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751143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汇编:《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专题练习【基础练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固定装置;装入药品;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 B C D2右图是实验室制取干燥氧气的装置: (1)写出图中标号d的仪器名称:_。 (2)a中的药品是_;c中试剂的作用是_。 (3)请说明如何改正装置中的两处错误:_、_。3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在A装置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 (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_(填序号)装置;在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_在桌上。 (3)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

2、因是_。 (4)采用D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要收集氧气,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或_(填序号)。 (3)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_。 (4)收集装置C中的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原因为_。5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的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某同学想:CuO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猜想I CuO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uO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3、CuO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实验用天平称量0.2g CuO,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1)填写下表: (2)步骤的目的是_。 (3)步骤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_。 (4)过氧化氢被CuO催化分解放出O2的化学方程式为_。 拓展要探究步骤作过催化剂的CuO的其他化学性质,还应补做的实验是_(写一种)。6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阶段的重要实验。小元同学准确称取7.9g纯净的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氧气580mL(标准状况下)。 请写出以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 意外发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7.9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应生

4、成氧气560mL,(标准状况下)。小元通过数据分析,意外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和理论计算的氧气体积不相符合,并且在实验中还意外发现锰酸钾溶液呈墨绿色。 提出假设小元取实验后的少量固体残渣再次加热,经检验又产生了氧气。根据小元发现的问题和上述实验结果可以作出如下假设:二氧化锰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锰酸钾也可以受热分解产生氧气;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受热都可以放出氧气;_(只填一种)。设计实验小元用最初加热所得的残渣及必要的实验用品,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验证假设。请在下面实验流程方框中的相应位置填写各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请简要叙述步骤5的操作_。得出结论若观察到_,则假设成立;若观察到_,则假设不成立。【

5、拓展提优】1 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固定装置;装入药品;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以下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 A B C D3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氢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

6、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4.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C一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可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5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点燃的条件下,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三氧化二铁B在点燃的条件下,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铁、硫、酒精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D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6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

7、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刻收集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8最近网络上流行着一个有趣的实验“大象的牙膏”:在细长的容器中加入双氧水和发泡剂(用于产生泡沫),仅看到少量泡沫,然后向其中加人少量物质M,立即看到大量泡沫迅速从瓶口喷出,源源不断就像挤不完的牙膏。 (1)M的作用

8、是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 (2)用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双氧水做此实验将获得更好的喷发效果,原因是_。9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在A装置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 (2)实验室收集氧气可用_(填序号)装置;在收集过程中,当氧气充满集气瓶后,将导管从瓶口处移开,_在桌上。 (3)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 (4)采用D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10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要收集氧气,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或_(

9、填序号)。 (3)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_。 (4)收集装置C中的导管要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原因为_。1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A B C D E(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 ,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 并盖上 。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

10、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II: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猜想III: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 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O2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

11、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KMnO4在KClO3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为什么?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你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参考答案【基础练习】1C2(1)集气瓶(2)过氧化氢溶液(或双氧水,或过氧化氢,或H2O2) 干燥氧气(或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或干燥,或吸水,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3)装置c中左边的导管插入液面下(或装置c中的进气导管插到液面下)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1) 2KMNO4K2MNO4MNO2O2 (2)D 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放 (3)温度未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 (4)有大

12、量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4(1) 2H2O22H2OO2 (2)C D (3)可以随时补充反应所需双氧水控制反应速率 (4)便于收集较纯的气体(或防止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5猜想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实验(1)有气泡放出 氧化铜的质量仍为0.2g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与步骤对比,检验加入氧化铜前后双氧水分解速率有无变化 (3)玻璃棒 (4)2H2O22H2OO2 拓展取样,滴加稀硫酸(或稀盐酸,或稀硝酸),微热,看溶液是否由无色变成蓝色(其他合理答案均正确)62KMNO4K2MNO4MnO2O2 提出假设二氧化锰可以催化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或锰酸钾可以催化二氧化锰受热分解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