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院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75586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阴师院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淮阴师院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淮阴师院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淮阴师院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淮阴师院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阴师院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阴师院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淮师附中2021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值:12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判断1-2小题。人类社会环 境1工业“三废的排放所属环节是 A. B. C. D. 2以下不属于环节的是 A. 印度洋大海啸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B.南水北调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C.伦敦烟雾事件导致许多人生病和死亡D.海洋污染引起赤潮、使海洋渔业减产近年来,贸易技术壁垒已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2、人们对纺织品服装在穿着、使用过程中的平安性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欧盟等一些工业兴旺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据此答复34题。3“绿色壁垒中有一类是针对清洁生产的,以下关于清洁生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在服装的面料色彩、款式设计、工艺革新上达环保要求B针对纺织品服装从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C只要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平安和健康无不良影响D主动将产品送到环保部门检测是否合格4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躲避或冲破国际贸易壁垒,以下有关措施中无效的是 A放低出口商品价格 B了解躲避“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C了解出口国相关法

3、规和条例 D了解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有关情况以下图是我国某地生态农业系统图。读图,答复56题。5图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选项是 Aa一粮食 Bb一秸秆Cc一粪肥 Dd一发电6关于该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不利于增加土壤肥力 B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C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D增加农业生产本钱,降低劳动生产率下表为某区域3年内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单位:hm2,完成78题。转化来源湿地类型旱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河渠489-7023548海涂43-155-2027017627水库坑塘25657-33-2115694926水田76-793-105300数据正值表示湿地面积增加,

4、负值表示湿地面积减少。7变化幅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8与3年前相比,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增加C生态环境恶化 D湿地面积减少固体废弃物大气水土壤饮用种植灌溉生物富集人体呼吸、皮肤接触危害人体健康在定条件下,垃圾中的废弃物会发生化学性、物理性或生物性转化,并通过水、大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读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读图答复9-11小题。9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主要有 通过大气污染 通过水体污染 通过土壤污染 通过食物链污染A.

5、B. C. D. 10有关固体废弃物对大气环境影响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 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大气污染B. 有机固体废弃物被微生物分解后可能释放有害气体C. 垃圾燃烧处理时,可能造成大气污染 D. 垃圾填埋后不会造成大气污染11.以下措施中,最能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污染危害的是 A. 选择妥当的地方堆放 B. 进行分类回收处理C. 填埋、燃烧处理 D. 弃入公海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1215题。 环境问题类型程度省区甲乙丙丁广东+四川+新疆+山西+12.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寒潮 酸雨 水土流失 土地

6、荒漠化A B C D13.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A. 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B. 改良种植制度 C. 退耕还牧 D. 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14引起甲环境问题在山西与新疆之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植被B降水 C地形 D水文15乙类环境问题在四川省不严重的原因是A森林覆盖率高 B土质坚硬 C降水充分 D山脉阻挡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根底上的经济开展模式。答复1618题。16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以下哪种生产方式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17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7、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18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A果皮、烂菜叶 B旧报纸、易拉罐 C玻璃瓶、塑料袋 D废铜烂铁、旧服装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000多个。据此答复1920题。19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A加剧长江洪涝

8、灾害B生物物种增加C加剧土壤盐渍化D湖泊环境容量减小20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A扩大水田面积B退耕还湖C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D禁止在长江采沙“十一五期间,我国把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开展道路放在工作重点的首位。答复2122小题。21以下行为表达节约型开展思路的是 A.高资源消耗,高经济增长 B.多投入,多产出 C.倡导循环经济,变废为宝 D.开展生态农业,改善环境22我国提出走节约型开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 B.资源利用率低,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 C.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 D.人口数量庞大

9、,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很多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据此完成23-26小题。23.以下属于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开展构成严重威胁的生态灾难有 A酸雨污染 B.水土流失 C. 大气污染 D. 生物多样性减少24.以下属于抗外界干扰能力低,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有 A. 高寒带生态系统 B. 海岛生态系统 C. 城市生态系统 D. 工业生态系统25.以下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B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C兴旺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开展中

10、国家严重 D环境问题只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不会影响到全球26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主要方法是A控制工业“三废排放 B不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C增加废渣的填埋 D不用污水灌田第二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综合题:共计60分。请把答案填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27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0分材料一: 第十五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于2021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时机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聚首共商2021年至2021年的全球减排协议。材料二:2021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中国购置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1) 从经济

11、、环境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分析中国向兴旺国家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对中国的积极意义 。4分(2) 从企业层面看,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清洁生产和开展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的根本内容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 、清洁的 。 开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4分(3)从个人层面看,节能环保也是践行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试举两例你生活中节能的主要做法 。2分28.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答复以下问题。(10分)(1)图中反映我国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2)比拟甲、乙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4分(3)丙、丁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是 ,理由 。4分29.读“我国某地区矿产和城市分布

12、示意图,答复以下问题。(10分)(1)该地区优势矿产资源是 ,利用中产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其危害有 、 、 。(5分)(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 ,解决该问题可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有 、 、 。(5分)30. 以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平安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10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 (2分)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1分)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平安战略工程是 、 (填图中代号)。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