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帮扶计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759312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帮扶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帮扶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守儿童帮扶计划篇一:四年级留守儿童帮扶,关爱计划四年级关爱、帮扶留守儿童计划教师:王龙静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 难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应有的关爱,教育的几大环节中,家 庭教育这个环节处于空白。今年,我对本班 44 个学生情况进行了统计,胡志玲, 唐瑞,曹组军父母都不在身边,都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父母每年回 来一次,在一起的时间 10天左右,又匆匆的赶去外省务工。由此可见,在我们 农村小学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突出的问题。为此, 我在实践中,结合我班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关爱、帮扶作了如下的计划:一、用心关

2、爱,感受亲情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我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 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控索,注重从平时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教学方 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 育引导,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千差万别,我在全面把 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 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 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 益活动,使他们生

3、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 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三、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加强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教育引导他 们,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在平时工作中,我建立了教师关爱留守儿 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代理家长”。加强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 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四、建立档案,掌握情况平时的工作中,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档案,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 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 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

4、把自 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总之,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一个合格的班主 任,要有强烈的爱生之心,事业心和责任心,用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用自己 的言行去感染学生,才能使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活泼健康地成长。以上是 我本学期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计划,若有不足,有待在工作中改进。篇二:留守儿童帮扶计划2021 年春季龙泉中学留守儿童帮扶计划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 我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 童心理健康,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

5、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 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二、工作目标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 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 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三、主要措施1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 留守儿童 ” 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经验,树立典 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

6、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 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2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 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 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身体状况、年龄等。3 、真情关爱, “ 三个优先 ”(1) 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 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 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2) 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

7、多帮一把,使学生 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 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3) 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 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4 、建立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 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 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5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 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

8、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 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篇三:个人帮扶留守儿童“一帮一”帮扶计划留守儿童“千帮千”帮扶计划汤房小邓海令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 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本学期特制定留 守儿童帮扶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做好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意义重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化 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很好举措。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的特殊群体,必须特殊关爱。 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将来大部分都是新型农民的后备军和建设新农村的主力 军,如果今天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教育,不能健康地

9、成长,将来就不可能成为高 素质的新型农民,就担当不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所以,关爱、教育农 村留守儿童,也是培育新型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前期工作和基础性工作。二、帮扶对象1 班 晁旭升 5 班 陈肖乐三、工作目标使留守儿童生活上得到关心,学习上得到辅导,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四、工作措施1 、建立档案 , 多沟通在实践中,认真调查研究,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每个留守儿童 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 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 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

10、,以便及时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2 、用心关爱 , 多引导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 前提,在学校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 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作为教师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 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 及时沟通。针对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亲情关爱,在日常的工作中,把留守儿童当 成自己的孩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力争让

11、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3 、区别对待 , 因材施教作为留守儿童每个家庭环境、经济状况迥然不同,其情况也千差万别。笔者在 全面把握每个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同时,针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 全、道德发展欠缺的留守儿童,区别对待,制定个别教育管理,着重进行矫治和帮 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识组织这部分留守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 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 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4 、 利用活动 , 多鼓励大部分留守儿童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 对活跃,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思考力,培

12、养创新精神。因此在课内、课外尽量多 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留守孩子的生日等,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良好的兴 趣爱好,使他们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 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5 、寻找机会 , 多表扬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留守儿童”们变成了“问题学 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教师要珍视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 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用爱心去感受, 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师有责任 有义务更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同样的阳光下,成长为对国 家、对社会有用之才。汤房小学 邓海令2021 年 10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