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科目考试说明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759162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科目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科目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科目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科目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科目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普通高校招生历史选考科目考试说明(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历史(适用于2020届)必修一专题考试容考核要求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c2走向“大一统”的汉政治的统一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b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代刺史的设置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元朝行省制度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bbbbdcd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阁制度的确立清朝军机处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清朝的边疆政策bccc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

2、争的背景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容与其危害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bbcc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黄海海战人民反割台斗争左宗棠收复bbb3伟大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其意义bbcbc三、近代中国的革命2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bbbc3新主义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一大”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革命起义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容中华维埃国的成立与意义红军长征与其意义解放区

3、土地改革的容和意义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新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c bbbbbbbcbc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容和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国的成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其意义cbcbc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与其历史性转折“文化大革命”对政治制度的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容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bcd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其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bbc“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

4、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cb2外交关系的突破中华人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bbb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中国推动建立合作组织改革开放后中国重大外交举措的作用与其意义bbc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cb2卓尔不群的雅典梭伦改革的主要容和作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政治的主要表现雅典政治的得与失bbc3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的主要容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bc七、近代西方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王位

5、继承法责任阁制的形成与其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bbbcc 2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容、特点与其作用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c cc3政治的扩展法兰西第三国宪法的主要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容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制的异同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bbcd八、解放人类的大道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b c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b c九(上)、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

6、线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b bc2扩日持久的战争欧洲三条战线的主要交战国马恩河、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一次大战演变为扩日持久的战争的原因b bc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美国参战、中国参战、俄国退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间与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b bc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其影响c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巴黎和会的召开与美英法日的图谋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凡约的主要容、客观作用和局限性b c c2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凡尔赛体系与其实质国联的建立、主要机构与其盟约c b3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7、中国的问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与不稳定性b bc4维护和平的尝试国联的主要活动与其作用b 第二次世界大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b bc3走向世界大战英、法、美绥靖政策与其主要表现、影响和历史教训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容与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c cd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敦刻而克撤退、不列颠之战b bb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其影响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与其意义cc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莫斯科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与其意义c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而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与期影响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与其主要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投降。ccb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b bc c 九(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争锋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美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bbc2新兴力量的崛起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不

9、结盟运动的兴起b b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其具体表现欧盟成立的标志与其影响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b b bbc必修二专题考试容考核要求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c ac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丝织业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唐宋瓷业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b bbc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dc4古代中国

10、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与其影响“海禁”政策与其影响cc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关系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謇、荣氏兄弟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bcbccc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cc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中共八大的召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

11、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bbb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容与其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与特点bb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b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 bb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报刊、影视业的发展互联网的逐渐普与bb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bc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与掠夺的方

12、式与其影响c3“蒸汽”的力量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英国政府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所采取的措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表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bbb c 4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 bb c 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自由放任”的美国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bbcc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