气池并在生物处理系统积累,致 使污泥的MLVSS/MLSS普遍极低。另外,浓度太高和活性太差还互为原因,活性差需 要提高污泥浓度 而提高污泥浓度则降低了排泥量 使无机组分(ISS)更难离开系统, 形成恶性循环。除了以上因素,同步化学除磷的过量加药,也成为一些污水处理厂污 泥活性降低的重要原因。1.2能耗高与物耗过高全行业单位水能耗与国外基本相当,但单位污染物能耗则远高于西方国家,这 与我国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有关,前述

8、活性污泥问题也是导致高电 耗的 重要原因。当前,为实现氮磷达标,不惜一切代价,过度投加大量化学药剂,成为污 水处理厂运营的乂一突出问题。为降低总氮普遍大量投加外购碳源,为降低总磷大量 投加无机混凝剂,一些污水处理厂为控制污泥流失还直接往二沉池投加絮凝剂。虽未 统讣出准确数据,但许多污水处理厂药剂费超过电费跃升为第一大成本要素,一些水 务公司的运行经营难以为继。大量药剂的投加,除大大提高了运营成本,还导致污泥 产量明显增加,进一步加重了污泥处理处置的困难。污水处理本应是个污染物减量过 程,但实际却变成大量物料的增加,严重偏离了可持续运营的理念和LI标。实践中,外加碳源量要满足两个需求:一是部分污

9、水处理厂进水碳源不足,客 观上需要补充碳源;二是用于消氧,消耗掉大量通过内回流带入缺氧区的溶解氧,满 足反硝化要求。许多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并不缺乏,投加碳源只是用于消耗缺氧区过 量的溶解氧。绝大部分污水处理厂缺氧区太短、反硝化时间不足,加上污泥中活性比 例太低、反硝化菌群的数量也不足,综合导致反硝化效果很差,而大量投加优质碳 源,可提高反硝化速率,弥补反硝化时间和反硝化菌群数量的不足。曲于以上原因, 大量投加外碳源就成为提高反硝化能力的一条捷径。另外,监管普遍采用瞬时取样方 法,大大提高了脱氮要求,进一步增大了碳源投加量。过量投加化学除磷药剂的主要原因是生物除磷机制的失败。当脱氮效果不佳时,

10、外回流带回厌氧区的硝酸盐,既与聚磷菌争夺本就不足的优质碳源,也使ORP难以降 低到释磷的要求。另外,生物除磷需要通过排泥实现,而超高污泥浓度运行工况排泥 量不足,无法获得较好的生物除磷效果。当没有生物除磷效果,全部采用化学除磷 时,除磷药剂投加量将是一个很大的药量,同时产生大量化学污泥。一部分污水处理 厂没有生物除磷而乂采用同步化学除磷时,污泥活性将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1. 3水量超负荷与设备欠维护在调研的46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约2/3的水力负荷率大于80%,约1/3的大 于120%,有5座污水处理厂大于150%。高水力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没有 运行调控 余地,不能应对水量水质变化,

11、出水超标风险增大。当水力负荷率大于80队除少数超 大型污水处理厂以外,一般污水处理厂无法在出水达标的前提下倒池停水检修,而曝 气器和二沉池吸刮泥机等无备用水下设备只有泄空才能彻底 检修或更换。无法进行 计划性维修的设备,长期带病运行,将随时导致运营风险。调研发现,约1/2的污 水处理厂曝气器超过2年没有泄空检修,约1/4的污水处 理厂曝气器竟然长达6年 没有泄空检修。曝气器的主要材料是三元乙丙类橡胶,这类橡胶材料的理论寿命只有 46年,因此,这些长期不检修曝气器的污水处 理厂将随时面临山于曝气器大量损 坏导致的运行崩溃。与曝气器情况类似,二沉池吸刮泥机也存在长期无法泄空检修的 普遍问题,一旦吸

12、刮泥机因故障停运,二沉池将不能正常泥水分离,整个处理系统将 面临崩溃。污水水量持续增加,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建设冗余度不足,以及规划的相应扩 建 工程不能及时建成投入运行,是水量超负荷的直接原因。有关方面认为污水处理厂不 满负荷运行就会造成已建设施的浪费,事实上,高水力负荷必然导致出水 水质不稳 定,难以实现稳定达标。欧洲一些国家排水设施的绩效评价,水力负荷超过70%就要 扣分,而我国一些地方则要求满负荷运行。在水量超负荷的情况下,儿乎所有地方主 管或监管部门都不允许污水处理厂停产或部分停产检修,必然导 致主要设备尤其是 水下无备用设备严重欠维护。水量超负荷导致运行不稳定,水下无备用设备因欠维护

13、随时停止运行,都使运营风险大大增加。2破解当前困境的可能路径2. 1突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瓶颈,补齐污泥处理处置短板“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十三五”期 间应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由“规模增长”向“提 质增 效”转变,由“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转变,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污 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其他城市达到75% ;县城力争达到60%。U前看,污泥处理 处置设施建设状况与以上U标相距棋远。问题在哪里?瓶颈在哪 里?问题在没有出 路。污泥最终出路无非就是3个:一是填埋,二是焚烧,三是回到土地。污泥填埋是 与垃圾争场地,随着填

14、埋场地越来越少,填埋就成为一条死路。污泥焚烧在技术上是 可行的,但邻避效应突出,难以成为主流路径。儿十年来,欧美国家将绝大部分污泥消纳到了土地,叫土地处置,也叫土地 利 用。污泥土地利用有3个方向:一是沙荒地改良,二是林业利用,三是农业循 环利 用。西方的实践中,山于运距和操作的困难,沙荒地改良和林业利用总量不多。美国 年产含水率80%的污泥3 500万t,其中60%进行农业循环利用,3%用 于土壤修复, 17%进行填埋,20%予以焚烧。关于污泥农业循环利用,控制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含量 是关键,汞和镉是两个最活跃的重金属,是控制重点。1984年制定的农用污泥污染 物控制标准(GB 4284-1

15、984)中,污泥用于酸性土壤 时,汞的限值是5 mg./kg DS, 镉的限值是5 mg/kg DS ;用于中性及碱性土壤时,汞的限值放宽到15 mg/kg DS,镉 的限值放宽到20 mg/kg DS。在该标准生效的30多年间,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 准(GB 4284-1984) 一直是世界上最严 格的污泥农用污染物控制标准,而2018年 最新发布的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2018) 乂进一步趋严。按照这个 现有标准,污泥农业循环利用的去向被进一步堵死。填埋困难,焚烧困难,土地利用 困难,污泥都去了哪里?污泥没了出路,污水处理厂如何保持正常运营?因此,有关 方面应合力打通污泥

16、农 业循环利用这一主要出路,一是在政策上明确土地可以消纳 污泥、应该消纳污泥,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染物控制标准,尤其不可让标准阻碍纯 粹的生活污泥进入土地,三是加速建设污泥稳定化设施,稳定化就是无害化,稳定化 的污泥就可以进入土地。2.2 找准阻碍污水处理可持续运营的根源,对症开展提升改造管网建设标准和质量不高、排水体制混乱、清污混流、养护管理不足,致使大量 无机泥渣砂进入污水处理厂,并伴随部分有机碳源流失,而污水处理流程设置乂普遍 无法应对这一状况,导致污水处理厂难以实现可持续运营的良性循环,从而只能被动 低效应对。具体表现为:预处理单元设讣建设标准过低,大量细渣 细砂进入后续单 元:90%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没有设置初沉池,致使无机泥渣砂直接进入了生物处理系 统,导致活性污泥处于高浓度、低活性;生物脱氮工艺的缺氧区普遍太短,无法适用 污水特征;用于除碳和硝化的好氧区普遍太长,既增大能耗乂干扰脱氮;厌氧消化等 污泥稳定化设施普遍缺失,无法在厂内实现污泥稳定并回收能源。排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