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中学简史学生参观课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75239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州中学简史学生参观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连州中学简史学生参观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连州中学简史学生参观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州中学简史学生参观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州中学简史校本教材 (学生参观课)悠悠燕喜,人杰地灵,百年老校,沧桑巨变。连州中学的校园文化燕喜文化。燕喜文化的奠基人是王仲舒、韩愈、刘禹锡等文学巨匠。观址一:燕喜亭连州中学最古老的名亭,唐朝王仲舒建。 简介“王仲舒”(略)。贞元十年被贬连州。与好友同游连州城的北山(即 现在的燕喜山)建此亭。燕喜亭的名字源于韩愈的燕喜亭记。 简介“韩愈”(略)。约公元 804 年,被贬连州。韩愈应王仲舒邀请为亭作记,即闻名一时的燕喜亭记,现在的燕喜亭 记石碑是清代书法家戴熙重刻,在文革时被毁成 13 块。从此,燕喜山因“燕喜亭”远近闻名,成为连州一大旅游名胜,现在还可 看到“燕喜亭”附近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书

2、法石刻。燕喜文化由此源远开创。观址二:燕喜书院连州中学前身。(现“燕归堂”位置,位于燕喜亭背后) 这是连州中学最早的校舍地址,南宋时称南轩读书堂。清光绪八年(1882 年)连州知州曾纪渠在此创办“巾峰书院”,光绪二十年 (1894 甲午年)广东督学徐琪把它改名为“燕喜书院”,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燕喜书院改名为“连州中学堂”连州中学正式诞生。是当时国内兴办 最早的近代新式中学堂,连州教育开始走向近代化。现在“燕归堂”改建为“刘禹锡纪念馆”。观址三:燕喜牌坊燕喜中学校门,也是原燕喜山入山之处。 抗日期间(民国 29 年),燕喜中学校长、书法家、园林建筑师杨芝泉建。 正面:三个拱门。中门上

3、面有一“平顶三角形”,中间有一“巾峰山”,下 面刻“燕喜”两字。它是后来燕喜中学的“校徽”图标。两个小拱门上面分别有“飞戈”、“鹏博”四个字。 中门旁边对联:吏部文章高北斗,连州水石冠南陬。 “吏部”指的是韩愈。“文章”指燕喜亭记。 背面:中门上面刻“引人入胜”四个大字。 说明燕喜山是个“风景如画”的名胜古迹。观址四:张浚书法石刻燕喜山第一号石刻:紫岩易传。 南宋宰相、抗金统帅张浚,于 1149年书。 简介“张浚”。主战派岳飞被害后,他指责朝廷,被贬连州。 张浚在连州一任五年,虽有满腔抱负,无奈屈居山野,无以报效,只能寄 情山水,借物咏志,他和儿子张栻为连州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和碑刻,其中 湟

4、川八咏、巾峰远眺使巾峰、湟川成为连州又一名胜,众多文人墨客慕 名前来,燕喜文化一派兴旺繁荣,连州文风大盛。观址五:铁城亭建于 1939 年抗日期间。抗日期间,广东省政府由广州迁到连州,驻燕喜中学,省政府主席 吴铁城 就住在四角楼,当时省政府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吴铁城应燕喜中学之 请,拨款修缮了燕喜中学许多名胜古迹。于是燕喜中学建此亭以作纪念。观址六:吏隐亭唐代刘禹锡建。简介“刘禹锡”。在韩愈作燕喜亭记约10 年后(815 年),刘禹锡也被贬连州作刺史。 在连州任职期间,他体察民情,勤政廉政,重视教育,首开连州兴文重教 之风,把当地富商为其修建的“府邸”改为“连州书院”,并亲自登台讲学,两

5、 年后连州出了第一个“进士”刘景,后来刘景之子刘瞻也中进士,并官至 宰相,从此燕喜山书声嘹亮,人才辈出。唐宋以后连州先后有进士 138 名,中 进士人数是广东省数一数二的,所以连州当时有“科第甲通省”的美称。观址七:流杯亭连州中学一大名亭。原名“勿幕亭”,北宋时,连州知州徐常建于 1091 年。燕喜文化又增添了 一个新亮点。原亭中有井名“勿幕井”,元代已荒废。明朝正统年间,连州士绅在亭前凿渠引溪,俗称“流杯池”,从此这里成了 文人墨客会友赋诗的好去处,“流杯赋诗”是当时连州文人的一大时尚。清代康熙年间,“勿幕亭”改名“流杯亭”。参观路线:燕喜亭燕喜书院君子桥燕喜牌坊张浚书法石刻铁城亭吏隐亭流杯亭。连州中学历史组:李友萍编于 2011-1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