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解析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75259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 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 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三节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一、选择题A. B.C.D.2. 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A. B.CD.3.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A. 低纬B.中纬C.高纬D.北冰洋4. 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B.A.C.D.【答案】1.C 2.B 3.A 4.C【分析】1.表示太阳辐射,表示地表径流,都不是海气相互作用;表示蒸发,表示降 水,故是海气相互作用,答案选C。2. 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

2、要原因。故答案为B。3. 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 多。故低纬地区的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答案选A。4. 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故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蒸发,答 案选C。(2020山东高二期中)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56题。5. 3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B.A.CD6. 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A.B.C.D.【答案】5. C 6. A【分析】该组题以大西洋轮廓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海洋与大气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5. 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

3、度呈正相关;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其他 海区。所以选C。6. 在南北纬0 30。的海区中,海水水温高,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所以选A。厄尔尼诺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 行。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某地 区海水运动和大气运动图,完成78题。美洲K陆7.四幅图中能表示厄尔尼诺现象的是()验旦120150) 80 5012OWW 18120150! 8015012090-WrrA.甲、丁B.乙、丁C.甲、丙D.乙、丙8.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

4、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 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B. 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C. 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D. 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答案】7. C 8. B【分析】7. 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南美洲大陆西侧海面水温升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对应图中的甲、 丙,故选C。8. 潮汐不是大气运动形成的,与天体引力有关,故入不对。大气降水与蒸发强弱可以影响海水 的水盐比例,从而影响海水盐度,B对。海冰可以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而影响大气温度,C不 对。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降温,D不对。故选B。(2020首都师范

5、大学附属中学开学考试)风暴潮,是由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 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 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下图是渤海湾2019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十八)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9 11题。9. 据图推测,该日导致渤海湾风暴潮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A.热带气旋 B.温带气旋C.温带高压D.热带低压10. 该日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位置在渤海湾的(A.东南部B. 东北部C. 西北部D. 西南部11. 除剧烈的大气扰动外,本次渤海湾风暴潮产生的原因还包括(正值天文大潮位于浅海大陆架入海河流正处于汛期围海造陆A.B

6、C.D.【答案】9. B 10. D 11. A【分析】9.读图中等深线可知,渤海湾该日海面异常升高,出现了风暴潮。由材料信息“强风 和气压骤变(通常指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现象)导致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 (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可知,此次风暴潮可能是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引起的。 渤海湾地处温带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10. 读图文材料可知,海水上涨幅度越大,风暴潮灾害越严重。图中渤海湾西南部海水受风暴 潮影响上涨幅度最大,所以渤海湾西南部风暴潮灾害最为严重,故D正确,A、B、C错误。11. 从日期看,该日为农历正月十八,正值天文大潮时期;温带气旋活跃,

7、渤海湾位于浅海大 陆架,海水浅,推高潮水;此时入海河流正值枯水期;围海造陆不是引起风暴潮的原因。醐正确,B、C、D错误。(2020 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2020年初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已燃烧4个多月。2019年,澳 大利亚异常高温,气候干旱,降水量非常少。有气象学家认为,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印度洋海温异常 导致的大气环流)是造成澳大利亚严重干热的原因之一。下图为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示意图。据此完 成12 13题。12. 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发生时()A.印度洋西风增强B.澳大利亚西北部云量增加C. 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海域水温较高D.赤道附近印度洋西海岸降水减少13. 持续的高温干旱不仅造成山林大火多

8、发,也对澳大利亚的农牧业造成很大影响。图中甲、乙、 丙、丁四个地区中,农牧业受影响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T地【答案】12. C 13. D【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12 .据材料知,印度洋偶极子,是一种在印度洋的海温异常现象,据图可知,印度洋偶极 子正相位发生时,印度洋东岸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因此澳大利亚西北部多晴天,云量减少,B 错误;据图中气流运动可知,印度洋偶极子正相位发生时,赤道附近印度洋西部盛行上升气流,降 水增多,也说明海域水温较高,C正确,D错误;印度洋纬度较低,不会受到西风的影响,A错误。 故选13.据图可知,丁地处澳大利亚

9、东南部,为混合农业区,主要是小麦牧羊带的分布,持续的高 温干旱会影响牲畜饮水和小麦的生长,受影响最大,而甲、乙两地位于中西部荒漠地带,干旱不会 带来影响;丙地处东北部热带雨林区,也不会受影响。故选D。(2020山东威海高二期末)利马是世界上闻名的无雨城市,四季如春。虽然地处热带沙漠 之中,但自建城以来,该市一直植被茂盛、繁花似锦。下图示意秘鲁区位。据此完成14 15题。Mb柘旧就绡妙 一Mg,ll;l?14. 利马四季如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B.大气环流C.洋流D.植被覆盖率15. 2020年5月9日,我国气候中心发布消息称,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据此推测该事 件对利马的影响是(

10、)A.昼夜温差增大B.降水异常增多C.植被缺水而死D.沿岸海水营养物质增多【答案】14. C 15. B【分析】14.读图可知,利马的纬度大约在10 S左右,属于热带地区,应该全年高温,全年 皆夏,但利马位于海岸线附近,附近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秘鲁寒流好的降温作用,从而导致当地 年温凉,四季如春,因此利马四季如春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C符合题意;利马位于沿海平原, 地势较低,加上纬度低,气温应该很高,因此地形不是当地四季如春的影响因素,排除A;从理论 上看,利马当地应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这些大气环流均不能使得当地四季如春,排除B; 材料信息表明,利马地处热带沙漠之中,地带性植被应为荒漠,

11、因此植被覆盖率不是导致当地四季 如春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故选C。15.南半球低纬地区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增强,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 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这种现象长时间维持就形成了厄尔 尼诺事件。由此可知,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秘鲁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空气中水汽增 多,容易成云致雨,使得利马一带降水异常增多,云雨天气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加强,昼 夜温差减小,A错误,B正确;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利马一带降水异常增加,水分条件改善,植被 可能比较茂盛,C错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秘鲁沿岸由冷性洋流转变为暖性洋流,秘鲁西岸海 域的

12、上升流减弱或消失,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沿岸海水营养物质减 小,D错误。故选B。(2020山西大同三模)2019年11月6日,位于波罗的海最北端的芬兰海卢奥托岛海滩,罕 见出现一颗颗浑ia且乳白色的冰球,在阳光照射下有如一大片“冰蛋”。摄影师马蒂拉回忆“那天 气温约-1C,能亲眼见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他拍下这一幕(如下图)! 并把这个奇观分享了出去,引起了世界气象专家的关注。据此完成16 17题。16. 不符合形成“冰蛋”的条件是()A.冰点以下的气温B. 0 C以上的水温C.水中有凝结核做“蛋黄”D.稳定的风力和流水侵蚀17. “冰蛋”奇观引起

13、世界气象专家的关注,理由是该奇观()A预示全球气候变化B.持续的时间比较短C.只出现在极地地区D.随太阳升起而融化【答案】16. B 17. C【分析】16. “冰蛋”是在稍低于冰点的冷空气和接近冰点的水的条件组合下,在不大不小的 稳定的风力条件下,冰缓慢地聚集在类似凝结核的小物体周围,然后在浅滩上,被海浪来回冲刷打 磨形成的光滑球体。由材料“那天气温约-1C”可知“冰蛋”形成的条件是稍低于冰点的气温,A 正确。“冰蛋”的形成要有接近冰点的水温,B错误。“冰蛋”的形成要有类似凝结核的小物体,C 正确。“冰蛋”的形成要有不大不小的稳定的风力条件和海浪的侵蚀打磨,D正确。B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

14、题意,故选B。17. “冰蛋”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在稍低于冰点的冷空气和接近冰点的水的条件组合下,再在 不大不小的稳定的风力条件下,冰缓慢地聚集在类似凝结核的小物体周围,然后,在浅滩上,被海 浪来回冲刷打磨,形成的光滑球体。“冰蛋”的出现并没有预示着全球气候变化,A错误。随着气 温的升高,“冰蛋”会融化,“冰蛋”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这不是引起世界气象专家关注的理由, B错误。“冰蛋”会随着气温升高而融化,并不是随着太阳升起而融化,D错误。“冰蛋”只出现在 极地地区,现象十分罕见,所以,“冰蛋”奇观引起世界气象专家的关注,C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18.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单位

15、:X0.484 W/m2),完成下列问题。(2)海洋与大气间的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为什么?描述20 N40 N和40 N60 N太平洋东、西两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并说明其影 响因素。【答案】(1)长波辐射潜热(2)热带(从纬度范围看)热带约跨47个纬度,不仅范围大,而且正午太阳高度也大,获得的太 阳辐射多;(从面积看)该地区所占的海洋面积最大,储存的热量大;(从图中的数据看)该地区海洋平 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从该地区的海洋看)海区面积大,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的水汽丰富, 释放到大气中的潜热也丰富。(3)20 N40 N太平洋东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少,主要受寒流的影响;40 N60 N太平洋东 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多,主要受暖流的影响。【分析】该题主要考查海-气循环作用与热量交换。(1) 海洋主要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方式向大气传递热量。(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