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技术手册》第4章解读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75546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建技术手册》第4章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重建技术手册》第4章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重建技术手册》第4章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重建技术手册》第4章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重建技术手册》第4章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建技术手册》第4章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建技术手册》第4章解读(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地基基础鉴定、加固与重建技术4.1 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地基基础的基本概念包括场地、地基、基础、地基承载力、地基变形、地基处理、复合 地基、桩基础、扩展基础、无筋扩展基础、地质灾害、液化、震陷等。4.1.1 场地场地是指建筑物所直接占有并直接使用的有限面积土地。 场地是宏观概念,它不仅代表 着所划定的土地范围 ,还应涉及某种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问题所概括的地区 ,场地范围内及 其邻近的地质环境都会直接影响场地的稳定性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场地还指包括建筑 占地面积在内的某个地貌、地形和地质单元。4.1.2 地基地基是指支承房屋荷载,受房屋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组成房屋地基的土或岩

2、石是自然界的产物。土是岩石经历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生成土,而土经压密、固结、胶 结、硬化可再转化成岩石。土一般是由土颗粒、水和空气组成,三部分之间比例的变化反映 在土的轻重(重度)、松密(密实度)、干湿(饱和度)、软硬(液性指数)等物理性质和 状态上。4.1.3 基础 房屋埋在地面以下,向地基传递荷载的部分(结构)称为基础。基础是房屋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保证房屋的安全和使用年限,基础应当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室外地面至基 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埋深)。通常称埋深小于5m 的为浅基础,大于 5m 称为深基础。4.1.4 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变形容许和稳定的前提下

3、, 地基单位面积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地基承载力验算应符合表 4.1.4 的要求。4.1.5 地基变形地基变形是指建筑结构通过基础将荷载传给地基, 在地基土中将产生附加应力, 从而引 起建筑结构基础的下沉。 工程上将荷载引起的基础下沉称为基础沉降。 地基变形都有一个从 开始到稳定的过程, 在荷载作用下, 不同性质的土类,其变形稳定所需的时间差别较大。地 基变形验算应符合表 4.1.5 的要求。4.1.6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为提高地基承载力, 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根据现行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目前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预压法(

4、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灰土 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表4.1.4地基承载力验算轴心荷载作用P 300的粘性土和粉土1.5中密、稍密的碎石土,中密和稍密的砾、粗、中砂,密实和中密的细、1.3粉砂,150 fak300的粘性土和粉土,坚硬黄土稍密的细、粉砂,100 fak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M-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W-基础底面的截面模量;Pmin 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1、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尚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5、2、对建造在斜坡上或毗邻深基坑的既有建筑,应验算地基稳定性。表4.1.5地基变形验算验算公式S =So S1 S2(4.1.5-1 )S-基础最终沉降量;S0 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前已完成的基础沉降量,可由沉降观测资料确定或根据当地经验估算;参数说明S 1 -地基基础加固后产生的基础沉降量。当地基基础加固时,可采用地基基础加固后经检测得到的压缩模量通 过计算确定;当增加荷载时,可采用增加荷载前经检验得到的压缩模量通过计算确定;S2-原建筑荷载下尚未完成的基础沉降量,可由沉降观测资料推算或根据当地经验估算。当原建筑荷载下基础沉降已经稳定时,此值应取零。1、 基础沉降量的计算可按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6、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执行。2、 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得大于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的地基变形允许值。4.1.7 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是指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4.1.8 桩基础桩基础由基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 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 承台底面与地基土 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 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 则称为高承台桩基。 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根据承台下基桩的数量,桩基又可分为单桩基础和群桩基础。4.1.9 扩展基础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

7、基底的压应力小于 等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 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 这种起到压 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4.1.10 无筋扩展基础由砖、 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 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 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 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称为无筋扩展基础。4.1.11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 关的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4.1.12 液化所谓液化是指饱和土在地震等振动作用下, 孔隙水压增加, 有效应力降低, 引起粒状材 料(砂土、粉土等 )由固态转变成液态而失去承载

8、力的现象。 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 应根据建 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1 饱和砂土或粉土(不含黄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 虑液化影响: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 Q)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2) 粉土的粘粒(粒径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 10、 13和 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注 : 用于液化判别的粘粒含量系采用六偏磷酸钠作 分散剂测定,采用其他方法时应按有关规定换算)。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 不考虑液化影响:du d

9、0+ db 2(4.1.12-1 )dwd0+ db 3(4.1.12-2 )dudw1.5d0 2db4.5 (4.1.12-3 )式中:dw-地下水位深度(m)宜按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采用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 位采用;du-上覆盖非液化土层厚度(m)计算时宜将淤泥和淤泥质土层扣除;db-基础埋置深度(m)不超过2m时应采用2m;dO 液化土特征深度(m)可按表4.1.12-1采用。表4.1.12-1液化土特征深度(m饱和土类别7度8度9度粉土678砂土7892当初步判别认为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判别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的液化;当采用桩基或埋深大于 5m的深

10、基础时,尚应判别1520m范围内土的液 化。当饱和土标准贯入锤击数(未经杆长修正)小于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时,应判为液化土。当有成熟经验时,尚可采用其他判别方法。在地面下15m深度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叭=M加9+ 0血厂血阪a 15)(4.1.12-4 )在地面下1520m范围内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可按下式计算:NjM(24-0也)瓯 (15 20)(4.1.12-5 )式中:Ncr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N0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应按表4.1.12-2采用;ds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P c 粘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

11、土时,应采用 3。表4.1.12-2标准贯入度锤击数基准值设计地震分组7度8度9度第一组6 (8)10 (13)16第二、三组8 ( 10)12 (15)183对存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探明各液化土层的深度和厚度,按下式计算每个钻孔的液化指数,并按表4.1.12-3综合划分地基的液化等级: (N )(4.1.12-6 )i-l 叫 /式中:I 1E 液化指数;N-在判别深度范围内每一个钻孔标准贯入试验点的总数;Ni、Mr -分别为i点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和临界值,当实测值大于临界值时取临界值的数值;di-i点所代表的土层厚度 (m可采用与该标准贯入试验点相邻的上、下两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差的一半,

12、但上界不高于地下水位深度,下界不深于液化深度;W- i 土层单位土层厚度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单位为m-1 )。若判别深度为15m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 5m时应采用10,等于15m时应采用零值,515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 取值;若判别深度为20m当该层中点深度不大于 5m时应采用10,等于20m时应采用零值, 520m时应按线性内插法取值。表4.1.12-3 液化等级液化等级轻微中等严重判别深度为15m时的液化指数0v 1 ie 55 V I ie 15判别深度为20m时的液化指数0 v I ie 66 v I ie 184当液化土层较平坦且均匀时,宜按表4.1.12-4 选用地基抗液化措施;尚可

13、计入上部结构重力荷载对液化危害的影响,根据液化震陷量的估计适当调整抗液化措施。不宜将未经处理的液化土层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表4.1.12-4抗液化措施建筑抗震 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轻微中等严重乙类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 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 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 础和上部结构处理。全部消除液化沉陷。丙类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亦可不采取措施。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或更高要求的措施。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或 部分消除液化沉陷且对基 础和上部结构处理。丁类可不采取措施。可不采取措施。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或其他经济的措施。5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桩基时,桩端伸入液化深度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坚硬粘性土和密实粉土尚不应小于0.5m,对其他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 1.5m。2) 采用深基础时,基础底面应埋入液化深度以下、的稳定土层中,其深度不应小0.5m。3)采用加密法(如振冲、振动加密、挤密碎石桩强夯等)加固时,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振冲或挤密碎石桩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宜小于本节第2条规定的液化判别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