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757983 上传时间:2024-02-2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在艺术素养教学中“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养”上教学的思考龙山中学教师:韦 鸿艺术潜能也是特殊才能,特殊才能不等于天才,后天的环境与后天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决 定作用。中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尽量为中学生创造机会:对中学生的教育忽冷忽热,要求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微的教 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便不能使中学生艺术活动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中学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素质是指人们后天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训练,而逐步 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 的积极影响,在对中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 中学生的主观能动

2、性,使所有中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 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中学生个体心理素质的内化,是提高中学生身心素质所 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它保证了中学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全面发展 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最根本途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是促使中学生 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而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 就是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对素质 教育内涵理解的深化。音乐,是以音为材料,由人声或乐器直接传达的感情的艺术。学习音乐 有助于欣赏音乐美,还能更好地欣赏自然美、

3、社会美、生活美,提高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使 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情操、性格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列宁曾说过:“音乐,是对人们 进行教.应该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给中学生科学的指导。中学生进入学校时就已经掌握笔 “涂鸦”了,将笔和纸交给中学生,特别是把颜色鲜艳的笔交给中学生,不仅使中学生画画 的要求得到满足,也能刺激中学生视觉的发育,使手指、胳膊得到锻炼,促进小肌群的成长。 假如此时教师看到中学生因一画而撕破了纸,笔也扔到地上便训斥中学生,就会在中学生稚 嫩的心灵时种下笔和纸不可随便乱动的种子,那么,这个中学生长到可以不撕纸的年龄时, 已经不喜欢这种最普通的文化用品了。关心中学生的各种兴趣:中学

4、生对事物感兴趣时,也是最有指导效果的时候,错过这一 时机,将给中学生带来终生缺憾。日本幼儿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脑细胞网络是由出 生后受到刺激,逐步发展与完善的,人生下来就具有各种细胞,其功能起初是潜在的,如果 不适当地给予刺激,它们便不能分裂增殖,很可能在发挥作用之前就告终结。兴趣就是对这 种潜在的种种细胞给予有效的刺激。如果这种刺激持续则强烈,兴趣就会使细胞增加。童稚 期,大脑细胞需要多种刺激,从而为具备多种功能作准备。兴趣的变化不是坏事,它是人自 身才能增加的表现。当中学生想知道事物的名称。或者想叫教师给他们念书讲故事时,教师 以“真讨厌”“我很忙”的态度予以拒绝,与一个个地解答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满足中学生 的要求相比,其结果迥然不同。让中学生自发地对艺术产生兴趣,教师想培养中学生某个方 面的艺术才能,不要过于性急,急于训练中学生会打乱中学生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使中学生 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教师急于求成的结果使中学生逃避超负荷的训练,因为繁 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中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让中学生体会到进步的乐趣:切忌嘲笑中学生的努力。在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细胞”时, 随时保护中学生的积极性,对中学生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高度赞赏,即使中学 生提出教师不屑一顾的问题,教师也要表示关心,承认中学生付出的努力。龙山镇初级中学2014年 5月 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